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二)
1 殷仲堪在荊州時,正好遇上水災(zāi),糧食欠收,他吃飯就五小盅(原文五碗盤,南朝一種成套器皿,平底盤內(nèi)有五只小型容器),再沒有其它菜肴,殷仲堪每當(dāng)見到盤間有落下飯粒,就會拾起來吃掉,雖然這是有意這么作給人看,但他平時為人也非常真誠樸素。 殷仲堪經(jīng)常這樣教導(dǎo)弟子說“不要因為我是一州之長,就認(rèn)為我會丟棄平時的操守,如今以我的地位要保持這樣的操守不容易啊。以前清貧,節(jié)約自然就成了君子的本分,不能因為現(xiàn)在攀上高枝了,就損害作為一個君子的根本,你們要給我好好記住。” 2 桓南郡(桓玄)打敗殷仲堪(原文殷荊州),抓了十多個殷仲堪的手下,桓玄打聽到羅企生也在里面,桓玄對羅企生非??粗?,要殺他時,先派人告知羅企生說“如果認(rèn)罪,就饒了你?!? 羅企生回答說“我身為殷荊州的官吏,現(xiàn)在荊州正在逃亡,是死是活還不知道,我憑什么要向恒公認(rèn)罪呢?” 到了要斬首的那天,桓公又派人去問“有什么話要說沒有?” 羅企生回答說“以前晉文王殺了嵇康,他兒子嵇紹成了晉文王的臣子,我只希望桓公別殺我弟弟,以便有人能照顧我母親?!? 桓玄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感谝郧霸鸵患嵫蚱媒o羅企生母親胡氏,胡氏在豫章聽到兒子死訊后,當(dāng)天就把這羔羊皮裘燒了。 3 王恭從會稽回來,他叔叔王大來看他。 王大見王恭坐在一張六尺長竹席上,他對王恭說“這東西是你從東邊那帶回來的吧,可不可以送我一張呢?”王恭當(dāng)時沒說話。 王大回去后,王恭將自己坐的竹席送去給王大,竹席送走后,王恭自己也沒有多余的竹席,只能坐草席上。 后來王大聽到這事后,非常驚訝說“我本來以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要的。” 王恭說“叔叔您不了解王恭,王恭身邊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 4 邊文禮去見袁奉高時,舉止顛倒失措,袁奉高說“以前堯去見許由時,許由面不改色,先生為何如此狼狽?(原文,顛倒衣裳)” 邊文禮回答說“明府剛上任,還沒彰顯你有堯的德行,因此賤民才如此狼狽?!? 5 徐孺子九歲那年,有次在月光下游玩,有人對他說“月亮上如果沒有東西,是不是會更加明亮呢?” 徐孺子說“不對,譬如人的眼中有瞳子,如果沒有它就瞎了?!? 6 孔文舉十歲那年,跟他父親到洛陽,當(dāng)時李元禮非常有名,是司隸校尉,能進(jìn)他家門的必須是當(dāng)時的才子或者自家的親戚。 孔文舉來到門口,對保安說“我是李府的親戚?!? 保安通報后,讓他進(jìn)去,他進(jìn)去后坐在前排。 李元禮問“您和我是什么樣的親戚?” 孔文舉說“我祖先仲尼(孔子)和您祖先伯揚(yáng)(老子),是師徒關(guān)系,我與您那可是世代友好的親戚呢。” 李元禮和在座的賓客一聽,都嘖嘖稱奇。 太中大夫陳韙后面才來,人們將這事告訴他,陳韙聽后,說“小時侯看似很不得了的人,長大了未必聰明。” 孔文舉說“看來您小時候是個很不得了的人呢。”這話讓陳韙非常尷尬。 7 孔文舉有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有次二小子父親在午睡,小的到床頭偷喝酒,大的對他說“為何不行禮?” 小的回答說“偷,還行什么禮。” 8 孔文舉被抓,家里人非常焦急,那時孔文舉大兒子是九歲、小兒子八歲,倆小孩跟沒事般照常玩琢釘,孔文舉對來抓他的人說“是我犯的罪,能否放過這倆孩子?” 這倆小子聽了,語氣緩慢的說“老爹您見過覆巢之下,有不破的蛋嗎?”不久兒子也被逮捕了。 9 潁州太守判陳仲弓髡刑,有人問元方(陳元方,陳仲弓兒子)“你認(rèn)為太守為人怎么樣?” 陳元方說“頂高明的一個君子?!? 那人又問“你父親為人怎么樣?” 元方說“忠臣孝子。” 對方說“周易說‘如果有二人想法相同,那么他們辦事如銳利的刀斬斷金子;如果二人聊得來,講的話如蘭花一般芬香。(注,原文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此句出《周易 系辭上》)?!蹩赡苡羞@樣高明的君子,對忠臣孝子用刑呢?” 陳元方說“您的話太荒謬了,我就不回答了?!? 那人說“你這是拿駝背當(dāng)恭敬,你沒能力回答吧。” 陳元方說“以前高宗放逐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孝子符起,這三位是高明君子,被放逐的那三位也是忠臣孝子啊?!? 那人聽了,慚愧而退。 10 荀慈明與汝南袁閬見面時,袁閬問潁川有哪些君子,荀慈明先說到自己的幾位哥哥。 袁閬笑說“難道你的名氣是依賴親戚朋友來的嗎?” 荀慈明說“你這么詰難我,有什么根據(jù)?” 袁閬說“我是問你們那地方的君子,你卻跟我聊你哥,這就是根據(jù)?!? 荀慈明說“以前祁奚舉薦自己人時是他兒子,舉薦外人時是他仇人,當(dāng)時人們認(rèn)為他是最公正的。周公旦在作《文王》詩時,不講堯舜的德行,卻歌頌文王、武王,這本來就符合愛自己家人的大義?。 洞呵铩匪涊d的,也是把自己國家看得很重,把外國看得很輕。如果愛他人比對自己的親人還愛,這難道不是與道德準(zhǔn)則相違背嗎?” 11 禰衡被魏武帝貶為打鼓小吏,正月半試鼓時,禰衡舉起鼓搥奏《漁陽摻撾》,鼓發(fā)出深廣的音調(diào)鏗鏘有力,在座的每個人為之動容。 孔融說“禰衡所犯的罪,讓我想起胥靡這個故事,不知能不能啟示點發(fā)明王?!? 魏武帝聽了非常慚愧,于是赦免了禰衡。(注,胥靡典故,出劉向的《戰(zhàn)國策 宋衛(wèi) 衛(wèi)嗣君時胥靡逃之魏》) 12 住南郡的龐士元聽說司馬德操在潁川,趕了二千里路來見他,到時正遇上德操在采桑,士元車中對他說“聽說男人處世,應(yīng)該帶金佩紫,您怎么能壓制洪流之量,作這織女們作的事。” 德操說“你先下車,你這人就知道抄斜路歪徑認(rèn)為這樣比較快,從不考慮可能會迷路。以前伯成還是農(nóng)夫時,從不羨慕那些諸侯的榮耀;原憲甘愿住破屋,也不愿去住豪宅。人啊從來都是以住豪宅,出門坐豪車,旁邊數(shù)十個美女侍候,然后才顯得自己與眾不同。這正是讓許由、巢父感慨,伯夷、叔齊長嘆的原因。像呂不韋(原文竊秦,指呂不韋)那樣的爵位,齊景公那么多的財富(原文,千駟之富。出《論語 季氏》),可他們都跟高貴沾不上邊啊!” 士元聽后說“我這人出生在偏僻的鄉(xiāng)下,很難遇到大見識,如果不是您這么敲下大鐘、擊下大鼓,我還真不知道什么叫聲音響亮呀?!? 13 鐘毓、鐘會十三歲時,人們四處在贊譽(yù)他們的名聲,魏文帝聽人說起后,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你叫你倆兒子過來見我?!? 于是二人奉詔來見魏文帝,鐘毓臉上都是汗,魏文帝問“卿為何臉上都是汗?” 鐘毓說“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 魏文帝又問鐘會“卿為何沒流汗?” 鐘會說“戰(zhàn)戰(zhàn)慄慄,汗不敢出?!? 14 嵇中散(嵇康)問趙景真“你的瞳子黑白分明,有白起(秦朝大將)的氣勢,可惜你氣量太小?!? 趙景真說“尺表能較對璣衡的度數(shù),寸管能了解音律高低;何必在意大小,要看學(xué)識如何?!? 15 司馬景王東征時,任命上黨人李喜為從事中郎。李喜來后,司馬景王問李喜“以前我父親請你,你不來;怎么現(xiàn)在我一請你,你就來了呢?” 李喜說“您父親對我是以禮相待,我呢也是以禮來決定進(jìn)退;如今明公是依法令行事,李喜是畏懼法令而來的?!? 16 鄧艾有口吃,跟人講話時總是“艾艾”,晉文王與他開玩笑說“卿說艾艾,你自己能確定是幾個艾嗎?” 鄧艾回說“鳳兮鳳兮,指的是一鳳?!? 17 嵇中散(嵇康)被殺后,向子期(向秀)不得已離開原來的地方來到洛陽,晉文王詔見他,問說“聽說你的愿望是歸隱不出,為何我在這見到你呢?” 向子期說“對巢父、許由這類孤僻高傲的人,不能太過崇拜?!睍x文王聽了非常贊嘆。 18 晉武帝登基那天,他以皇位能多久求簽,得到的是一,晉武帝當(dāng)時非常不高興,眾臣非常驚慌,一時沒有人能出來圓場,侍中裴楷說“臣聽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天下貞(貞,指掌管)?!? 晉武帝一聽非常開心,眾臣都贊嘆服氣。(注,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天下貞。這句出老子《道德經(jīng)》39章,所謂的一,是道之子。) 19 滿奮怕風(fēng),有次與晉武帝一起,房間北面是琉璃窗,這窗很密實能擋風(fēng),但看起來似乎是通透的,滿奮坐那非常不自在。晉武帝覺得好笑,滿奮對武帝說“臣就象吳牛,看見月亮也會大喘氣?!? 20 東吳諸葛靚,有次在議政處開會,孫皓問“卿的字是仲思,這個思是思什么呢?” 諸葛靚回答說“在家思如何盡孝,上朝思如何忠于君主,對朋友思如何誠實,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21 蔡洪到洛陽應(yīng)征召,有個洛陽人問他“幕府剛剛成立,群臣正征召人才,他們是要在平民階層招英才,把巖洞歸隱賢俊挖出來。您是吳楚亡國后遺留下的人,你能有什么才能,敢來參加征召?” 蔡洪說“夜明珠,不一定都是出自孟津河中(葉爾蕪河支流),能讓手掌滿握的玉璧,不一定都采自昆侖山。大禹在東夷出生,文王在西羌出生,圣賢的出生地,也不是在同一個地方。以前武王伐紂時,將一些刁民遷到洛陽這旮旯,你們這些人是不是他們的后代?” 22 幾位名人一起到洛水游玩,回來后,樂令問王夷甫說“今天玩得高興嗎?” 王夷甫說“裴仆射(裴頠)通達(dá)名理,一說起來那真叫一個滔滔不絕;張茂先在議論《史記》《漢書》時,條理清晰可以一聽;我和王安豐在討論延陵 子房,也有超俗的見解沒有一點浮夸。” 23 王武子、孫子荊二人,談到自己國土人物時,王武子說“我的國土,土地平坦,水不但清澈而且平靜,國人廉潔并且堅持真理。” 孫子荊說“我的國土,山高險峻,水清澈但波濤洶涌,國人磊落才智過人?!? 24 樂廣女兒的丈夫是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在洛陽執(zhí)掌朝政,成都王興兵想取代長沙王。 長沙王這人平時都和一些小人來往,很少有君子在身邊。成都王興兵這事讓大臣們個個懼怕,樂廣在朝中有名望,又是成都王的老丈人,于是長沙王身邊的小人就趁機(jī)說他壞話,長沙王也很不安,他曾經(jīng)問樂廣這件事,樂廣神色自若,不緊不慢的說“我難道會因為一個女兒而害了五個兒子嗎?”聽了這話,長沙王心頭釋然,就此不再懷疑樂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