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強化—零食對于小齡兒童行為塑造的顯著作用

教師:王倩/學生:沐沐(2歲4個月)
一、學生初始基本能力
認知:認識8種以上顏色、5種以上形狀,能夠做實物、逆向、顏色、形狀配對,能做10種以上的二步指令,15種以上的基本指令
語言理解:可以聽懂基本的指令
語言表達:會說爸爸,佳佳,爺爺,汽車,給我,餅,不,滴滴叭叭,娃娃
模仿:能做15種以上一步模仿,會基本的物品操作:推、拿、搖、敲、摸、戳、指、拍、捏
大肌肉:可以做扔球、拍手、踏腳
小肌肉:會使用筷子、繩子串珠子,會插蘑菇釘,會拼5塊的拼圖
社交互動:看到熟人會主動打招呼、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生活自理:會獨立用勺子吃飯,可以獨立洗手
情緒與行為:課題較難時會用手打自己的頭,不愿意做課題時會哭鬧,不愿意歸還強化物

二、課題:雙腳跳
目標:學生雙腿與肩同寬,做三次蹲起跳過距離20厘米的繩子
三、教學理論
? ?對于年齡小的兒童,可以使用高頻率的強化方法,在這個階段,小分量的食物會是比玩具更好用的強化物。因為食物是消耗品,不存在從兒童手上拿回來的問題,從而可以避免拿走兒童喜歡的東西引起的情緒問題。小分量的食物所需的消耗時間短,從而縮短了兒童享受強化物所需要的時間,增加了康復教育的頻率。因此對于難度稍高的課題,我會選擇給兒童用零食作為強化,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四、教學干預步驟
1、強化物的評估與發(fā)現(xiàn)?
課前準備餅干和橘子放至桌面,先讓學生選擇想吃的物品,選好了給學生吃一小口,做幾次課題后在讓學生選,經過幾次測試確定學生喜歡的零食為小餅干
2、教學環(huán)境
準備一根50厘米長的繩子,教室桌椅擺放整齊為學生做雙腳跳課題騰出空間
3、預防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因為學生通常會因為歸還強化物有一些情緒問題,因此在做這個課題時避免選擇玩具類強化物而選擇好分發(fā)的餅干。其次學生在遇到較難課題時有畏難情緒和打頭行為,由于學生的下肢力量較弱,剛開始只需要學生做一個蹲起跳過10厘米遠就給強化,避免學生覺得太難出現(xiàn)問題行為。當學生做一個蹲起跳遠熟練后再加至兩個蹲起跳過15厘米,最后要求學生能夠做三個蹲起跳至20厘米遠。
4、輔助方法
最開始教師站在學生背后,扶著學生腋下幫助學生做蹲起動作并跳至10厘米遠直到學生可以做兩個蹲起跳至15厘米遠都給予學生全部輔助,等到學生做三個蹲起跳至20厘米遠時,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站,將繩子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牽著學生的雙手幫助學生跳過繩子給予學生半輔助,持續(xù)2至3天的練習后只需要牽著學生一只手輔助,持續(xù)2至3天后撤掉輔助,學生獨立跳過繩子。

5、強化計劃
學生做一個蹲起跳至10厘米遠就馬上給一塊餅干,持續(xù)1至2天,學生覺得簡單好玩,很容易堅持下來了。第三天開始做兩個蹲起跳至15厘米遠就給一塊餅干,持續(xù)1至2天,難度有所提升,由于做完課題就能馬上獲得餅干,但學生也能繼續(xù)。堅持等到第五天時,做三個蹲起跳至20厘米遠就給一塊餅干,這時學生腿部力量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再做蹲起對學生來說已經不算困難。等到學生能獨立跳過繩子時,就讓學生來回跳過繩子再獎勵餅干,此時學生已經可以獨立雙腳跳了,并且不需要輔助甚至可以站立雙腳跳了。
6、輔助撤銷
學生做一次蹲起跳過距離10厘米遠的繩子時和做兩次蹲起跳過距離15厘米遠繩子時,教師站在學生身后扶著學生的腋下給予全部輔助。等到學生能夠做三次蹲起跳過距離20厘米繩子時教師站到學生對面牽著學生的雙手給與半輔助,學生動作熟練后只牽著一只手給予輔助,等學生可以獨立跳過繩子就撤銷肢體輔助。最后只給學生手勢輔助,教師還是與學生面對面站,教師發(fā)指令跳過來并做招手的手勢,讓學生跳過繩子。
7、泛化
生活中遇到小水坑,家長可以發(fā)指令跳過去,輔助學生能夠跳過小水坑。還可以在走梯級較小高度較低的樓梯時發(fā)指令跳上去,輔助學生跳上樓梯,
五、新行為已建立的判斷標準
1、能夠獨立雙腳跳三次
2、聽到指令跳一跳,可以做跳躍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