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川發(fā)現(xiàn)大量植物似有意識在移動,科學家研究14年仍未搞懂!
想象在一片巨大的冰川上,長著很多苔蘚植物,形成一個個像老鼠一樣的小橢球。你正在驚訝這些植物的生命力如此旺盛,竟然能在冰面上生存,更詭異的事情卻發(fā)生了,這些苔蘚球居然真的像小老鼠一樣,開始運動起來了,而且整齊劃一,向著同一個方向移動。
你一定會驚得目瞪口呆,簡直就是見鬼了。不過這是愛達荷大學冰川學家蒂莫西·巴爾托洛馬烏斯(Timothy Bartholomaus),2006年在阿拉斯加的魯特冰川(Root Glacier)徒步設(shè)置科學儀器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異?,F(xiàn)象,只是沒有剛才描述的那么夸張——這些苔蘚“小老鼠”移動的速度很慢,大約一天只有2.5厘米。

然而即使如此,這仍然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因為這完全違背了我們?nèi)怂灾某@恚参锸遣粫\動的;最最詭異的是,14年過去了,科學家們?nèi)晕凑业教μ\球運動的確切原因。
事實上這種苔蘚球在1950年代就被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每個球都像一個柔軟潮濕的苔蘚枕頭,可能是由不同的苔蘚圍繞某種雜質(zhì),比如灰塵形成的,在阿拉斯加、冰島、斯瓦爾巴特群島和南美洲的冰川上生長,被稱為冰川上的“小老鼠”。

好奇的巴爾托洛馬烏斯和同事一起,決定對這些冰川小老鼠的研究。他們用帶有彩色珠子的金屬線圈,對30個苔蘚球進行了標記,在2009年跟蹤了這些苔蘚球54天,每天標記它們的位置,此后又在數(shù)年內(nèi)每年都回去檢查。
研究人員原來認為,這些苔蘚球的移動,可能是因為擋住陽光導致下面的冰不能融化,周圍的冰融化后而隨機滾動;或是因引力作用,統(tǒng)一朝低矮的地方滾動;或者像風滾草一樣,被風吹來吹去。然而最后的結(jié)果卻表明,這些苔蘚球的移動根本不是其中任何一種,而是像某些動物群一樣,比如一群牛羚或一群鳥,整個苔蘚群都以相同的速度,向著一個方向移動,并且會在數(shù)周內(nèi)統(tǒng)一變換方向。換句話說,這些苔蘚球的移動就像“有意識”的動物群的行為,真的就像是一群集體行動的“冰川小老鼠”!

14年過去了,目前科學家們還無法就苔蘚球這種“有意識”的統(tǒng)一行動做出解釋,不過另一位研究人員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些苔蘚球必須移動,否則下面的苔蘚就會因缺乏陽光而死去。那么,究竟是什么機制,驅(qū)動著這些冰川小老鼠,不知疲倦,年復一年地集體遷移呢?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揭開這個謎題,但現(xiàn)在,我們還只能對這些會“移動”的頑強植物表示敬意。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4月29日《極地生物學》雜志上。
參考:
Polar Biology:Rolling stones gather moss: movement andlongevity ofmoss balls onanAlaskan glac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