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飯局,真的在降低你的人生質量
你坐在飯桌前,周圍一圈人,有的似曾相識,有的干脆陌生,他們說著你不感興趣的話題,笑著你覺得反胃的玩笑……這種時候,你一定會懷疑自己: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最近我的很多朋友都遇到了這種尷尬的場景:去了一趟聚會,凌晨3點才摸黑回到家,頭痛欲裂,滿頭發(fā)衣服上都是煙味,還有一肚子槽沒地方吐……想想自己花了5個小時,換來的就是這些,實在是又委屈又憤怒。
小雨甚至飯都沒吃完,直接接了個電話就不辭而別了,她問我:“我是不是很過分?”我說:“不過分,你下次干脆別去?!?/p>
人群中的熱鬧是一種泡沫
逢年過節(jié),千里跋涉趕回家,親戚朋友聚一聚聊聊天,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另一種飯局,比如同學會,老鄉(xiāng)會,興趣小組聚會 ,不太熟的人辦婚禮……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
被邀請了,不去似乎不太好,而去了又很尷尬,這種矛盾心理下,最后能夠成行,很多時候基于一個這樣的理由:“能結交一些人總是好的?!?/p>
但問題在于,這種半熟人的飯局上,真的能拉關系,結交人脈嗎?
人與人的關系是這樣:公眾場合,是社交關系,而私人場合,才是私人關系。
多數(shù)飯局,10個人左右圍著圓桌這種,其實是一個小型的公眾場合,尤其互相不太熟悉,或者很多年沒見的時候,基本就是所有人一起演一出戲,應用的都是社交規(guī)則。
就是說,你看一個人在飯桌上特活躍,實力控場,魅力四射,其它人隨聲附和,時而鼓掌,時而捧腹……你覺得這就是真的受歡迎嗎?
很可能很多人在心中已經(jīng)默默的把他認定為跳梁小丑,被列入了“不可深交”的名單。
相反,一些不怎么說話,看起來沒什么存在感的人,也許才是真的高手。但你就算跟這樣的人吃了一頓飯又如何呢?除非能進一步約出來,要么還是社交關系,點頭之交罷了。
這就是絕大部分飯局的真實情況,表面的熱就像泡沫一樣,一戳就破。
卓爾不群的勇氣
100個吃過飯的熟人,也比不上1個真心實意的朋友,看得懂這一層的人,都不會沉醉于那些虛幻的泡沫。
但就算是明知道沒什么價值,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很多負面情緒,很多人還是無法拒絕這些飯局——因為他們害怕被認為“不合群”“不融入”,然后被排除在圈子之外。
能這么想的人,就是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群體,而沒有找到的原因,是還沒能“做自己”。
可能由于不了解自己,不敢做自己,或者被外在環(huán)境束縛而無法做自己,總之,但凡能夠真正做自己的人,都會知道——不要試圖取悅所有人。
以前我們說過,朋友的更新?lián)Q代是很正常的,尤其畢業(yè)之后3年之內,基本上都要換一批朋友,除了一兩個非常契合的摯交,大范圍保留舊朋友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要么就是原地不動毫無進步,要么就是出于幼稚強顏歡笑。
人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人的關系也會跟著改變,一味試圖找回從前的人,終究一地碎夢,彼此能夠相伴一程,已經(jīng)值得感激了。
況且,當你勉強混在那些不屬于自己的群體中時,染上一身煙酒氣,那些真正需要你的群體,本來跟你同類的人,反而會排斥你。
卓爾不群,不卓而群,只有敢于不群,才會找到自己真正的群落。
成熟人格的“聚焦”
我們每個人時間,精力,情感……都是有限的,這些內心資源遠比真金白銀來的更寶貴,成熟的人,絕不會隨意浪費自己的內心資源。
他們懂得聚焦,懂得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人,把情感付出給真正值得的人。
所以關于尷尬飯局的事情,本質上還是對人對自己沒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于是拿著本金亂投資。而有豐富閱歷的老司機們,一眼就能看出對方是不是一路人,值不值得花時間——這不是勢利眼,而是懂得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時間。
提前知道是死路,就別再往前走,在石頭上澆再多的水,也是不會開花的。
我們都體驗過,跟契合的人交往,是非常輕松非??鞓返模?,而且志同道合。而你必須承認,有很多人跟我們不在一個世界中,花再多的時間精力,再小心翼翼的去維護關系,也不會有任何結果。
當然,保持這種高純度的關系,需要對人準確的判斷和對人性的把握,如果現(xiàn)在還做不到準確判斷,那就去多觀察多學習,就會越來越進步的。
所以高價值的社交,絕不是表面熱熱鬧鬧,全天下都是熟人,而是把100%的精力,都花在契合的人身上,這相當于對人際關系的“提純”,玉越純越美,金子越純越值錢。
如果我們一生都與志同道合的人為伴,這同時也在提升我們的生命質地;而如果一輩子都在應付各種酒囊飯袋,那就是實打實的降低自己的人生質量。
古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現(xiàn)在是“酒過千杯知己少”,所以啊,何必呢。
煮一壺清茶,候一生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