太原科大王會英:疫情3年數(shù)億人出現(xiàn)睡眠障礙,晚上睡不著該怎么辦?

王會英
40年臨床診療經驗
個人簡介:
畢業(yè)于牡丹江醫(yī)學院,原大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大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科主任、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專家,從事精神科工作近4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領域:
擅長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躁狂癥、強迫癥、恐懼癥等精神心理疾病。
行醫(yī)格言:
醫(yī)書不熟則醫(yī)理不明,醫(yī)理不明則醫(yī)識不精,醫(yī)識不精則臨證游移。
受疫情影響,全球有數(shù)億人出現(xiàn)了睡眠障礙。疫情三年,長期的社交疏離、日常生活受到干擾、工作學習與生活的界線模糊,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讓更多人遭遇失眠。
很多人其實也沒干什么,無非是看看手機,刷微博、淘寶,盡管身體疲憊沉重,但仍然不愿意放下手機。。
等終于磨磨蹭蹭上了床,一躺下又變得格外清醒。
緊接著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事冒了出來,無數(shù)的擔憂、焦慮、自我懷疑開始輪番轟炸。
到這時候,想要睡個好覺基本上是難以實現(xiàn)了。

導致人們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晚睡拖延”和“睡前覺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這里為大家著重介紹下。
晚睡拖延
有多少次失眠的夜晚,源自于你主動選擇熬夜?
明明沒有什么事情需要當晚完成,而且也很困了,但就是不想睡覺,這樣的現(xiàn)象被稱為晚睡拖延。
乍一聽也許很難以理解啊,睡覺這么一件美好的事,為什么還會有人拖延?
現(xiàn)如今,手機、電腦、好看的小說等等誘惑,都會讓人們出現(xiàn)晚睡拖延的現(xiàn)象。
研究發(fā)現(xiàn),白天人們因為抵擋誘惑、完成高強度工作等消耗了大量心理資源,到晚上就沒有足夠的心理資源去抵擋誘惑乖乖睡覺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晚睡拖延。
所以,生活越忙越累,對自己要求越高,就越有可能出現(xiàn)晚睡拖延。
該如何應對晚睡拖延?
晚睡拖延會讓人們平白無故的缺失很多睡眠時間,還會影響工作時的精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改變:
調整睡前環(huán)境
減少睡前環(huán)境中的誘惑源。遠離了誘惑源,自然就能減少它們對睡眠時間的占據(jù)。
比如,把手機關掉放在客廳,再進自己的臥室睡覺。
比如,每天晚上睡前都在臥室點上一盞顏色獨特的燈,而其他時候不開這盞燈。這樣每當這盞燈亮了,就會想睡覺。
提前完成“睡前準備”
比如,吃完晚飯稍作休息后,就刷牙洗臉收拾床鋪,之后再安安心心躺下來刷劇。
這樣,睡覺的“門檻”變低了,睡覺只需要將人從沙發(fā)挪到床上,異常容易,也就會在該睡的時候睡覺了。
避免睡前的情緒波動
到了夜晚,用于自控的心理資源減少,更不容易抵擋誘惑。
因此,盡量不要在睡前做高難度的工作,盡量在睡前遠離誘惑源。
睡前覺醒
當我們好不容易克服拖延躺上了床,可為什么一躺下整個人便清醒了,想東想西,無法入睡?
這種現(xiàn)象稱作睡前覺醒。

多數(shù)入睡困難的人,在入睡時都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和環(huán)境噪聲上,更容易焦慮,更容易回想白天發(fā)生的事情,腦中更容易出現(xiàn)能引起身體感覺的惱人畫面。
睡前總是焦慮,該怎么辦?
如果睡前總是想東想西,難以入睡,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不要壓抑自己的思維
接納闖入性思維,不要與之對抗。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對焦慮和闖入性思維采取壓抑策略時,入睡會變得更困難,睡眠質量也更低,原本很容易睡著的人也很難睡著了。
不要強迫自己睡著
順其自然,抱著“睡不著就算了”的心態(tài)。
這樣反而會更放松,更容易入睡。
如果強迫自己睡著,會更焦慮,更難以入睡,進入惡性循環(huán)。
想象一個輕松有趣的圖像
在腦海里想象一個有趣的,能充分吸引注意的,愉快且輕松的圖像。
盡量想象出這幅圖像的細節(jié),為了更好地想象,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看到了什么?”
“我現(xiàn)在感受怎樣?”
“這幅畫的氛圍是怎樣的?”。
這樣的圖像能占據(jù)認知空間,從而把注意從那些惱人的思維中轉移出來,幫助你入睡。
一般來說,當你不把睡眠問題當做問題,放下“我一定要立刻馬上睡著”的執(zhí)念,就會漸漸變得能夠輕松自然地入睡。

一般來說,小學生每天要睡夠10個小時,中學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成年人要堅持12點之前睡覺,每天至少睡夠6個半小時。每天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常,健康飲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一旦睡眠問題已經給你帶來了心理痛苦與功能損傷,還是要盡快尋求專業(yè)的幫助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