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有些人為什么將后趙皇帝、大暴君石虎戲稱為“賢望”?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東晉十六國是中國古代的大亂世之一。作為亂世的東晉十六國自然不缺暴君,后趙第三代皇帝石虎就是十六國暴君的代表人物。有意思的是,大暴君石虎這幾年在網(wǎng)上被有些網(wǎng)友戲稱為“賢望”。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石虎是后趙開國皇帝石勒的堂侄,從小就善于騎射。嘉平元年(311年),西晉名將劉琨將石勒的母親和石虎送還石勒。農(nóng)奴出身的石勒缺乏可用的宗室人才,石虎的歸來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于是石虎在石勒的麾下迅速崛起,很快就發(fā)展成為石勒集團最重要的大將之一。

嘉平三年(313年),石勒攻占西晉一線大城市、魏王舊都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石虎是進攻鄴城的前線指揮,立了大功。石勒任命跟隨自己起兵的“十八騎”之一的桃豹為魏郡太守,負責(zé)管理鄴城一帶。不過出于各種原因,石勒還是將桃豹調(diào)到了其他地方。

但鄴城重地不能沒有大將防守,石勒對自己最重要的謀士張賓說道:“鄴,魏之舊都,吾將營建。既風(fēng)俗殷雜,須賢望以綏之,誰可任也?”單看字面意思,石勒認為駐守鄴城的官員必須滿足“賢望”的標(biāo)準(zhǔn)。張賓向石勒推薦了西晉的原東來太守趙彭,但趙彭卻拒絕為石勒效力。

于是石勒任命石虎為魏郡太守,鄴城從此成為石虎的勢力范圍,這也為石虎后來的篡位埋下了伏筆。石勒自己說治理鄴城的人必須得是“賢望”,可是石虎怎么看都不符合“賢望”的標(biāo)準(zhǔn)。正因如此,有些網(wǎng)友就戲稱石虎為“賢望”,以此諷刺暴虐的石虎和口是心非的石勒。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