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狙擊手——F-15上面的瞄準鏡

F-15上面沒有IRST,在早期,飛行員為了目視識別空中目標,就在HUD旁邊綁了一個瞄準鏡用于遠距離對狙,比如下圖,夏威夷國民警衛(wèi)隊的F-15 可以說廣為流傳了

其實還不止這張,本人從網(wǎng)上找到了幾張高清圖,發(fā)上來供大家欣賞欣賞



可見綁瞄準鏡這個做法普遍存在與美國空軍,國民警衛(wèi)隊的F-15中
2015年,F(xiàn)-15C引入AAQ-33狙擊手吊艙,該項目被稱為被動攻擊傳感器系統(tǒng)(Passive Attack Sensor System PASS)。實際上,F(xiàn)-15的雷達雖然具備非合作目標識別(NCTR)功能,但有時候,最有效的偵察手段卻往往還是人類的眼球,尤其是對于大量裝備F-15的國民警衛(wèi)隊來說(國民警衛(wèi)隊有第104.125.142.144.159.173六個聯(lián)隊裝備F-15)更是如此,他們需要承擔本土防空任務,識別的目標千奇百怪,從小小的民用塞斯納到大型噴氣機。而機身上的AAQ-33狙擊手吊艙在新時代取到了瞄準鏡,承擔起了空中監(jiān)視與識別的任務,并且狙擊手吊艙不但具備強大的清晰度可以用于目視識別,并且還可以與機上雷達配合使用或者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鎖定空中目標,相當于一個猴版IRST,當然IRST的紅外線波長更長,可以探測更遠更多的空中目標,這是狙擊手無法比擬的。
首先裝備狙擊手吊艙的是佛羅里達州國民警衛(wèi)隊第125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隨后開始向其他的聯(lián)隊推廣,美國空軍還給F-15加裝了大型多功能座艙顯示器Passive Attack Display PAD,用于顯示狙擊手吊艙拍攝到的圖像(在此之前,F(xiàn)-15的飛行員只能通過平板來顯示吊艙圖像),發(fā)動機工作情況,RWR信息等。該顯示器分辨率為1024x768,尺寸為9x11寸,有多種顯示布局(如下圖)




接下來是一些使用狙擊手吊艙的圖:








2020年7月8日,第85測試中隊的F-15C首次使用軍團吊艙(Legion Pod)發(fā)射了一枚AIM-9X(見上幾圖),有趣的是,軍團吊艙使用的IRST21,其實是F-14D上面的AAS-42的改進型,也許熊貓也不會想到,自己軀體上的部件有一天移植給了一生的死敵。軍團吊艙最早在16年開始被F-15C攜帶飛行,并提供給F-15/16使用,而飛行數(shù)十年之久的F-15家族也終于獲得了正兒八經(jīng)的IRST,彌補了與同時代對手——俄國蘇27在硬件上的差距,從最早的步槍狙擊瞄準鏡,到AAQ-33狙擊手吊艙,再到軍團吊艙,這架美利堅之鷹在空中目標識別上的發(fā)展歷程也是其自身不斷改進的一個縮影。

不過在我看來,與其使用昂貴的軍團吊艙,狙擊手吊艙,倒不如使用下面的產(chǎn)品
Vortex?Razor HD Gen II 1-6x24
1-6率,可變倍,堅固耐用,幾千美元一個,6倍可以用于遠程空戰(zhàn),1倍可以用于空中格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