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化,“芳若椒蘭”、“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花椒,是如今人們廚房的常備調(diào)味品,是烹飪美食常用的香料。一提起花椒,現(xiàn)在的人首先就會想到它是調(diào)味品,除此之外,也想不出其它用途。而在古代中國,花椒可不僅僅是調(diào)味品,它也是觀賞品、裝飾品、藥品、祭品、定情信物和寄托高潔情志的物品。
花椒,原產(chǎn)中國,蕓香科植物。花椒樹為灌木,矮的有1米,高的可達5米,樹枝上有短刺?;ń返墓麑嵪癯喽拱愦笮?,像野葡萄一樣攢聚在一起,果皮呈青色或紫紅色,干而皺,成熟后開裂,果殼用以入藥、調(diào)味等。相傳神農(nóng)氏嘗百草時,發(fā)現(xiàn)花椒“寶樹”,贊花椒“葉青、花黃、果紅、膜白、籽黑,稟五行之精?!?/p>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采摘野生花椒的記錄?!稜栄拧贩Q花椒為大椒、檓。根據(jù)產(chǎn)地的不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稱陜西、隴南一帶的為秦椒,四川一帶的為蜀椒。或許是因為花椒給人一種辛麻的口感,古人以為這是中毒的表現(xiàn),歷代醫(yī)家都強調(diào)花椒溫?zé)嵊卸荆栽诤荛L的歷史時期,花椒都不是作為調(diào)味品烹飪食物,而是用以制藥、驅(qū)蟲等。
花椒最初是作為香物使用的,從香料到調(diào)料,歷經(jīng)了近千年的演化。
一、作為香物祭祀敬神
早期,先民們把花椒作為祭祀敬神的香物?!冻o章句》說:“椒,香物,所以降神?!?/strong>《詩經(jīng)·周頌·載芟》中有一句詩:“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以花椒的馨香來祭奠祖先。這幾句詩的意思是,獻祭美味的食物,是邦家的榮耀,獻祭椒香的美酒,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屈原在《九歌》中也說:“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意思是用香草做出來的菜肴,用花椒調(diào)制的美酒,敬獻給尊貴的神明。
二、作為香物定情祝福
花椒,在古人眼中,代表著神圣、純潔和美好。它不僅用以祭祀祭拜,也用以定情和祝福多子多福。
(一)定情
先秦時期,人們將花椒作為珍貴的禮品,送給重要的人。青年人將花椒當(dāng)作定情之物,送給心愛的人。在《詩經(jīng)·陳風(fēng)·東門之枌》中有這樣的描寫: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一對青年男女相互愛慕,于是選擇良辰吉日,私下幽會,互訴衷腸,載歌載舞,互贈禮物。小伙子看見姑娘的面容如荊葵花(也說蕎麥花)一樣美麗動人,于是送給她一把花椒作為定情物,相許一生?;蛟S,那時候贈送花椒如同今天贈送玫瑰一樣。
(二)祝福多子多福
花椒果實攢聚繁密,讓人與多子多福的寓意相關(guān)聯(lián),于是贈送花椒也有祝福多子多福、子嗣昌盛的寓意。
古詩詞中,也有以“花椒多子”作為比興的手法,贊美祝福他人子孫昌盛、人丁興旺。
如《詩經(jīng)·國風(fēng)·唐風(fēng)·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女子以椒喻人,以花椒的果實累累、香氣遠播,祝福高大健壯的心儀之人。
三、作為香物寄托高潔情懷
花椒氣味芳烈,在先秦時期,人們把花椒作為名貴的薰香隨身佩帶,作為忠貞良善的象征物和化身,借以寄托高潔美好的情懷志趣。
《荀子·議兵》說:“民之視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芳若椒蘭?!?/strong>表達作者的清高和高潔之志。
楚國的屈原,常以幽蘭芳草自比,也多借花椒吟詠情懷,如“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若椒以自處?!?/strong>(《九章·悲回風(fēng)》)表達清凈高潔的志趣。
在《離騷》中,屈原寫道: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意思是,當(dāng)初禹、湯、文王的品行多么純潔,所有的芳香都簇擁在他們周圍,不只有蘭蕙與芷草,還有花椒與桂樹雜陳其間。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dāng)?
蘇糞壤以充祎兮,謂申椒其不芳。
意思是,那些分不出好壞的人把艾蒿掛滿腰間,卻說幽蘭不能佩在身上。他們連香花惡草都不會鑒別,更何況在真正的美玉面前?他們用糞土充當(dāng)帷幕上的流蘇,卻說花椒的味道不夠芳香。
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說:“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掬芳椒兮成堂。”意思是,在水中修筑宮室,用荷葉來裝飾,用紫貝做壇,香蓀涂墻,捧一把芳香的椒粉撒滿廳堂。可見,花椒在先秦時期,被賦予了多么美好的象征。
四、作為香物裝飾房屋
漢朝時期,皇宮貴族使用花椒裝飾房屋。漢代承接先秦“播芳椒兮成堂”的傳統(tǒng),以椒和泥涂墻,使屋子溫暖,滿堂馨香,更有祈福子孫昌盛之意。于是,皇后居所就稱“椒房”、“椒宮”。《漢官儀》載:“皇后稱椒房,取其實蔓延,外以椒涂,亦取其溫。”顏師古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溫而芳也。”班固《西都賦》說:“后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保弧稘h書·車千秋傳》說:“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zhuǎn)至未央椒房?!边@里的椒房就是皇后的居所。
古代關(guān)于“椒房”的詩詞也非常之多,試舉幾例: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白居易《長恨歌》);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駱賓王《帝京篇》) ;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strong>(杜甫《麗人行》)
“今宵駕幸池頭宿,排比椒房得暖無?!?/strong>(花蕊夫人《宮詞》);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strong>(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明妃風(fēng)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strong>(白居易《琴曲歌辭昭君怨》)?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strong>(柳公權(quán)《應(yīng)制為宮嬪詠》)
宋代劉子翚《花椒》云:“調(diào)漿美著騷經(jīng)上,涂壁香凝漢殿中?!?/p>
在古代,建椒房是一種奢侈的行為,魏文帝曹丕的郭皇后就說:“漢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驕奢,可不慎乎!”
五、作為藥品入藥
花椒作為藥品最早見于藥物學(xu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花椒能“主風(fēng)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明目?!?/p>
古代醫(yī)家認為花椒有健胃、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等功效。
漢代名醫(y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花椒可治寒痛和飲食不振,還編寫了一首藥方歌:“大建中湯建中陽,蜀椒干姜參飴糖,陰盛陽虛腹冷痛,溫補中焦止痛強。”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記載:“蜀椒,味辛、大熱、有毒,主邪氣,溫中下氣,留飲宿?!?/p>
明代李時珍說:“椒孰純陽之物,乃手足太陰、右腎命門氣分之藥。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稟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所以能入肺散來,治咳嗽;入脾除濕,治風(fēng)寒濕痹,水腫瀉痢?!薄侗静菥V目》也說花椒有“治上氣,咳嗽吐逆,風(fēng)濕寒痹。下氣殺蟲,利五臟,去老血”“解郁結(jié),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的作用。
花椒不僅用以入藥治病,皇室貴族也用花椒作為致命毒藥。《資治通鑒》記載,東漢太尉李咸“扶輿而起,搗椒自隨”;《資治通鑒》記載,北魏孝文帝賜死長子元恂,也是用花椒,“奉詔赍椒酒詣河陽,賜恂死?!睍r齊州刺史高遵貪腐,也被孝文帝賜死,高遵“引椒而死”。用花椒自盡或賜死大臣,是一種比較體面的死法,可花椒中毒而死是什么情形?晉代的《肘后備急方》說:“蜀椒閉口者有毒,戟人咽,氣便欲絕,又令人吐白沫?!币馑际前褪裰禺a(chǎn)的閉口椒有毒,讓人喉嚨腫脹,呼吸阻閉,口吐白沫而死。
花椒作為傳統(tǒng)中藥,其藥用價值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掘和利用。
六、作為調(diào)味品釀酒、煮茶、烹飪
花椒加入人們的飲食中,先是楚人用以釀酒,后來蜀人煮茶,到了魏晉時期,人們才把花椒作為烹飪食物的調(diào)味料。
(一)釀酒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qū)的人們都不敢食用花椒,然而南方楚人比較大膽,以身犯險,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破禁,用花椒釀酒,不僅用以祭祀供奉祖先神明,而且貴族也飲用?!冻o·九歌》有“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之句。
到了漢代,中原地區(qū)也開始制作椒酒,逢年過節(jié)飲之,據(jù)說可以驅(qū)蟲、避疫、延壽。漢代《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strong>
晉人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歲首,祝椒酒而飲之?!标懹我裁鑼懥藘簩O向他敬椒酒的場景:“曾孫新長奉椒觴,兒女冠笄各綴行”(《己巳元日》)。
可見,花椒制酒,除了祭祀之用,也漸漸將它作為日常飲酒。
(二)煮茶
三國時期吳人陸璣《毛詩草木疏》中記載:“椒聊之實……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
在唐代,人們煎茶飲之,煎茶時,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添加花椒、八角等各種香料。
明代的《救荒本草》中記載:“采嫩葉煤熟,換水浸淘凈,油鹽調(diào)食。顆(粒)調(diào)和,百味具香?!?/p>
(三)烹飪食物調(diào)味
在魏晉時期,人們才開始將花椒用作調(diào)味料。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strong>
南北朝時期,吳均在《餅說》中記載了一些美食制作之法:“洞庭負霜之桔,仇池連蒂之椒,調(diào)以濟北之鹽,銼以新豐之雞?!边@樣的餅食,“既聞香而口悶,亦見色而心迷?!?/p>
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中關(guān)于“臘脯”、“羹鑊法”、“蒸魚法”等美食烹調(diào),都以姜椒等物作為調(diào)味料。
唐宋時期,花椒作為調(diào)味品,在飲食上的運用逐漸廣泛。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記載:“尋雞洗滌,用麻油、鹽、火煮、人椒?!钡搅嗽ń烦闪巳忸愂澄锉貍湔{(diào)料。
到了清朝晚期,四川人在菜肴中大量放入花椒,辛麻味成為川菜主要的特色?;ń烦忍狨r添香,那絲絲爽麻,令人迷戀,回味無窮。
一粒小小的花椒,竟能生發(fā)出這么多的用途和文化含義,可見古人的廣博智慧,以及中華文化的深厚多彩。
花椒繁密的果實,賦予其多子多福的象征;獨特的芳香氣味,被人們視為純潔美好的化身;被制成美酒敬奉神明;被當(dāng)做定情物送給心上人;被用以制藥救人;被用作香料烹飪美食……
一粒小小的花椒,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歷史的輪回演變中,見證了榮辱興衰,最后化于人們的餐飲之中,成就了人間美味,訴說著一個個平凡美好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