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這個“處暑之卦”,給你3條人生啟示!
《易經》64卦中,有12個卦對應著十二個月,即十二消息卦。
其原理都是以卦象六爻框架的陰陽兩爻,代表天地之陰陽二氣,用陰陽二氣的升降次序來模擬大自然的24節(jié)氣,每兩個節(jié)氣對應著一個卦象。
這12個卦分別為: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

2022年8月23日,節(jié)氣為處暑。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立秋到處暑這兩個節(jié)氣對應的十二消息卦為否卦。
否卦是《易經》64卦的第12卦,上乾下坤,整個卦象,下卦坤的三個陰爻逐步上升,侵蝕上卦的三個陽爻。陰氣漸漲,陽氣漸消,天氣慢慢轉涼。
陰漸長,陽消退,也代表小人得勢,君子失勢。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該如何應對?
今天借著處暑節(jié)氣,一起來看看曾仕強教授是怎么講的。
上情不能下達,下情無法上達,閉塞不通,就是否的狀態(tài)。
如果人處于這個狀態(tài),心情會是怎樣呢?糟透了。
處在否的環(huán)境,很多人會為了名利、財富而失去本心。很多君子,也會因為大環(huán)境不利而守不住本心。
面對這種境況,應該如何自處和化解呢?
1
權力使人腐化
君子更應盡早修己
否卦是《易經》64卦中的第12卦,緊隨泰卦之后,卻與泰卦順暢通達的寓意完全相反,象征閉塞不通的環(huán)境。
?
否卦跟泰卦,泰卦下卦的乾變成了坤,而上卦的坤變成了乾。
一下子君子變小人,小人變君子了,就變成了閉塞不通的否卦。

《易經》的通例是,陽爻代表君子,陰爻代表小人。
可是,否卦的上卦乾卦,雖然三個爻都是陽爻,卻代表了小人。下面的三個陰爻,反而代表君子。
在泰的情況之下,君子主導形勢,對君子有利,可是在否的狀況下,就是小人得勢了。
所以否和泰整個的大環(huán)境是不一樣的。?《論語·衛(wèi)靈公》有言:?“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br>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否則就很難去解釋。
否卦下坤看起來像小人,卻是君子。

如果處于泰順的環(huán)境之下,君子不合作、退隱,不為社會人群做出貢獻,那就是小人,但在否的處境下,“卷而懷之”才是君子。
《論語·微子》中說的“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也是在否泰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下,君子所應該作出的選擇。?否卦上面三個陽爻很神氣,大權在握,有權有勢,而且什么事情都是他們做決定,看起來像君子。
實際上深一層看,他們完全是小人——只為私,而沒有想到公;只顧自己,沒有顧慮到下面人的感受,這不是小人是什么??這樣我們就更進一步了解到,陰會變陽,陽會變陰。
一個人,如果沒有表現(xiàn)出君子的樣子,怎么能做出事業(yè)?
正因為一開始他是君子,才能一步一步走上來,而后有了機會,他才變成了小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權力使人腐化。
所以,君子就是要在沒有得到權力的時候,好好修養(yǎng)自己,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天有權有勢有名有利的時候,能夠控制自己不腐化。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既不是大官,也不是大老板,更不是什么名人,修養(yǎng)那么多也沒用,混一混算了,馬馬虎虎過日子就好了。
殊不知這樣的話,萬一得到機會,那就完蛋了。??2
不適合表現(xiàn)時
暫時隱退也是另一種應對
否卦卦辭說: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

“匪人”就是不像個人樣的意思。在否的大環(huán)境下,有很多人是不像人樣的,所以才叫否,否則就叫泰了。
?
“不利君子貞”,一般來講,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利君子貞——表現(xiàn)得是個君子的樣子,重視品德修養(yǎng),還會不利嗎?不一定。
利君子貞的,是泰順的大環(huán)境,凡是走正道、有君子修養(yǎng)的人都不利的,那就一定是處于否塞環(huán)境下了。
?
在君子很柔弱,而小人很剛強的時候,怎么辦?
小人掌握到實際的權力,君子只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有志難伸了。
整個的環(huán)境是不適合君子出來表現(xiàn)的,倒不如退隱。
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否的狀況。
?
孔子講得很清楚:“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
可仕則仕,不可仕就要避;可以做,就出來表現(xiàn),不適合做,就退隱。
作為君子,不要正面去跟小人斗,因為老天會治理他。如果君子去跟小人斗,那君子就變成小人了。
現(xiàn)在很多君子心里氣憤,一定要跟小人斗,殊不知,只要一斗,那就是小人,就是品德修養(yǎng)不夠好。
?
我們知道孔子有一些武藝很高強的學生,最著名的就是子路,但是孔子始終沒有讓他的學生們去攻取一個小國而師生自立。
可能有人會想,如果孔子讓學生們把一個小國打下來,自己稱王,或者在那邊開學堂,不就不必到處碰壁了嗎?
?
孔子沒有,他不要那樣做,他寧肯讓人家笑話,也要以身作則。
?
君子老是受委屈,劃得來嗎?答案是一切在自己選擇。
不這樣別人怎么知道你是君子呢?
連這點氣都受不了,就要跟人家去拼命,那也只不過表面上是君子,內里還是小人。
這點老子跟孔子都是以身作則的。
老子其實有很多機會,但他一看環(huán)境不對,寫完《道德經》以后,就溜之大吉了,根本連人影都不讓人看到,他比孔子還徹底。
為什么?因為他深知自己身處亂世。暫時的隱退不僅不是消極,反而是另一種積極的應對。
?
3
既要保泰去否
又要堅信否極泰來
否卦代表的是人生中的逆境。
?
《易經》的好處就是你懂得它的道理以后,會覺得前途充滿了光明。
它不會老告訴你將來沒有希望,人類會滅亡,地球會破裂,資源快枯竭……
哪怕再壞的情況,它都給你一線生機;哪怕再危險,它都給你一線光明。
?
所以在否卦閉塞不堪,君子有志難伸的狀況下,它都講“否終則傾,何可長也”,告訴我們要忍得住落寞,以退為進,很容易實現(xiàn)否極泰來。
?
但是,根據(jù)《易經》卦序,我們也知道,第11卦是泰卦,緊接著第12卦就是否卦。
泰入否是一步到位的,很容易,稍一放松,就由泰到否了;而否到泰,卻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爭取到。
?

這告訴我們平常就要居安思危,讓危機感成為一種習慣,以保泰去否。
?保泰難,去否也不容易;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也不容易。
總而言之,處在不利的境遇,我們心里要有準備,不能恐懼,不能害怕,更無法躲避。
每一個人都面對現(xiàn)實,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并將其變成自己的習慣,哪一天就算否真的來了,也不至于慌張,不至于自亂陣腳。?這時候,你要堅定否極泰來的觀念。如果能把這種觀念變成實際的行動,自然就會有成果。
換句話說,身處逆境,要往積極的、好的方面去想,因為心想會事成。

中國人常說,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跟心想事成有什么不同?
意思就是說光用心想是不夠的,光有想法沒有動作,或想來想去,時不時就改變主意,那樣心想怎么會事成呢?
所以,還要把它變成自己堅定不移的志向。
這樣一來,有志者最后是會成功的,進而實現(xiàn)否極泰來,走出另一番天地。

本文內容:曾教授易經的智慧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