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50年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開始

1950年3月5日~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15兵團部指揮兩個軍,在瓊崖縱隊接應下,對退守海南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渡海登陸作戰(zhàn)。
海南島戰(zhàn)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fā)生于廣東至海南島的一場戰(zhàn)役。廣州解放后,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余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tǒng)由海南防衛(wèi)總司令薛岳(字伯陵)指揮。薛岳將這些殘余力量整編為19個師,對海南島實行環(huán)島防御。另以海軍艦艇50艘、飛機45架組成所謂海陸空立體防御,薛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伯陵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軍強渡瓊州海峽,發(fā)起海南島戰(zhàn)役。

【基本介紹】海南島又稱瓊崖,為中國第二大島,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北隔瓊州海峽,寬11~27海里,與雷州半島相望。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在中共瓊崖組織領導下,堅持斗爭23年,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根據地,至1949年底,部隊發(fā)展到2.5萬人。島上國民黨軍為海南防衛(wèi)總司令薛岳所部:有陸軍5個軍計19個師;海軍1個艦隊、1個陸戰(zhàn)團,艦艇50余艘;空軍4個大隊,飛機約45架;總兵力10萬余人。組成“立體防御”,企圖憑險固守,把海南島當作反攻大陸的基地。

第四野戰(zhàn)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慎重從事,充分準備,爭取于1950年春夏解決海南島問題的指示,以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指揮于1949年12月底進駐雷州半島及沿海地區(qū)。在當地人民政府協(xié)助下,征集大小帆船2000余只,動員參戰(zhàn)船工4000多人;開展海上練兵,培訓了6000多名水手;瓊崖縱隊在島上以反“清剿”牽制國民黨軍兵力,做接應準備。1950年2月1~2日,第15兵團在廣州召開作戰(zhàn)會議,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到會作了重要指示。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確定采取“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登陸相結合”的戰(zhàn)役指導方針,即首先以小部隊分批偷渡,加強島上力量,為大規(guī)模強渡作有力策應;爾后以主力在瓊崖縱隊及先登陸的部隊接應下強行登陸,力求全殲國民黨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