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大學生不會走路》
? 路或許是走出來了,可難免心長滿了雜草。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想法縈繞在腦海已良久,但每每投入到生活當中,又便即將其拋之腦后。明顯環(huán)境并不原諒我的遺忘,感官也寬恕不了我的敏感,一而再再而三的,讓我意識到走路并不是先天經驗之事,而是糅合進個人思維和習慣的綜合判斷,也就是說,走路是與素質相關的。
? 一來并非生來就會走路,且人人如此走路,二來是可以觀察別人的走路,而反思于自己應如何走路,再進一步怎樣才是好的走路。關于發(fā)問后面的部分,大家可自行作思考,恐怕難以有大家為之一準的說法。于此,我們從直觀經驗的累積中理應明白到,怎樣走路是不應該的,或者說是不恰當。
? 例子不多舉,主要有二:
? 一,作為獨立個體走路時。興許時教育的作用,被家族或社區(qū)等環(huán)境教導要“誠實、做人要腳踏實地”,于是學到了其表,卻不知腳踏實地是對心而言。這樣一來,難免在生活當中感受到大家是如此的“腳踏實地”。特別是走樓梯的時候,場景在樓道設置聲控燈的租房,那腳步聲只需到二樓,整棟樓的燈都亮了。其聲之大,行路者像是個個長著大象腿,聲勢浩大,踐踏著他人的安寧。偶爾想象到被這類步伐針對地踩到腳,那會是多么的受罪。因此,在觀察走路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回避。
? 二,作為共同體走路時。指情侶,并不是持反對唧唧我我且在公眾場合膩歪的立場。只是厘清一個前提,是除卻視角和聽覺外不要直接的給他人添堵。在走路之時,牽手可以,可一搖一擺,左右橫跳,甚者突然跳舞,這實顯不妥,且不說有群魔亂舞之嫌,更是最直接地擋在別人的路之中。樓梯處也是,方才步行一二階級,便即回頭親嘴,此時如若后者也是同類之輩,持著手機置身生活外,那“共同體”與“共同體”的沖突在所難免。況且,樓梯會是比常路更為特殊的場所,更應注意和警惕如何走路為善。情侶的定義,不是一起去妨礙別人,望各位明瞭。
? 較為簡化的例子,希望大家閱讀至此,在說對對,我也遇到過之前,先檢討下自己,也是否這樣做過。把握走路的意識,我們理應學會更好地去走路。
? 當我們在談走路的時候,我們在說些什么。
? 開設公用的地,人皆可走之的路,正如互相構建的網絡環(huán)境,人盡可說,且盡人可說。紛紛說過之后,路也不好走,非此即彼極端思維,又仿似盯著手機走走停停、左搖右擺的你和你。所思所想被簡化到標語口號,被獨立思考后壓縮言辭為表情與拼音縮寫,這么看來,這路是走快了嗎?不見得,只是鞋尖踩鞋跟罷了。
? 當我在說走路的時候,是在說喪鐘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