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mm超廣角,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國家大劇院
這里是溢圖科技,特約作者:@攝影師李白兔子
《2001太空漫游》、《星際迷航》、《星際穿越》、《流浪地球》……當絕大多數人被束縛在地球表面時,我們的想象力卻早已遨游浩瀚的宇宙。

當我第一次走入國家大劇院時,腦海中就閃過了很多這些影片中的畫面。因為無論是太空飛船、空間站還是這些未來設備的內部結構,都充斥著大量的幾何形狀、線條和色彩。

《2001太空漫游》中經典的紅色與格柵倒影
這些元素,其實都可以在國家大劇院這個建筑中找到,并且,我所拍到的還僅僅是一部分。未來,我還想去發(fā)現(xiàn)更多。
啊扯遠了,還是說說具體怎么拍的吧。
本篇文章的結構你也可以近似理解為“為什么用、“怎么用”和“怎么玩出花樣”三個部分。
1?首先要有超廣
其實超廣角并非拍攝國家大劇院的唯一選擇,但對于一篇文章來說,照顧到所有的可能性必然會太過冗長。所有這篇文章里,我會以超廣角為前提來寫。
畢竟,在有限的空間里,要想展現(xiàn)一些有氣勢的畫面,越廣的視角越有利。

普通廣角下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小米11 Ultra超廣角下(等效焦距約12mm)
不比不知道,如果你購買了音樂廳或歌劇院的演出票,卻沒有像小米11 Ultra這樣具備等效 12mm 超廣角的手機(國家大劇院好像禁止相機在場內拍攝),那就會錯失一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了。
即使在允許相機拍攝的演出廳之外,手機也有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當你想貼近地面拍攝大劇院標志性的弧形墻壁倒影時,地面的大理石其實會造成很嚴重的干擾。
而如果你像我一樣有兩部手機(找朋友借一個或是用一塊小鏡子替代也OK),其實可以把其中一臺丟到地上,用它的屏幕做鏡子來制造反光。

左:手機超廣角直接拍攝
右:用另一臺手機屏幕制造倒影拍攝
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來地面大理石的紋理被減弱了很多,畫面上下的建筑線條更為對稱了。
下面是修片后的效果:

這個技巧在大劇院的外場拍攝中屢試不爽:

而之所以說這個技巧只適用于手機,是因為手機攝像頭非常小,只需要一點點反光的物體即能在畫面中占據很大比例。而如果是相機,恐怕你需要一整面平方米級的鏡子才可以了。
總之,這就是超廣角的好處,它既可以將大劇院這種建筑的線條感夸張到極致,也可以在需要拍全整個場景時,做到滴水不漏。
但超廣角的使用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在介紹創(chuàng)意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先說幾點注意事項。
2?不能忘記的超廣技巧
上面提到拍攝,或許讓你覺得手機上的超廣角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特別容易。但不得不說的是,當你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建筑時,有兩點基本的注意事項還是要保證做到的。
第一,是橫平豎直。
無論橫向拍攝還是縱向拍攝,對超廣角拍攝的畫面而言,任何一點歪斜都會造成視覺上的不平衡感。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其實水平就有點問題,畫面是歪的。

正因為超廣角會突顯畫面中的線條感,所以如果建筑線條歪了,這個問題也會被放大。
所以很多時候我在超廣角后的后期處理時,很重要的一步是通過旋轉來校正歪斜。
第二,是注意對稱。
橫平豎直可以讓你的畫面不出錯,但要像好看,很多時候畫面中的左右或上下具備對稱元素會更好。
為此,你需要找到建筑的中軸線,站在中軸線上進行拍攝,否則即使畫面沒有歪斜,看上去還是會因左右不對稱而顯得不均衡——會有歪歪扭扭的視覺感受。

這張照片會顯得有點往右歪
其實是因為站在右側拍攝而不夠對稱造成的
其實保證對稱這一點對于建筑來說,無論是超廣還是普通廣角都要非常小心。

左右對稱的畫面效果
不過,對于那些并非完全對稱的取景畫面,你可以忽略這一點,比如下面這樣的:

除了保證水平和對稱外,因為超廣角所容納的視野很大,所以你還要特別注意邊角處,別拍進雜物、路人。
這些,都是在用有超廣角的手機,乃至使用相機加超廣角鏡頭時特別需要注意的基本要素。在我們聊創(chuàng)意,聊打破規(guī)則之前,最好先學會遵守這些規(guī)則。
3?腦洞大劇院
好了,熟知了規(guī)則,我們該來看看怎樣打破規(guī)則去創(chuàng)造一些不一樣的畫面了。嗯,這部分是我寫起來最開心的,因為會涉及到打破該死的規(guī)則~
腦洞 1 號:超級貼近拍攝
超廣角攝像頭能營造夸張的近大遠小效果,而這種效果能讓近處的微小的物體和遠處龐大的物體看起來一樣大。
比如,下面這樣的畫面,右側弧形的線條,和左邊放射狀的線條相互呼應,金色與藍天也對比強烈。

這樣的視角,其實……咳咳,你先要保證不要笑。其實是下面這樣拍出來的:

在大劇院進門后走到背面,能看到很多不銹鋼的小雕塑,其中一個圓滾滾的,把手機放到它和墻壁之間,向上拍攝,就能獲得之前那樣的效果了。
這里這一個小圓雕塑因為超廣角的透視效果,與旁邊一整面墻看起來一樣高大,并且不銹鋼表面還反射了墻壁上的“窗簾”(不知該怎么叫,姑且就叫窗簾好了……)。
這樣的畫面,就只有小巧的手機+超廣角才能實現(xiàn)了。
TIPS 透視變形、畸變與畸變校正?
一些新手會把透視和畸變弄混,其實這樣理解就不會錯了:對超廣角鏡頭來說,透視是讓畫面有種“爆炸感”,但直線依然是直線;而畸變則是會“扭曲現(xiàn)實”,讓直線變成彎的。小米11 Ultra在更新MIUI 12.5.7后,開啟“超廣角畸變校正”可以得到幾乎沒有畸變的畫面,并且視角損失也非常小。

腦洞 2 號:故意歪斜
剛剛在文章第二部分我說了拍建筑最好橫平豎直,但這通常是針對正對著建筑拍而言的,或者說是對那些很“正式”的場景而言的。
但有些場景,歪斜一些能獲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國家大劇院中戲劇院邊上的螺旋階梯,如果你走到下面規(guī)規(guī)矩矩橫平豎直的向上拍:

Duang~
宛如太空站結構一般的螺旋欄桿,宛如電梯一般的白色燈柱,看起來好像也是不錯。
但是,如果你將向右跨半步,再讓手機以斜向朝上去拍,那么就能得到下面這樣的效果:


對比下你會發(fā)現(xiàn)對于這種本事有螺旋規(guī)律的建筑結構來說,斜向拍攝可以讓螺旋感更加強烈,同時讓白色燈柱向上的指向性更強烈。換句話說,就是這樣的視覺沖擊力更強。
順便,在這個場景里,由于光線非?;璋?,所以我還使用了小米11 Ultra的夜景模式搭配超廣角鏡頭進行的拍攝。這樣畫面才更純潔豐富,并且燈光不會有曝光過度的問題。
腦洞 3 號:疊加反光
超廣角能把小拍大,在接下來的這個腦洞中會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
在大劇院二層的正面,有一些小展示柜,里面是一些著名劇目場景的微縮景觀模型。這些模型很精致,但是如果你按照以往拍展示柜要消除反光的思路去拍攝(也就是完全貼著展柜玻璃拍),那么畫面就變成了平凡的“靜物攝影”。
所以,這里我們可以故意讓手機離開一點玻璃柜,從右往左,讓大劇院標志性的網格狀幕墻倒影在畫面里,與這些微縮景觀模型疊加到一起。這樣一來,這些微縮景觀中的小人,就仿佛置身于一個更大的大劇院場景下來表演了 —— 這確實是利用現(xiàn)場環(huán)境直接拍攝得到的畫面,不是多重曝光也不是后期合成。

這樣一來,這些微縮景觀中的小人,就仿佛置身于一個更大的大劇院場景下來表演了。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去國家大劇院所想到的一些創(chuàng)意腦洞,僅僅通過小米11 Ultra手機的超廣角攝像頭完成,就很豐富而各具特色。
最后再放兩張此行拍攝的其他照片,也都是用超廣角攝像頭拍攝,利用了超廣角的視角和夸張的透視特點:




現(xiàn)在,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去大劇院的參觀拍攝了,因為我相信輕便小巧的手機,能讓我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視角,捕獲更多特別的畫面。
而這些,你也可以做到~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