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 北宋名將李昭亮 四歲當官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深度洛陽游的第171篇。
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南25公里的伊濱區(qū)李村鄉(xiāng)南約4公里的袁溝村西有一個神道碑矗立。碑高6.25米,碑額六龍相對,篆書“大宋故贈中書令良僖李公神道之碑”。碑文約4200余字,有重要史料價值。碑文載有子六人:名惟賢、惟寶、惟賓、惟賞、惟質、惟賁,皆有功名,世居洛陽。此碑書丹者為宋代著名畫家王瓘,王瓘得吳道子真?zhèn)?。神道碑是北宋將領李昭亮的墓碑。李昭亮,原名李昭慶 上黨(今山西長治)李的代表人物。 字晦之,是宋太宗趙光義明德皇后的兄長李繼隆的兒子。他四歲的時候,補任東頭供奉官(名義職務,便于與其姑母明德皇后來往),被允許出入禁中,昭亮年齡雖然小,但回奏符合皇帝心意。歷任潞州兵馬鈐轄,知代州、賀州、成州團練使、寧州防御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殿前都虞、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真定路都總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寧、天平、彰信、泰寧、昭德軍節(jié)度使,景靈宮使。仁宗時,累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參與過對西夏李元昊的討伐,為一代邊關名將。死后贈中書令,謚良僖。
李昭亮不費一兵一卒招降納叛保州士兵叛亂。保州士兵發(fā)動叛亂,殺死官吏,皇帝下詔派遣王果招降他們,叛者登上城墻上的矮墻呼喊道:“如果李步軍能來,我們就投降。”于是皇帝派遣李昭亮。李昭亮帶著幾十名輕裝騎兵,輕騎兵不穿盔甲不拿盾牌弓箭,在保州城門前叩擊城門向城上呼喊道:“你們只管來投降,我確保你們沒有可擔心的。如果不投降的話,幾乎不可能有活著的人?!庇袀€士兵漸漸用繩子吊著出了城。第二天,看到平安無事的出城士兵,叛軍士兵一個接一個開城門投降?!罢蚜寥氡V?,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有輒私入其家者?!边@個遭到歐陽修的彈劾,接連上了兩道奏折《奏李昭亮私取叛兵子女》《乞推究李昭亮》彈,“城開之后,其李昭亮轉帖號令諸軍不得私取人口并財物,去先將叛卒女口私入本家……,伏乞朝廷特賜詳察。謹具狀奏聞?!被实蹟R置不過問。 命使者省視慰勞他,賜給他三百兩黃金,給予了節(jié)度使的俸祿,來褒獎他的功勞。皇帝在南郊祭天,有騎兵丟了自己攜帶的弓箭,恰逢大赦,應當釋放。昭亮說:“宿宮禁,擔任警衛(wèi)卻不謹慎,不能寬恕?!边@個士兵被發(fā)配隸屬給下軍,禁兵自此整肅。
?李昭亮家族顯赫。是上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祖李肇在五代后唐時,官至檢校司徒。祖父李處耘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zhàn),歷任揚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樞密副使等職,是策劃“陳橋兵變”的核心人物,是宋太祖的左膀右臂。父親李繼?。?50年-1005年3月17日)以恩蔭補任供奉官,李繼隆與其弟李繼和均為鎮(zhèn)守邊防的名將。李繼隆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李繼隆四處作戰(zhàn),滅南唐,陷北漢,戰(zhàn)雁門,征幽州,累功升滄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黨項人李繼遷擾邊,朝廷令李繼隆與田仁朗等率兵大破之。像列宋理宗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昭勛閣二十四功臣北宋武將只有四人,李繼隆位列其中,另三人是曹彬,潘美,曹瑋。配享宋真宗趙恒廟庭。其叔父李繼和在真宗朝也曾官至殿前都虞候。真宗即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兵權。卒,贈中書令。李繼隆的妹妹經趙匡胤撮合嫁與趙光義為妻,即后來著名的明德皇后。據史書記載,李處耘死后皇上“賜地葬于洛陽偏橋村”,李繼隆也歸葬于此。偏橋村就是現在伊濱區(qū)袁溝村。明德皇后李氏(960年-1004年),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宋太宗趙光義第三任皇后,宋朝開國元勛李處耘第二女,葬永熙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