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就像花園,但我照顧不了那么大的花園
2019-09-13 01:49 作者:編制箴言的靈魂在行走 | 我要投稿

?
人的精力有限,也喜歡去選擇更容易的東西,逃避責(zé)任和壓力...不管遇見了多少的人,交了多少的朋友,最終也會有很大的一部分逐漸疏遠(yuǎn),最理想的友情也不過是寥寥可數(shù)的,說來好笑,我交的朋友并不多,但依然有那么部分人逐漸疏遠(yuǎn)了······或許,相互之間也沒有那么多可以理解的東西了吧,除了互相溫暖的問候以外。
有些朋友對我而言很重要,而有些朋友對我而言,還有一些“剩余意義”,不管怎么說,如果對方本也就沒有“多余的精力”分給你的話,何必增加自己的精力付出來維護(hù)這一段友情呢。這樣的友誼,也只是徒有一個溫情的名號罷了,它們最后的價值,往往是對于剩下的那個多愁善感的人的。
友情就像花種,你澆水,你施肥,你給予光明,只為花兒的芬芳綻放,讓自己也如沐春風(fēng),歡天喜地,然而那么些遲遲難以扎根生長的花種,是最令人絕望的:是我哪里做的不對嗎?水份是多了還是少了?土壤是松了還是緊了?光照是強(qiáng)了還是弱了?
不由得讓人自我懷疑,自我悲傷:沒能好好地讓這花朵綻放。
想要找到一個適合說話的人,真是不易,我們每個人永遠(yuǎn)都不會知道,在哪里錯過了哪些本該適合的人,哪些人又在錯過之后,獲得了怎樣的生活。
精心照顧的花朵,在你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沒了你傾心盡力的付出,那孱弱的友誼很快就會變得虛弱枯萎——花兒自我也會覺得悲傷,好像你對她滿不在乎,呵,那些被嬌慣的花朵。
如果可以,你和朋友應(yīng)該是同一支花上的兩支花朵,即使我枯瘦了,你也能把你的光與熱和水分享給我,讓我獲得心靈的慰藉。
人與人之間,究竟該怎樣相互理解呢,全憑感覺與猜測嗎?
或許我們終將孤獨(dú)死去,但我仍然懷有一份美好的希望和幻想。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