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后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fā)展史(袁越 著)前言+目錄【搬運】
前言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進口的東西肯定比國產(chǎn)的好了。不知誰先開的頭,我們不說“好”,說“酷”了。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玩搖滾的比玩流行的更“高雅”了。不知從哪個樂隊開始,嘻哈的時代又到了。我們的時尚青年從1980年代穿著喇叭褲手提錄音機當街跳起霹靂舞,到1990年代穿著牛仔褲手拿電吉他模仿朋克搖滾,再到21世紀穿著低腰褲手拿MP3播放器模仿痞子饒舌,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說起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入侵,搖滾可不是急先鋒,這個頭銜還得讓位給霹靂舞和迪斯科。盡管研究中國音樂史的人會把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當做第一首饒舌歌曲,可如果你到大街上隨便拉來一個中學生,他肯定會指著街邊小店門前掛著的周杰倫或者潘瑋柏的海報告訴你,這才是中文嘻哈樂的偶像。如果你告訴他這兩人是偽嘻哈,他會不屑一顧地告訴你:你老了,我們就是稀飯周杰倫!
不管專家們承不承認,他就是新一代嘻哈青年,嘻哈文化正在主導這個時代,成為21世紀的新時尚。作為一個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已不可能緊跟這個時代。我所能做的就是記錄下嘻哈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從中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嘻哈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所有的專家都說,嘻哈文化包含了嘻哈樂、霹靂舞和涂鴉這三種藝術形式,但因為術業(yè)有專攻,本書將重點研究嘻哈樂的發(fā)展史。我將告訴大家,為什么嘻哈樂被認為是上個世紀流行音樂領域里的最后一種草根藝術。
都說樂評人喜歡分類,作為一個樂評人,我喜歡把所有的音樂風格分成兩類:來自民間的草根藝術和來自唱片公司的商業(yè)藝術。在我看來,大名鼎鼎的搖滾樂、節(jié)奏與布魯斯[R&B]、鄉(xiāng)村歌曲、迪斯科、重金屬、朋克樂、雷擊樂、晚會民歌等等,都是唱片公司為了方便大家買唱片而生造出來的概念。雖然這些音樂形式都來自某種草根音樂,都有來自民間的藝術家的積極參與,但在它們的發(fā)展初期,都有唱片公司的大量介入,普通歌迷都是在許許多多的商業(yè)機構的幫助下才接觸到這些音樂的。與之相比,民謠、布魯斯、爵士樂以及桑巴、探戈和花兒等等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民族音樂,都屬于來自草根的音樂。它們在進入商業(yè)化的大規(guī)模流通之前,都已經(jīng)在民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所有被稱為草根的音樂風格都有很長的歷史了,這一點并不奇怪。因為近百年來流行音樂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早已把民間自發(fā)的創(chuàng)新行為淹沒在排行榜的熱浪之中。
美國無疑是世界上流行音樂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嘻哈樂能夠在這樣一個空氣中都充滿了流行歌曲味道的國家出現(xiàn),實在是一個奇跡。自從1980年代初期在紐約的布朗克斯孕育成型之后,嘻哈樂在誕生之后的頭一個10年里幾乎沒有受到來自流行音樂工業(yè)的任何干擾,相對獨立地發(fā)展了一個年代。從它的產(chǎn)生到最后成型,其間發(fā)生了很多偶然事件,遇到過不少機緣巧合,本書將詳細向你描述這些有趣的故事。嘻哈樂的故事開始于紐約,因為只有在紐約這樣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才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形式。不過,從長遠的角度看,嘻哈樂的誕生和發(fā)展卻是流行音樂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必然,是音樂家表達方式的一種進步。嘻哈樂詞曲分家的做法并不是一種倒退,歌詞和旋律的脫節(jié)恰恰為這兩種音樂元素各自獨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
任何一種音樂的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學習它的歷史,就是為了找出這個規(guī)律,更好地發(fā)展我們自己的音樂。嘻哈樂的歷史表明,這是一種非常容易被異化的音樂類型。由于有了采樣技術,嘻哈樂可以隨意地借鑒各種音樂形式,無論它來自黑人傳統(tǒng)音樂還是印度舞曲。由于歌詞可以完全獨立于音樂而存在,嘻哈樂最適合表達個人的想法,無論這種想法是多么大逆不道。中國的城市青年當中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嘻哈樂,但我們至今沒能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嘻哈文化,仍然在拷貝外國,拷貝人家表面的那層裝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但愿我的書能夠幫助大家了解嘻哈樂的歷史,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東西,讓嘻哈文化在中國找到更多的知音。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布朗克斯的壁畫
第二章 窮人的舞蹈
第三章 霹靂舞
第四章 三位一體
第五章 說的比唱的好聽
第六章 饒舌歌手的喜悅
第七章 西蒙斯兄弟
第八章 絕對即興
第九章 斗嘴
第十章 黑色嘻哈樂
第十一章 彩色嘻哈樂
第十二章 脾氣暴躁的黑鬼
第十三章 通俗饒舌樂
第十四章 鮮血鑄成的榮耀
第十五章 劫后余生
第十六章 嘻哈樂的超級王國
后記
————————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有的話我就繼續(xù)搬。希望不要侵權。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