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L混動 VS 比亞迪DM-i,誰更厲害?

Hello大家好!
2021年,是國產(chǎn)混動的爆發(fā)之年,比亞迪的DM-i系列個個都已經(jīng)成為爆款。長城WEY旗下的瑪奇朵、拿鐵、赤兔也都推出了DHT版本。吉利也不甘落后,最近也推出了雷神動力架構下的首款車型——星越L Hi·X混動版。

目前這款車只發(fā)布了一個配置,預售價為17.37萬,那在整個混動市場上,星越L Hi·X處于什么水平?它的雷神混動技術又有什么特點,這款車值不值得買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油耗碾壓日系競品
星越L Hi·X怎么做到的?
能有多省油?
星越L Hi·X是一款油混車型,也就是不插電的混動。很多人都猜測吉利這套混動到底是更像豐田的THS,還是更像本田的i-MMD。而官方的宣傳中,其實沒有對技術路線做太詳細的說明。
事實上,油混并非要么是THS,要么是i-MMD,在基本原理差不多的情況下,國產(chǎn)品牌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并且,比起技術路線,實際效果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今天我們就重點介紹一下吉利這套混動有哪些亮點。對技術路線的分析,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們以后再為大家詳細整理。
油電混動車型,因為不能上綠牌,不能免購置稅,所以其最大賣點其實只有兩個:一是省油;二是混動對駕駛品質的提升,包括更好的響應、更低的噪音等。

那星越L Hi·X能有多省油呢?官方給出的油耗成績?yōu)?.3L/100km,當然了,實際正常駕駛很難達到這個水平,但想跑出5L/100km左右的成績,問題應該不大。而這基本相當于燃油版星越L的一半左右。
即便和混動對手們比,也是一個不錯的水平。NEDC工況下,比亞迪宋PLUS DM-i 虧電油耗為4.5L/100km,CR-V混動和RAV4混動的油耗分別為4.9L、4.7L/100km。

雖然NEDC油耗和實際油耗有差距,但畢竟在同一標準下測試,NEDC油耗還是有橫向參考意義的。所以,星越L Hi·X的油耗表現(xiàn)至少是不比同級差的。
熱效率再創(chuàng)新高
既然是不插電的混動,那唯一的動力來源就還是燒油,所以不管混動系統(tǒng)具體采取什么技術方案,提升發(fā)動機的效率都至關重要。
星越L Hi·X搭載的1.5T發(fā)動機,雖然是基于吉利、領克、沃爾沃所共享的那臺三缸機而來,但是結構上進行了深度的電氣化改造:取消了曲軸皮帶輪系,運轉模式改為壓縮比更高、效率更高的米勒循環(huán),同時搭配高壓直噴和低壓EGR技術,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3.32%,打破了目前量產(chǎn)混動發(fā)動機的世界紀錄。

這些技術名詞聽起來確實比較拗口,簡單理解就是雖然還是那臺三缸機,但干的活已經(jīng)不一樣了。以前它需要承擔的很多,要在不同工況下,兼顧動力、油耗、運轉品質等。但現(xiàn)在它只需要在自己最高效的工況下干活了,剩下的交給電機去輔助。因為專注,所以效率也就更高了。
加入3擋變速箱
而在變速箱、或者說動力耦合系統(tǒng)方面,星越L Hi·X也有自己的特點。本田的i-MMD和比亞迪的DM-i系統(tǒng),在發(fā)動機直驅的時候,都只有一個擋位。長城的DHT系統(tǒng),采用了兩擋架構。而吉利這套混動,則加入了3個擋位。

那這個3擋結構有啥用呢?其實和油車中的擋位作用是一樣的。增加了擋位,自然會比固定齒比能適應更寬泛的工況。高速狀態(tài)下可以更省油,低速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可以更早的介入,直驅車輪,動力也就更好。
按照吉利的說法,星越L Hi·X具備三個擋位后,在時速20km/h的低速就可以進入發(fā)動機直驅。當然了,20km/h時發(fā)動機就介入直驅,主要是從性能方面考慮,而不是出于省油的考慮,因為這并不是發(fā)動機的高效區(qū)間。

高速巡航時,雖然是發(fā)動機的高效區(qū)間,但以本田的i-MMD為例,70km/h時就能進入發(fā)動機直驅,但70-120km/h之間,卻只能通過一個固定擋位直驅,這顯然不利于降低油耗。
而星越L Hi·X在高速巡航,發(fā)動機直驅時,也還有3個擋位可用,可以進一步改善高速時的油耗。
3擋變速結構
可能帶來的問題
3擋結構優(yōu)勢很明顯,但也會帶來三個問題,第一當然就是成本的增加,第二個是讓整套混動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更高,出現(xiàn)故障的幾率也就會隨之增加。第三個是換擋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頓挫。

成本雖然更貴了,但整車價格是否具有性價比,我們下面會聊到。至于可靠性,則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現(xiàn)在還不好說。而換擋會不會頓挫,等我們有機會試駕在幫大家進行細致體驗。不過其它媒體朋友的反饋普遍是很平順,基本感受不到換擋過程,因為換擋的時候,電機會進行輔助,沒有動力中斷,也就不會產(chǎn)生頓挫。

當然了,這種油電混動的技術原理說來簡單,但更大的考驗是控制邏輯和可靠性。而這兩方面也正是兩田混動的優(yōu)勢所在。所以星越L Hi·X還需要大規(guī)模交車后,用實際表現(xiàn)證明自己。
和汽油版星越L比
值得買嗎?
動力、加速相差不大
但響應性更好
聊完了技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款車的性價比。作為星越L的混動版,很多人可能首先不是拿它和其它混動車型進行對比,而是先和燃油版的星越L做一個比較。

17.37萬,星越L Hi·X的定價基本相當于燃油版的四驅尊貴型(指導價17.52萬),由于配置層面,新車還沒有公布信息,我們暫時只能在核心的動力總成上進行比較。
首先,星越L Hi·X沒有四驅版本,對四驅有剛需的小伙伴,就要pass掉這款車了。
其次,星越L燃油版全部采用2.0T四缸發(fā)動機,而星越L Hi·X則采用了1.5T三缸機,雖然作為混動車引擎,三缸機在動力和平順性上的劣勢都能被進一步彌補,但如果明確無法接受三缸機,也就沒必要糾結了。

動力層面,星越L Hi·X的系統(tǒng)綜合功率為180kW(約245馬力),比2.0T高功率版的238馬力還要略高。官方0-100km/h加速成績?yōu)?.9秒。和星越L的兩驅低功率版本相當,略遜于高功率版本。

可以說,絕對動力和加速性能上,星越L Hi·X和燃油版的星越L相差并不大。但前面說了,混動還會帶來更好的響應性,這一點就是星越L Hi·X的優(yōu)勢了。
10萬公里
油錢省3萬
油混車型經(jīng)常面臨一個省油不省錢的尷尬,那星越L Hi·X會有這樣的問題嗎?根據(jù)小熊油耗的眾測數(shù)據(jù),星越L兩驅版的綜合工況油耗為9.29L/100km,四驅版油耗為10.38L/100km,星越L Hi·X還沒有眾測油耗,但大概率百公里油耗會在5-6升之間。相比同樣為兩驅的燃油版,每百公里會有4升左右的油耗優(yōu)勢。

星越L混動版和汽油版都需要加95#汽油,北京近日95#油價為7.6元,為了方便,我們姑且算7.5元。星越L Hi·X每1萬公里相比兩驅燃油版節(jié)油400升,省油3000元。按此推算,10萬公里之后,星越L Hi·X會比兩驅燃油版節(jié)省油費3萬元。
不過,星越L兩驅版的價格為13.72-16.52萬,而混動版的價格為17.37萬?;靹影娴呐渲眯畔⒛壳斑€沒公布,但預測會相當于汽油版兩驅車型的中高配。

也就是說,大致看來,配置相似的情況下,混動版星越L要比汽油版貴出1-2萬。不過,只要開夠10萬公里,那就能省出3萬元,總體來說就是劃算的了。而且,開得越多,還會越劃算。
如果再考慮到混動在駕駛感受、NVH方面的優(yōu)勢,那混動版星越L的優(yōu)勢就更大了。
和混動競品比
星越L Hi·X值得買嗎?
同級別和價位中,星越L Hi·X的競品主要有比亞迪宋PLUS DM-i和唐DM-i,WEY的拿鐵DHT、本田CR-V混動和豐田的RAV4混動。
其中,除了比亞迪DM-i車型,其余競品都是不插電的油混版本。而比亞迪宋PLUS DM-i起售價為14.68萬,明顯比星越L Hi·X要低。唐DM-i起售價雖然略高,達到了18.98萬,但是考慮到DM-i車型可以減免購置稅,所以星越L Hi·X的價格其實是介于宋PLUS DM-i和唐 DM-i之間的。所以,我們把這兩款車都算入了星越L Hi·X的競品里。
我們將各車型動力系統(tǒng)的對比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混動都待檢驗
星越L比拿鐵更受歡迎
和拿鐵DHT相比,吉利和長城的這兩套混動,目前看來參數(shù)上表現(xiàn)也都十分出色,但也都面臨一樣的問題,就是未經(jīng)大規(guī)模市場檢驗,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遠沒有比亞迪DM-i那么高。

另外,作為星越L的混動和拿鐵的混動,我們不能只比較這兩套混動系統(tǒng),這兩款車本身的市場認可度也相差甚遠。星越L可以說炙手可熱,但拿鐵只能說不溫不火。所以,雖然這兩款車、這兩套混動都不錯,但我個人的話,可能更愿意選擇星越L Hi·X。
有充電樁選比亞迪
充電不方便選星越L Hi·X
和比亞迪宋PLUS以及唐的DM-i車型比,我覺得選擇起來到比較簡單了。家里可以安裝充電樁,或者充電方便的話,更推薦比亞迪的DM-i系列。畢竟,如果充電方便,那這兩款車日常通勤基本可以當油車開。同時,DM-i系統(tǒng)還能保證長途出行沒有續(xù)航焦慮。

如果不方便安裝充電樁,或者所在的城市充電設施也不是很完善,那還是選擇不用充電的星越L Hi·X吧。一是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花了錢還給自己增加充電的煩惱。二是如果充電不方便,當油車開的話,那DM-i更大的電池組就會變成負擔。
兩田混動
勝在口碑、輸在性價比
至于豐田RAV4雙擎和本田CR-V銳·混動,主要的優(yōu)勢就是可靠性有保障,以及多年積累下來的口碑。不過,除此之外,在性價比、動力性、配置等方便,都不是國產(chǎn)品牌的對手了。

以CR-V混動為例,不但起售價已經(jīng)高達20.98萬,而且整車的尺寸、定位,都要比星越L Hi·X低了半級。再看內飾的做工、用料、設計等,和星越L Hi·X好像已經(jīng)不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品了。

當然了,有些人就是更看重可靠性和口碑,對他們來說,兩田混動當然不會錯。吉利這套混動,如果半年到一年后,可靠性被證明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話,那我想,一定比兩田混動更能吸引年輕人。
寫在最后
雖然電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續(xù)航焦慮還是沒辦法徹底解決。尤其在冬天,電動車主們關于續(xù)航縮水的抱怨可以說不絕于耳。
這時候,能切實降低油耗的混動,就更加被重視了。畢竟,相比燃油版,當前的混動甚至可以把油耗降低一半。而2021年,也正是國產(chǎn)混動的厚積薄發(fā)之年。

目前,比亞迪DM-i已經(jīng)名聲在外,銷量、口碑雙豐收。而吉利的混動、長城的DHT、甚至奇瑞、長安的混動,都還處在向消費者證明自己,建立口碑的時候。
2021年是比亞迪DM-i一枝獨秀的一年,但2022將是更多國產(chǎn)混動爭奇斗艷的一年,也是這些新的混動,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的一年。它們在參數(shù)和技術上,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接下來讓我一起期待它們的實際表現(xi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