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歌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HB
封面:《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
雜志メガミマガジン 10月號中刊登了《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系列構成樋口達人與制片人武次茜的訪談,兩人談及了少女歌劇企劃的成形過程,以及對大家感興趣的再生產bank、長頸鹿等設定做了解釋,可以幫大家更好的理解少女歌劇。

舞臺少女初成長
在BanG Dream的企劃剛開始啟動,同時也是武次茜剛剛進武士道工作沒多久的時候,武士道社長木谷高明就提出想做以舞臺為主題,而且還要音樂劇的公演比動畫要早的作品。當時改編漫畫、動畫改編的2.5次元舞臺劇很有人氣,不過武次并沒有聽說過先做音樂劇后做漫畫、動畫的作品,單是這一點武次就覺得少女歌劇的企劃值得做。
企劃最初就只有“以少女為主”這一個要求,除此以外故事、主題等都還沒譜。于是武次找來熟人古里尚丈擔任企劃協(xié)力幫助企劃工作,同時還與專業(yè)從事舞臺相關事務的Nelke Planning合作共同商討企劃,而古里又通過自己的人脈拉來了樋口。樋口和古里都很喜歡寶塚歌劇,兩人經常在一起聊天,在古里提出邀約后,樋口就進入了少女歌劇的企劃組。
少女歌劇雖然是音樂劇先行于動畫,但并不說動畫要以音樂劇為基礎制作,而是企劃組先制作出動畫和音樂劇共同的“原案”,然后再把原案委托給音樂劇和動畫兩個制作團隊,也就是說兩者其實是平級的。也正是因為需要一個原案囊括兩個不同媒介的藝術形式,原案的制作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定下來。
樋口最初得到的指示有三個,分別是“在音樂劇和動畫的兩個層面展開”、“舞臺演員和聲優(yōu)兼顧的九個人”、“加入打斗元素”。九人的人數是Nelke Planning的松田誠的提案,跳舞時九人組可以分為三三三的組合,又也可以變?yōu)橐蝗俗鯿enter,剩下八人站在center身后跳舞。

企劃最大的難題還是在戰(zhàn)斗上,整個企劃必須要先解決“怎樣做才能用九個女孩讓戰(zhàn)斗成立”這個難題。至于為什么非要加入戰(zhàn)斗元素,這是武次的想法。武次在接觸少女歌劇之前對舞臺不太了解,于是就虛心向Nelke Planning的staff們請教,研究觀眾們去現(xiàn)場的動機。
對于音樂劇,每個觀眾都有自己偏愛的部分,武次經過自己的親身感受,發(fā)現(xiàn)最吸引自己的就是動作戲,武次非常喜歡演員在舞臺上盡情的伸展自己的身體時,所產生的躍動感。而且從制片人的視角考慮,本作的聲優(yōu)中就有舞臺劇演員。又唱歌又跳舞,再加上動作戲,作為企劃賣點來說足夠吸引觀眾了。
不過當時連戰(zhàn)斗的構造都還沒有設計出來,讓女孩子戰(zhàn)斗更是八字沒一撇。由于最初階段準備做成“女孩們通過唱歌和演戲來打倒、凈化敵人”的模式,所以樋口就提議做成面向成年人觀眾的英雄秀(在公園、百貨商店等線下,演員穿著特攝片中英雄的服飾表演)。
樋口認為“女孩們?yōu)榱四撤N目的而站上舞臺戰(zhàn)斗”的形式,英雄秀是與之最為接近的,實際上這個提案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少歌音樂劇和動畫的劇情展開起到了指導作用。企劃從此就把學園、戰(zhàn)斗,以及戰(zhàn)斗變身系統(tǒng)三個要素結合到了一起??墒沁@樣的組合,更像是依照戰(zhàn)斗少女為主題設計的企劃,舞臺存在的意義和站在舞臺之上少女的魅力都沒有展現(xiàn)出來。
最終監(jiān)督古川知宏的加入,改變了局面。古川在2016年的年中參加到企劃制作的討論之中,將原本大家不打算做的女孩之間互相混戰(zhàn)的模式重新拿到桌面上,提議將“唱著歌拿著武器,和某種敵人戰(zhàn)斗“的戰(zhàn)斗少女,改為“女孩子在舞臺上戰(zhàn)斗”,這就是現(xiàn)在少女歌劇的雛形。

之所以要封印混戰(zhàn)模式,樋口的解釋是,混戰(zhàn)模式經常會為了故事的發(fā)展,需要破壞劇中角色和背景舞臺的結構??缮俑柙居媱澥巧倥畟兇虻雇獠康臄橙?,這就和多人的內部混戰(zhàn)結構相違背。然而這個封印被古川給打破,并再生產成為“為了成為star的少女們在舞臺上戰(zhàn)斗”的新結構。

為舞臺而生的舞臺少女
經過篩選淘汰,最后剩下的點子基本都與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少歌有著聯(lián)系緊密,不過愛城華戀這個角色,以及她的開場白“讓大家星光閃耀(みんなをスタッライトしちゃいます)”,倒是從企劃初期開始一直作為“體現(xiàn)舞臺少女存在”的部分一直保留了下來。
樋口做新企劃喜歡先確立能闡釋企劃和表現(xiàn)主人公的詞或者句子,但少歌是在動畫和音樂劇兩個不同媒介上展開的企劃,一時間也還真找不到什么能概括企劃兩個層面的說法。但樋口轉念一想既然少歌的獨特性讓其無法用其他語言去概括,那么能概括自己的就只剩自己了,所以樋口就索性把starlight這個詞提取出來,最終就演變成了華戀的開場白“讓大家星光閃耀(スタッライトしちゃいます)”。
這句開場白讓華戀在第一話中從被動方的觀賽者,變?yōu)榱酥苯訁⑴c者,同時也有號召觀眾有來到星光閃耀的劇場的感覺。既然華戀有開場白,那么其他八位角色也需要設計開場白。雖然很辛苦,但開場白可以在角色登上舞臺時,表現(xiàn)出每個角色站在舞臺上的理由,出來的效果還是讓樋口非常滿意。
在確立好舞臺少女內戰(zhàn)之后,就需要解決少女們?yōu)楹味鴳?zhàn)。雖然舞臺少女們各自有著自己站上舞臺的動機,比如,“為大家?guī)硇θ荨保热皇俏枧_少女,樋口認為,就需要將舞臺少女與普通人做明顯的區(qū)分,強調舞臺少女的獨特性。

舞臺少女的獨特性就在于她們對舞臺的執(zhí)著,正因為在舞臺上感受到了普通人感受不到的快樂,所以只能在舞臺上生存。于是樋口為她們設計了“想在站上舞臺”、“想成為聚光燈的焦點”,這兩個只有舞臺少女才有的獨特動機。確立舞臺少女的動機之后,“為了成為top star而競爭的選拔”的構造才會具有說服力。

關鍵設定詳解
長頸鹿的存在一直是觀眾很在意的一個點,其實關于為何主持revue的是長頸鹿,企劃組的大家都不是很明白。之所以用長頸鹿,完全就是因為長頸鹿是監(jiān)督欽定的。古川在分鏡上畫上長頸鹿,然后就說主持選拔的是長頸鹿。樋口還記得,當初監(jiān)督說要用長頸鹿時,大家吃驚的神情。問古川為什么用長頸鹿,古川就回答“因為長頸鹿很可愛”。

當古川認定長頸鹿后,樋口倒也很理解古川的用意,并追問長頸鹿能不能說話,從古川那里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樋口就把所有很神棍的臺詞全部推給了長頸鹿。寫第一話的劇本時樋口嘗試著用古川的口氣寫長頸鹿的臺詞,結果古川看后還覺得很有長頸鹿說話的感覺。古川只給樋口一個要求,讓長頸鹿在最后說一句“我懂了”。
而長頸鹿之所以沒有擬人化的演技設計,是因為這會偏倚古川的想法,每集之后的長頸鹿映像則是以武次的制片人方面的興趣,也沒有什么別的用意。
從動畫開始看少歌的觀眾,有一些觀眾覺得revue荒誕,不太好理解。關于這一點,制作組倒是沒想太復雜。武次提醒大家注意第一集中長頸鹿所說的臺詞:“展現(xiàn)出最閃亮revue的人,通往top star的道路就會向她敞開“,這就是revue全部的規(guī)則。而且revue也很簡單,就是少女們戰(zhàn)斗的舞臺。
武次建議無法理解revue的觀眾,最好能看一看音樂劇。武次認為,當觀眾看過音樂劇上戰(zhàn)斗的少女們后,就會明白動畫中角色在舞臺上的行為了。武次希望大家去能親自去看一次音樂劇,因為動畫和音樂劇在各種地方都有著互補。樋口也提到,由于媒介的不同,音樂劇能表現(xiàn)出動畫制作組無法表現(xiàn)的,反過來也是如此。樋口自然也期望觀眾能通過動畫,進而喜歡上音樂劇。
當然武次也承認音樂劇和動畫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也是因為有不同才更加有趣。比如,動畫第五集華戀和真晝的嫉妒revue,在音樂劇中則是光對真晝,這是音樂劇制組考慮到讓華戀與真晝的組合,如果還在revue中在一起就重疊浪費了。而與之相反,不一起登上revue就浪費了的部分,則被樋口放在了描寫雙葉和香子關系的第六話。
音樂劇初演時,動畫的劇本還沒有寫完,動畫制作組還在觀看音樂劇的過程中吸取了很多經驗。因為本作中的舞臺少女們都是內心強大又個性十足,所以作品的氛圍往往會變得很有殺氣。強烈的情感表現(xiàn)放在音樂劇中,會讓觀眾非常興奮,但如果動畫里每一集都像音樂劇這般就實在太過辛苦。動畫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將角色塑造放在第一位,把舞臺少女的日??坍嫷酶佑腥r活。
在角色方面,最讓樋口頭疼的是克洛的法語,為此還讓中村彼方擔任法語監(jiān)修,畢竟克洛這個角色還是非常的顯眼。監(jiān)督方面也會提出“讓真矢和克洛黏在一起”、“不要忘記了帶上純那”等要求。
作為最近的話題角色,大場奈奈必然也要被提及。banana被樋口當做一個知道revue規(guī)則俯瞰全局,又有另有秘密的角色刻畫。雖說banana是被當做母親一般的角色介紹的,但banana也有強大的一面,而且還是一個帶動故事大轉變的關鍵角色。在小泉萌香演音樂劇的時還要隱瞞這個秘密,當時小泉演起來也還是蠻辛苦的。其實本來還打算讓banana做舞臺和動畫聯(lián)動的粘著劑,以及把長頸鹿兩三成的任務分給她。
到第七話為止最讓樋口記憶深刻的部分是第一話華戀包住長頸鹿脖子的情節(jié),因為這是華戀站上舞臺改變自己命運的情節(jié),所以樋口非常喜歡。雖然華戀的行為有點唐突,但確實非常有魅力,還有長頸鹿的聲優(yōu)津田健次當時的配音也非常有趣。
而武次則更喜歡再生產的bank,古川從很早之前就一直說要做不是傳統(tǒng)變身,而是像工廠一樣制造衣服和武器。所以武次覺得,古川應該是在很早之前就有這個想法在腦子里的,但大家第一次聽古川說的時候其實腦子里面是沒概念的??吹焦糯ó嫼玫姆昼R后,武次才明白原來是這樣的。

所謂再生產肯定要原材料,不能像想魔法少女變身那樣憑空變出衣服,而是把自己當做材料重塑的過程,是舞臺少女們精神性與生存狀態(tài)的表現(xiàn)。用舞臺劇演員做例子,也就是一個孩子從在舞臺上說不清臺詞的不成熟演員,到下一次作為一個熟練的演員站在舞臺上的轉變。樋口認為,古川應該就是想通過再生產表達這種轉變。
伴隨動畫漸入佳境,從第一話開始在作為提示的starlight、光芒、topstar、再生產等主題,將會回到這些主題上。角色和故事收束之中,最終回收向那個關鍵詞呢,嗵口給大家賣了個關子。而七到九話可以說是奈奈篇,也是動畫向后半段進發(fā)的大轉變。
少女歌劇不光是回頭看過去的集數會有新發(fā)現(xiàn),劇中歌的歌詞、發(fā)行的CD的封面等各種地方都會有埋下伏筆,大家看到最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所以武次希望大家能通過各種角度欣賞作品。

參考資料:
メガミマガジン 2018年10月號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cc2be7afcc9db434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