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入門的入門的入門。第四篇———修行的前置技能。

本節(jié)講解具體入門的成果。
第一個是,能夠打坐,或者閉目養(yǎng)神能夠做到無思無念,就是上一個念頭消失下一個念頭不生的虛無境界(念頭上的虛無)。
具體可以參考第二篇解說的內容,觀的方法。很簡單,但做到還是有點難度的。
第二個是感受到氣機流動。
我獨創(chuàng)法門———感受身體每寸的跳動。參考第二篇解說。淺顯總結的說這個法門就是神氣自然匯聚用來增強內神經,增強感知。神化生感知,神強則感知強。感知強自然就能體察身體內的變化,有什么病,自己就能知道。
自然也能感受到體內的氣機流動,感受到氣。
第三個是誠,真誠,誠摯,至誠之道。
你不信,不誠,你的身體就放不開,身心就不能和一。
現在各種扯淡說法都有,有的人瞎說。
我簡單說一下,當然這是我的看法。你不信,也可以覺得我瞎扯淡。沒關系,我不介意,但是請別評論。
好了,開說。先拿情緒舉例來說明,“信”也就是誠,實際上就是情緒一種,上升一點說意志什么的,都隨意,反正都是人有了自我之后產生的東西。內心情緒開心,身體也會附和內心情緒。這淺顯,大家都有體會。
另外,“誠”也可以從自信來說,自信的人,神采飛揚。自信則身心相得,也就是說,氣機流暢,自信這種正面情緒或者說是陽性的情緒,自然身體也會陽性的反應,產熱增多,身體代謝加快,自然也還會身體體型優(yōu)美健康。中醫(yī)道家,誠者,自然如一,身心無外物,專心致志,自然神氣內斂。還是那我那句話“神不在斂在自回”
這就是身心合一的力量。身心合一之后的天地合一,我先提前透露一下,除了身體跟外界晴明晦暗,早中晚陽氣變化,感覺越來越明顯。沒啥小說靈氣灌體,想哭,長生夢也就在那時候破滅了。不過感受外界陽氣,清氣,更敏感了。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靈氣”,可能指的就是天地清氣吧。
Ok,回歸正題。至誠之道,比如那個葉孤城和西門吹雪的誠于情和誠于劍。我覺得都不太對,應該是誠于我,誠于我自然能誠于其他,這個我是存在的我,不是思辨的我。
就是先有我才有劍才有情,誠于己,自然能誠于其他,不然只是無根的東西。陽衛(wèi)外而為固,陰守位蟄中。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如此非無根之萍。陰陽定位,陰陽化生。
所以至誠,自然就能身心合一。相信自己,你比你表現出來的要強大,人的身體也比你想象的能力要多。
舉一個我的例子,朋友看我經常打坐,有一次說到誠的問題,我跟他解釋一番,他問,你相信人能發(fā)光嗎?我說我相信。為什么我信,一個是天地就能發(fā)光,那我就能,陰陽二氣變化嘛。二是現在科學生物發(fā)現人本身就能發(fā)光。當然了,朋友他問的是可見光。
科學沒研究透徹,我們自己也不要否定。
就跟外界的人用言語決定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一樣,你知道自己不是,雖然表現給別人,別人看見的就是,但你自己知道你不是。別人說你是個廢物,不見得你真是廢物,你只是在這個點上表現不佳而已。
所以修為,我一直喜歡說修為不喜歡說修道,有點空。修為,修內在的為,修外在的為。
修為,自然人的性格,人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修為的。改變的不光是身體,心靈也再變,不是有身心互相影響嘛。變不好為好。
總結
這三條互相影響,互相進步,只是單拿出來說。一個進步,其他的也會進步。
勤行,勤行。
對了,別看別人對經典的理解,有境界的自然沒什么,就怕是說的人牽強附會,裝的高深莫測,只要是不能深入淺出的講解的,光引用經典的,這樣的人的話還是別看了。他們肯定有自己文字上的體會,經典讀的可能的多,但是就是沒見過實物,盲人摸象,不如見一回。
自己可以看經典,看不懂的可以看看說文解字,或者翻譯,反正別看沒見過實物的人的心得體會就行。
雖然大家語言一樣,但是對同一個東西,甚至同一個詞語的定義都有偏差,還是讀一手的資料吧,省的傳歪了。

Ok,今天先到這里。
勤行,勤行啊。每天晚上睡覺前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