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戰(zhàn)雙104文案
不死鳥,音譯菲尼克斯,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明代艾儒略《職方外紀(jì)》譯:“傳聞有鳥,名弗尼思,其壽四五百歲,自覺將終,則聚干香木一堆,立其上。待天甚熱,揺尾燃火自焚矣。骨肉遺灰,變成一蟲,蟲又變?yōu)轼B。故天下止有一鳥而已?!?/p>
在中國有時也會翻譯作“鳳凰”或“火鳳凰”,但與中國神話中的鳳凰雖類似卻屬于不同神話體系。其形如鳳凰,聲似頑童,可變?yōu)槿诵巍?/p>
不死鳥傳到了惡魔學(xué)中成為了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的其中一名,稱為菲尼克斯。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37位的魔神,位階侯爵,統(tǒng)帥20個軍團。其天性善良溫和,是一名詩人,他同樣期待1200年后第七王座的君王輪回。
關(guān)于菲尼克斯最早的記載出自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的《神譜》,其中描述這種生物生活在阿拉伯的沙漠之中,能活五六百年。
公元前5世紀(jì),希臘歷史學(xué)家和作家希羅多德訪問埃及后,描述了類似于不死鳥的神鳥:“還有一種神鳥,叫做不死鳥,除了在繪畫中,我自己沒有見過,因為他很少光顧這個國家。每隔五百年,他會來一次,就像赫利奧波利斯的人們說的那樣。這些人說他父親去世時他會定期來;如果他像畫上那樣,那么他的羽毛有的是金色的,有的是紅色的,他的輪廓和大小看起來盡可能地像一只鷹。”
到了公元四世紀(jì)以后,不死鳥的形象發(fā)生了變化,傳說壽限將至的成年不死鳥會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將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樣復(fù)活,此時的“不死鳥”已經(jīng)擁有了“永生”和“死而復(fù)生”的象征含義。
從它的外觀看來,不死鳥可能由埃及神話中的貝努傳到希臘的。每隔五百年左右,不死鳥便會采集各種有香味的樹枝或草葉,并將之疊起來后引火自焚,最后留下來的灰燼中會出現(xiàn)重生的幼鳥。
在埃及傳說中,貝努是一位創(chuàng)造神,他飛越修女水域降落在一塊巖石上,發(fā)出原始的哭聲。貝努可以自我生成或創(chuàng)造自己,與掌管死亡和重生的神阿舒有聯(lián)系。貝努的名字來源于埃及語,字面意思是“升起和閃耀”,這使得它成為不死傳說的靈感來源。
歷史學(xué)家認(rèn)為,古埃及不死鳥傳說的靈感可能來自生活在尼羅河沿岸的鶴或大型火烈鳥。有人推測,這些濱鳥在沙質(zhì)河岸上產(chǎn)卵,由于河岸升起的熱量看起來像火焰,因此被當(dāng)作火的象征。
在波斯神話中,存在兩種神話般的不死鳥。其中,西姆吉爾是一種巨大的鳥,傳說中可攜帶一頭大象或鯨魚,看起來像孔雀,但擁有狗頭和獅子爪,具有廣泛的智慧。人們相信西姆吉爾可以凈化土地和水,被視為地球和天空之間的使者。
另一種神話般的波斯鳥是呼摩,擁有不死的特質(zhì),從未接觸過地面。和不死鳥一樣,呼摩會在火中自焚然后重生。還有一種名叫胡馬鳥的吉祥鳥,也被稱為天堂鳥。它們被認(rèn)為是幸運的生物,具有賦予人類王權(quán)的能力。
古羅馬神話中,不死鳥被視為無限統(tǒng)治和永恒的象征,羅馬人將其作為帝國的象征,稱羅馬為永恒之城。因此,不死鳥成為了羅馬人心目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征。甚至在羅馬硬幣上也描繪了不死鳥的形象。
現(xiàn)代的英語Phoenix由拉丁語phoenīx轉(zhuǎn)變而來,而拉丁語的詞又來自于希臘語。希臘語單詞被證實首次出現(xiàn)在在邁錫尼時期的希臘語po-ni-ke,,它可能意為“獅鷲”,也可能意為“棕櫚樹”。這個詞可能借用了西閃米特語中的一個詞來表示紅色染料,腓尼基(Phoenician)這個詞似乎來自同一個詞根,意思是“那些使用紅色染料的人”。因此,菲尼克斯可能意味著“腓尼基鳥”或“紫紅色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