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以孔子和儒家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為基干和主體的??鬃雍腿寮业膬?yōu)秀思想文化是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中華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動力和不竭源泉??鬃雍腿寮覂?yōu)秀思想文化以“仁”為核心和最后追求的道德和價值規(guī)范體系中,“誠信”具有獨特的地位?!罢\信”是不可或缺、無可替代、最根本、最耀眼的倫理范疇和取向。 這正是中國文化以濃墨筆論述的重要內容?!洞髮W》里論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義、正心,都是從“意誠”開始。能秉真誠之性、能懷赤誠之心、能發(fā)坦誠之言,才能擁有真正的心,才能遵循正義的理,才能奉行正義的事; 《中庸》又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毙恼\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誠。所以,在不明理時作出的錯誤承諾,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誠的,怎能再信其行、順其非,讓錯誤更加荒謬地履行? “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貫穿了萬事萬物的始終,不誠就沒有萬物,因而君子以誠為貴。這也正是“中庸”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發(fā)點,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誠、用于中、致于和; “誠”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誠”,而后才能達到《孔子家語》里描述的理想狀態(tài):“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闭\信這個詞因而涵蓋著內外兩方面的意義:誠于中,信于外。 中庸之道要“本于誠”,誠信之道要“誠于中”,由此可見,誠之為貴,就在于它關乎著內心的本源,是為人為事的出發(fā)源點,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為的達標而忽略了對內心意愿的安頓,便是緣木求魚,背離了“誠信”的本質意義。
我們倡導的誠信,就是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激發(fā)真誠的人格力量,以個人的言行遵守信諾,構建言行一致、誠信有序的社會;激活寶貴的無形資產,以良好的信用關系,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風尚,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黨的十八大將誠信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切入點和重要抓手。加強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建設,倡導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一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夯實誠信經濟基礎;二是完善誠信法律法規(guī),構建制度化誠信體系;三是豐富誠信思想內涵,探索誠信教育新模式。加強誠信建設,于國于民至關重要。每個公民要從今時今日做起,將“誠信”刻在心底、落實在行動中,“信”立天下,“誠”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