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xiāng)遷移對親子關系性別化的影響||《男性妥協》讀書筆記5
不論是在東方社會還是西方社會,男性都常常被定義或描述為理性的、實用主義的個體。在父權制的文化規(guī)范中,男性如果表達情感,便會威脅他作為一個男人的性別身份。不過,男性也不是不被允許擁有情感,在社會中,男性和女性的情感類型被所在的文化和性別觀念決定,換而言之,情感是性別化的。例如,悲傷、擔憂和痛苦等情緒被直接歸類為女性氣質,而肯定性的情感如憤怒、驕傲等更多和男性氣質相關。
在西方社會中,供養(yǎng)子女的父職核心已經轉變?yōu)榱损B(yǎng)育子女的“新爸爸”,從強調男性公共生活和賺錢能力轉向關注男性的私人關系。在中國社會,性別化的親子關系理念深受儒家倫理的影響,父親是子女經濟上的供養(yǎng)者,是子女嚴厲的規(guī)訓者?!靶ⅰ币矎娬{對父親的絕對服從,于是為了建構維護父親權威形象,傳統(tǒng)中國父親與子女的情感是疏離的,情感更多的和母職或母性實踐相關。
城鄉(xiāng)遷移改變了男性對家庭和子女的情感接納和表達:城鄉(xiāng)遷移讓身為父親的農民工有機會去反思“那些通常情況下被忽視,被視為與女性身份相關聯的深層情感”。在研究中,許多農民工都認為其對子女表達的各種情感是自然的。遷移中所付出的情感代價讓農民工父親認識到自己在情感陪伴上的缺失。于是,一些農民工試圖通過滿足留守子女的物質需求補償子女。手機的普及也讓農民工父母能夠與子女遠距離交流(通話中,孩子的學業(yè)表現往往是主要的話題)。最終孩子的成長、教育或事業(yè)成功,會成為男性農民工證明遷移帶來的長期分離和子女付出的情感代價是值得的,讓他們重拾男性和父親的尊嚴。
?
來源:
《男性妥協:中國的城鄉(xiāng)遷移、家庭和性別》
蔡玉萍,彭銦旎 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