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不掩瑕,評價是編劇給美工磕一個
這么多年來唯一一部想讓我寫長評罵的動畫
不想疊甲,純爛片,一星算給美工的,要劇情沒劇情,要人物塑造沒人物塑造,難得有點不錯的美術(shù)風格能給你吹上天
每次我說深海劇情爛都有人來談共情,行,那我現(xiàn)在給你共情一下:我是一個患有抑郁癥的人,因為這個原因跳海自殺,一個陌生人救了我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我多笑笑,然后我抑郁癥就好了?先別說心理疾病是需要專業(yè)醫(yī)師治療吃藥的,一個正常人都頂不住一條人命的代價,導演憑什么覺得女主會因為這個而痊愈?
有人說這是開放式結(jié)局,女主也可能死了,那寫死女主的目的是什么?告訴觀眾男主為了救人搭上一條命,結(jié)果要救的人也沒救回來?導演是什么心理才會寫出這種劇情
還有人說什么你覺得劇情爛是你沒看懂,要去看導演的解讀,說真的作為一部電影,導演沒辦法把他想說的在作品里表達清楚,還得場外來打補丁,到最后反而變成了觀眾的錯,我憑什么要為你導演的失職買單啊?
然后是典中典的“這是夢,不合邏輯很正?!?,那以后大家拍電影就放幾段風牛馬不相及的視頻片段,然后最后一個鏡頭一個人躺在床上眼睛一睜,告訴你之前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夢,合理嗎?可行嗎?怎么放到深海身上就沒問題了?
導演自己說了靈感來源有千與千尋,那你猜猜為什么同樣有隱喻,有不仔細看就發(fā)現(xiàn)不了的細節(jié),千與千尋是大家公認的神作而深海只能在兩極分化的評分上撲騰?因為千與千尋你即使看不懂里面的隱喻,他最表面的故事已經(jīng)優(yōu)秀到能讓人愿意買單,而深海的表面故事差到能直接把人勸退,表面故事都這樣了誰還去關(guān)心你深層的含義?
最后是喜聞樂見的場外環(huán)節(jié),電影從官方到粉絲都通用一套邏輯:你覺得深海爛=你沒看懂=活的太幸福,引來一群不知道是真有抑郁癥還是在網(wǎng)上無病呻吟的人“對對對我就是抑郁癥我被治愈了”,結(jié)果回頭一看,深海的美術(shù)風格根本不適合心理疾病患者觀看,這種反差甚至比電影本身還有看頭


寫抑郁癥的電影反而讓患者引起不適,非患者又要被官方陰陽“看不懂是你太幸?!保垎栠@部電影到底是拍給誰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