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讓涼山快起來丨志青春


本期導讀:用鏡頭記載大事小情,用聲音傳達所悟所思。百變的是音畫,不變的是我們記錄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欄目以朗讀、視頻的形式,講述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蘇正民,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支教志愿者,現(xiàn)服務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第二中學。


? ? ? ?上學期9月份,開學時,我是坐著班車,繞著山路,穿過小相嶺,花了3個多小時到的越西。當時只覺舟車勞頓,卻未想到這學期開學之時竟能坐上期盼已久的動車,從家到越西只用了50多分鐘。
? ? ? ?坐在復興號上,我總覺得虛幻,有點不真實,腳上軟綿綿的,就像踩在棉花上一般。我腦海中總是會浮現(xiàn)起,2017年我從北京坐復興號去天津看望資助我多年的張媽媽,剛剛坐下,還沒坐熱就到天津了。座椅很舒服,空間很大,環(huán)境很衛(wèi)生。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什么時候家鄉(xiāng)大涼山也能有這樣的動車呢?

? ? ? ?“以前工地在涼山的時候,我們就在暢想,什么時候涼山州通了高鐵,我們祖國就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了!如今美夢成真!”這條網(wǎng)友的評論我一直收藏在手機備忘錄中。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線全線貫通。從大涼山到成都,從過去10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再到如今3個小時的高鐵,大涼山正式邁入了動車時代。
? ? ? ?半個多世紀的慢火車,擁擠的車廂站臺,已經(jīng)成為老一代涼山人的記憶,隨著成昆復線的開通,涼山正一步一步“快”起來。

? ?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古代詩人李白面對蜀道,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1964年,30多萬建設大軍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奔赴祖國西南,開進成昆線工地。建設大軍穿越崇山峻嶺,克服海拔高差,跨越江河湖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建成了成昆鐵路。
? ? ? ?成昆鐵路經(jīng)過地區(qū)地質(zhì)狀況十分復雜,曾被視為“筑路禁區(qū)”。成昆鐵路與蘇聯(lián)的人造衛(wèi)星、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共同被聯(lián)合國譽為“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
? ? ?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 ? ? ?成昆鐵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路線穿過了大小涼山彝區(qū),串起了涼山深處一個個彝族居民點,成了彝族老鄉(xiāng)們走出深山、趕集、求學的必經(jīng)之路。火車帶來了遠方的佳音,求學的游子、打工的家鄉(xiāng)人,帶出了特產(chǎn),帶動了經(jīng)濟。

? ? ? ?我的家鄉(xiāng)沙馬拉達是個海拔3000多米的鄉(xiāng)鎮(zhèn),這里地處懸崖河谷風口,風呼呼吹個不停,夏季也讓人感到寒意;冬季,大雪漫天、寒風刺骨,鐵路上的工作人員形象地稱這里為“風之谷”。成昆鐵路就從家門口經(jīng)過,小慢車在這里設站,無數(shù)和我一樣的沙馬拉達孩子從這里走向喜德、西昌、成都、武漢、深圳、北京……
? ? ? ?全長6383米的沙馬拉達隧道是“成昆之巔”,這里的海拔達到2242米,當年鐵道兵們在沒有大型設備的情況下,靠肩挑背扛,弓腰掄錘,開掘出這座隧道
? ? ? ?此時此刻,小慢車依舊奔馳在沙馬拉達隧道,而30公里外的大山另一側(cè),復興號動車正飛馳在全長21.8公里的小相嶺隧道。毗鄰相望的新老隧道,見證了兩代鐵路人的付出,見證了大涼山的滄桑巨變,見證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 ? ? ?國家好,家庭才會好,個人才會好?。?/p>
? ? ? ?我還深深沉浸在想象中,動車已到站,而孩子們也已在教室中等著他們的蘇老師。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南支夢”
編輯:史嘉敏(四川文化藝術學院)、雷銘宇(湖北工業(yè)大學)
插畫:千庫網(wǎng)
責編:王倩倩
校審:蓋奕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