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塾|致截拳道修習者:朱建華老師問答

“截拳道教導我們一旦確定方向便要義無反顧,它對生死淡然處之。 截拳道避免一切膚淺,穿透一切復雜,它直貫問題的核心,直指本質?!?一一李小龍《截拳道之道》
為道塾|李小龍截拳道的九個特質 一,全能格斗 體為質,技為用,心為靈魂,心技體交叉訓練,全面發(fā)展,相輔相存; 遠踢近打貼身封打擒摔,全能技戰(zhàn)術結構,同時,不自限于踢打摔拿任何一個特定技藝面向,如水適形,因敵變化而制勝。
二,如水適應 經過全能格斗鍛造的真正高水平的截拳道人,無論面對任何對手,無論面對有限制,無限制格斗場合,均應能像水一樣,全面適應。 因此,無論擂臺之上,或擂臺之下,截拳道人都應能戰(zhàn),且游刃有余。 一如宗師當年與人切磋或比武,既不懼無限制拼斗,亦可以任何特定方式,與對手一戰(zhàn);
三,無限制格斗 截拳道格斗訓練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同一公斤級的擂臺娛樂比賽,而是為了事關生死,以弱勝強的,最原始徹底的,現(xiàn)實的防身自衛(wèi)。 截拳道的技戰(zhàn)術體系,包含有限制格斗技藝,但不為有限制格斗技藝所包含。 人體要害的脆弱性,從不因身高體重的差異而有所變化,因此,打要害永遠是弱者自衛(wèi)中逆襲強者的唯一可能和機會。一切擂臺搏擊禁擊部位,正是截拳道所有技戰(zhàn)術訓練聚焦的攻擊部位,前者是為了娛樂安全,后者是為了生存安全。無限制打要害手段,非危及生命不可為之(法制社會當以正當防衛(wèi)為基本原則)。 在街斗中,盡量避免纏斗,盡力最快速度脫離險境,強調速戰(zhàn)速決的截拳道,不以回合計時,而以秒計時 四,效率格斗 第一時間攻擊性反應和行動,近取要害,以最小消耗取得最大效果。 五,安全格斗 安全,是格斗技定位為“科學的街頭格斗術”的截拳道的立拳之本,它追求的不是在有各種保護,規(guī)則限制的擂臺上,爭奪冠軍和獎金,擂臺搏擊本質上只是一場場沒有安全顧慮的體育競技游戲,而截拳道直面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毫無限制的真實格斗,沒有人為你稱體重,分級別,也無法預測對手是徒手,持械,還是一對一,或一對多……因此,如何在真實的街頭自衛(wèi)中,如何安全求存,如何速戰(zhàn)速決,讓自己快速地脫離險境,才是截拳道一切技戰(zhàn)術首要考慮的底層邏輯,事實上,也是截拳道立拳的底層邏輯,其它特性皆圍繞“安全格斗”而產生。 擂臺上可以有無數(shù)次失敗,你可以無數(shù)次“勇敢”地卷土重來,但在街頭,你無法預測結果,也無法選定對手和格斗環(huán)境,因此,永遠保持強烈的安全格斗意識,永遠將自己置于弱者地位,永遠保持獅子搏兔心態(tài),永遠攻守合一,整體流動,將戰(zhàn)或逃的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才是你在訓練中,或在實戰(zhàn)中永遠秉持的第一原則。 不要迷惑于泰式擂臺搏擊以拳換拳,以腿換腿,以硬對硬,鼻青臉腫,血濺擂臺的拼斗式打法帶給你的震撼,那只是一位無安全之憂的職業(yè)選手,打給臺下追求刺激的拳迷們看的體育游戲,那是他們應有的職業(yè)道德。但建立在雙方水平接近的強強對決,鼓勵拼斗,纏斗,KO規(guī)則之上的一切擂臺搏擊技,雖然不失自衛(wèi)功能,但絕對缺失安全格斗意識,它的技戰(zhàn)術體系,也絕對不是建在以弱勝強,安全格斗,遠離拚打,智慧格斗的底層邏輯之上,由此形成的格斗肌肉記憶,在無限制街斗中,在遭遇強敵時,有時就會成為致命傷。 截拳道一切技戰(zhàn)術立足于最大限度保證自我的自衛(wèi)安全,戰(zhàn)略上以“先為不可勝”原則為主導(預先規(guī)避風險,不戰(zhàn)而勝更是至高原則),打人而不被打,制人而不制于人,始終將戰(zhàn)或逃的自衛(wèi)主動權握在手上,戰(zhàn)術上以截擊為特征的高效安全反擊為主導,即時攻擊性反應和行動,制敵機先,速戰(zhàn)速決,就成為截拳道的立拳之本,實踐之本。那些以體育競技心態(tài)練習截拳道者,毫無安全格斗意識者,一定無法體系化的深刻理解截拳道科學自衛(wèi)技理技法,更無法全面貫徹于訓練。 截拳道最高自衛(wèi)原則是什么?不戰(zhàn)而勝。 如果你理解了安全格斗的底層邏輯,你就能秒懂截拳道的最高格斗原則。 練打的終極目的,首先是為了不用打。 打,只是最后被迫的底線手段。
六,充分地自我表達 放棄幻想,全能運用身體所有部位,全面發(fā)揮意志武器/殺手本能,攻擊性直覺反應,本能出擊,在每一個當下,充分完全地表達你自己———你是你所有表達的真正主人。 假若有人總是粘粘自喜于自己的一舉一動更像李小龍宗師,李愷師父,黃錦銘師傅或其他任何人的時候,或者熱衷于討論自己是截拳道這一系,或那一派的時候,請務必停一停,問自己一個基本問題: 我是誰? 學規(guī)則,守規(guī)則,化規(guī)則。 不化必受拘泥,不化必成門派,不化必失自我。 當然,化的前提是學和守,否則,必成野狐禪。 七,學無止境,保持自我進化 吸收有用的,摒棄無用的,形成自我特有的
八,以武入道 截拳道奧卡姆剃刀式的科學格斗實踐的盡頭,正是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的武道哲學最高境界。 截拳道是以科學格斗的手段和途徑,求道,合道,證道,以回歸原初自由的修行大道。 囿于技而不入道,終究是“二手武術家”式的格斗匠人矣。 截拳道既是格斗科學,亦是武道哲學。故,截拳道人應在磨練格斗技藝的同時,增進自我禪道哲學修養(yǎng)。 以道馭術,以簡馭繁,道術不離,體用不二。
九,大道至簡,簡單是鑰匙 簡單,直接,非傳統(tǒng)三原理/原則,是人類一切高水平實戰(zhàn)化格斗的終極本質,也是截拳道一切格斗實踐和自我進化的根本,是截拳道的第一性原理。 截拳道簡化修行的終極是合道,是回歸直覺,本能的科學格斗的由后天返先天的“原初自由”。 越本能,越簡單,越直覺,越直接,極致的簡單直接,就是非傳統(tǒng),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隨心所欲是盡展你自己的自然本能,矩,是一舉一動合乎科學格斗的規(guī)矩和效率。 一些截拳道野狐禪者不要李小龍原傳截拳道科學格斗的“矩”,寧要隨自己喜歡隨意混合的“王八拳自由”,并視之為李小龍宗師的“原意”,結果的確隨心所欲的“自由”了,可惜就是隨心所欲沒規(guī)矩,掛羊頭賣狗肉。 每一位截拳道人“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格斗終極自由和自我表達,一如宗師所言,是“自然本能與科學技能的渾然合一”,是你個人先天本能和后天科學格斗技能的渾然天成。 什么是或不是截拳道?首先看這個本質在與不在。 不唯書,不唯上,唯大道至簡的合道本質,唯自我表達與解放。 以上,與截拳道諸君共勉。 ——— 為道塾·問答錄 | 我沒有李小龍的天賦,我怎么能在實戰(zhàn)中合理運用李小龍的拳理? 問: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截拳道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理念,李小龍有著超人的身體素質和經驗,他能把截拳道本身的威力發(fā)揮到極致,而我們這種身體素質比不上他的普通人,在實戰(zhàn)中如何將他的拳理合理的使用出來? 答:首先,所謂“截拳道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理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原本整體的截拳道的一種割裂性的錯誤理解,因為截拳道是李小龍“大道至簡”的武道哲學和“效率第一”的格斗科學合一的現(xiàn)代實戰(zhàn)武道。 截拳道并不只是一種理念,李小龍在格斗中也并不是用理念打人。一個截拳道修習者要想在實戰(zhàn)中真正通過肢體技術表達李小龍的理念,特別是簡單直接的科學格斗原理原則,那么,你首先必須掌握截拳道創(chuàng)始人的原傳科學格斗技戰(zhàn)術體系,作為你入門踐行的核心基礎。 因為李小龍原傳截拳道技理技法,首先高度匹配李小龍武學理念,高度契合李小龍武學簡單直接的本質,是李小龍通過大量高水平的科學格斗實踐充分檢驗過后的天才般結果——事實上,那些打著李小龍“概念”旗號,完全脫離李小龍科學格斗原傳基礎,一味混合亂法的做法,與李小龍武學最根本的至簡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總而言之,由李小龍原傳入門,你至少不會誤入歧途。 其次,截拳道初學者切忌尚未真正開始入門學習,就先人云亦云,甚至以訛傳訛的對截拳道下任何結論。那些所謂結論,會產生各種輕率不實的自以為是、貽笑大方的執(zhí)念,而這些執(zhí)念,一開始就會束縛你的認知,遮蔽你的自我思考,導致你還未入門就已經偏離李小龍原傳截拳道的航向——不是指向天空的手指,都是李小龍的那根手指。 最后,李小龍也是兩手兩腳的人,適用于他的科學格斗技理技法,同樣普適于任何人。至于說到天賦差異,很正常,不管你學什么,都會存在同樣情況,水平必然有高有低。 那么如何在其中發(fā)展出你自己的最高水平,或者說表達出你個人截拳道的最高水平?無它,唯明理懂法,勤學精煉,長期堅持,多多付諸于實踐而已。 欲于截拳道中有所成就,當取法乎上,李小龍宗師更曾指出,為學必取法上上。李小龍原傳截拳道,正是每一位截事道初學者的上上之法。 站在李小龍的巨人肩膀上出發(fā),每個人都會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擁有足夠的天賦能力去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成長。 限于天賦或后天實踐的條件,你也許無法達到李小龍的水平,但至少你能達到你自己的最好水平,在實戰(zhàn)中運用你自己的能量,以最簡單的方式,或最小的動作,充分而直接地表達出你自己當下的格斗情感。 現(xiàn)在就行動,找一個好點的截拳道老師,從零開始,一門深入,你會在截拳道中有所自我成就。 當然,作為初學菜鳥,一開始不要和那些高手去比,更不要和李小龍去比,你只需要和你自己去比,每天都有所自我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有所自我進步,你會發(fā)現(xiàn)適用于李小龍的實戰(zhàn)科學技理、技法,會隨著你自己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實戰(zhàn)對抗經歷的不斷增加,逐漸內化,為你所用,并最終隨著你的自我格斗特長的形成,表現(xiàn)出你自己的風格來。 ——— 問與答:李小龍的截拳道到底是中國武術,還是不是中國武術? 很多人爭論不休,其實是對截拳道的整體理解有誤,對于武術傳統(tǒng)觀念理解有誤所造成的。 李小龍截拳道,既是中國武術(現(xiàn)代中華實戰(zhàn)武道),又是世界性的人類武術(人類科學格斗術),這應是對它的一個整體的理解。 李小龍1967年在美國《黑帶》雜志上首次公開截拳道名稱時,曾明確括號標注“中國拳法”,雖然截拳道是中西武學,武技融合的產物,但也是中國武術家現(xiàn)代創(chuàng)造的成果。從始至終,李小龍都自認自己是中國人,同時,李小龍亦自認為自己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地球人,在這個格局上,截拳道又是突破所有門派,文化,規(guī)則局限的人類武道。因此,截拳道既有中國屬性,也有世界屬性,所以,李小龍1967年首先定義截拳道是中國武術,非常自然而然。同時,李小龍又強調截拳道的人類武道屬性,也同樣順理成章。 作為中國武術人,不局限自己,站在“兩只手兩只腳”的人類武術高度,秉持科學研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與時偕行,自我發(fā)展,才是中國武術,無論傳武,還是新發(fā)展出來的現(xiàn)代中國武術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源。
事實上,在李小龍那里,所謂中國的武術“傳統(tǒng)”并不是固定不變,或只有某種特定表現(xiàn)方式。中國傳武既應在中國既有文化環(huán)境中不斷自我變化,也應在與世界的主動交流中,不斷融合人類武術發(fā)展新成果,不斷革故鼎新,進化和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有這個包容特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不間斷的在與世界交流,碰撞,融合中自我成長的發(fā)展史。比如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三大基石的儒釋道icon的“釋”,就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為中國禪宗之后的結果。 所以,中西融合的截拳道毫無疑問是現(xiàn)代中華武道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組成部分,假以時日,它同樣也會變成所謂的中國傳統(tǒng)武術,唯一不同的是,截拳道始終自覺強調對于人類武術先進內容的研究,吸收,從而能始終保持自我活力,不斷從傳統(tǒng)中自我解放,與時俱進。 它是傳統(tǒng),又非傳統(tǒng),像水一樣。 對散打的中國武術屬性,我們亦應作如是觀。 2022年了,請拋棄那些陳腐不變的所謂“傳統(tǒng)武術”觀念吧,你的眼界,格局和你所面對的世界,將煥然一新。 WALK ON
——— 為道塾·朱老師說 | 當下李小龍截拳道傳播的最大問題 以武道哲學為精神指引,通過格斗科學落地實踐,這是李小龍當年成功的不二法門。但至今很多人要么分裂來看,將截拳道僅僅只是當做一種思想,要么就是自限在技術形式的累積、混合的泥潭里,不知所謂。 截拳道追求的格斗極致:one kick one kill - one punch one kill 基于大道至簡思維、無限制整體思維,以經過反復實踐選擇和優(yōu)化,合乎“兩只手兩只腳”的人的科學格斗效率原則的簡單技術為表達載體,以現(xiàn)代格斗家一般體系化的體格塑造和體能綜合開發(fā)強化作為身體條件支撐,截拳道所有的格斗鍛煉,就是通過充分貼近實戰(zhàn)情境的一技萬遍練,形成簡單直接的科學格斗技能和意識的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從而回歸人類格斗原初之自由。
概言之,截拳道是哲學的,它強調以道馭術,以簡馭繁,無念直覺,如水適應;截拳道又是科學的,它追求簡單,直接,“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實效為本。 截拳道是“簡單、直接、非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無限制實戰(zhàn)武道,追求的是科學化的本能格斗。
截拳道不是各種武技的復雜混合,而是在深刻了解人體解剖學、物理學、生物力學、心理學、訓練學等體育科學原理、原則基礎上,配合最基本的科學技術,通過訓練身體條件反射,快準狠變,第一時間近取要害,發(fā)揮出“ one kick one kill - one punch one kill “ 實力,以達成街頭格斗速戰(zhàn)速決的自衛(wèi)效果。 簡單直接,身意合一的科學截拳道修煉的極致,就是以無法為有法——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李小龍武道哲學的終極境界,即科學的本能格斗之境。 本能即隨心所欲, 科學即不逾矩。
學法規(guī)-守法規(guī)-化法規(guī), 是截拳道以武入道修行的三個必經階段。 ———
為道塾·截拳道思享會 | 聽朱建華老師講截拳道三原則:如何理解“非傳統(tǒng)“? —— 朱師傅特別強調截拳道的三原則,即“簡單,直接,非傳統(tǒng)”。先前對簡單和直接可以理解,但對非傳統(tǒng),我以前就認為是反傳統(tǒng),是不要傳統(tǒng),不走尋常路,要個性。但朱師傅說,截拳道的非傳統(tǒng),不是不要傳統(tǒng),而是不拘泥于傳統(tǒng)。是在合道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我內在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在截拳道所揭示的武學共性基礎上,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所以,截拳道的非傳統(tǒng)依然講的是拳與道合。 朱師傅說,非傳統(tǒng)換個說法,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就是規(guī)矩、規(guī)律、道。 我以前就將非傳統(tǒng)理解為純粹的隨心所欲,想學什么學什么,想混合什么就混合什么。也就是朱老師說的,那樣做僅僅只是“無原則的亂法”,雖然“隨心所欲”,但沒有規(guī)矩,沒有道,在實戰(zhàn)中的典型表現(xiàn),就是那些“截拳道自學黨”們各種自以為是的“隨心所欲的王八拳”,所以,因為之前對于截拳道哲理、拳理的誤解,曲解,讓我走了不少彎路。 朱師傅說,非傳統(tǒng)從武學的層面上講,主要講的是截拳道追求的自我表達的最高武學境界,類似于傳統(tǒng)武術強調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拳學境界。 在最高境界上,無論傳統(tǒng)現(xiàn)代,如果合道而行,最后都是殊途同歸的。截拳道非傳統(tǒng)就是在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能夠簡單、直接、本能的表達自我的時候,他將不受任何形式,包括之前所學截拳道的限制。 要達到非傳統(tǒng)境界,修煉截拳道到最后就是超越截拳道,忘掉自己所學,以無意識去本能發(fā)揮,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明于術而不拘于術,脫規(guī)矩而不違規(guī)矩”,既能為所欲為,同時又能合規(guī)矩,合道。 所以,非傳統(tǒng)其實是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格斗當下最簡單、直接的本能反應和拳與道合的行為狀態(tài),其中沒有任何思考、邏輯分別,也沒有任何人為的預設和執(zhí)著,哪怕是對截拳道本身的任何執(zhí)著,也是障礙。 朱師傅說,李小龍宗師的手指(截拳道)已經清楚地為我們指出了月亮(武道真理)的方向,我們只需要沿著宗師指引的正確方向,拋掉多余的功利和執(zhí)著,享受每一個當下開悟的修行樂趣,踏實踐行,定能漸入精簡、直接、非傳統(tǒng)的佳境。 —— 朱師傅告訴我們,簡單、直接、非傳統(tǒng)三原則,是檢驗截拳道一切全能科學格斗實踐和自我進化的唯一衡量標準,也是截拳道武學最高境界的唯一實現(xiàn)途徑。 截拳道的修行,簡單講,就是日日精簡,回歸科學化的直覺本能! —— 再接下來,師傅從截拳道的技術層面上講述并演練了其科學性,以及對可能情況的適應性!朱師傅說截拳道的武道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思想和武學境界,能夠指導實踐,但如果只是停留在思與想的層面,就會落無實處,變成空談。所以,截拳道一拳一腳的具體實踐必須從科學精煉上入手?!?——選摘自【朱老師講習會·山西陽泉站】學員張振峰總結 ———
附:李小龍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武術是無所不能的“終極武術”,即無限制的全能格斗(綜合格斗)———龍弟子黃錦銘談李小龍終極武術觀。 “李小龍總是想遠離那些競技運動的武術。我認為他傾向于遠離武術運動類的項目。因為你無法充分利用武技及其潛力,除非它無所不能(anythin goes)”,否則它不是終極武術。 李小龍想要發(fā)展一門沒有束縛,沒有限制,什么都可以的終極武術——這就是他的哲學。 但我認為今天李小龍也會喜歡武術的運動部分。因為你可以(借此)發(fā)展速度,力量和時機,這些東西可以用來提高你的技能。 至于像終極格斗冠軍賽(UFC)這樣的綜合格斗比賽,我不認為李小龍會參加類似比賽。UFC仍然有限制,盡管他們稱之為終極格斗,仍然有規(guī)則限制這,限制那。 但我想,作為對你技能的測試,李小龍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