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為實證解文篇第三
幾個外篇,沒人看那繼續(xù)解文篇。
可能有的人覺得我說的太簡單了。其實就這么簡單,真?zhèn)饕痪湓?。玄之又玄的話誰又不會呢。(碎念)

清心訣原文
水流心不驚,云在意俱遲 ;
? 一心不贅物,古今自逍遙 !
翻譯反正很直白,從網(wǎng)上查吧,但是怎么用是要體會的。
一心不贅物是方法總結(jié),逍遙自在是結(jié)果。
水流心不驚,云在意俱遲 ,和清心訣前文是對一心不贅物內(nèi)部和外部表現(xiàn)的描述。
為什么會水流心不驚?為什么會云在意俱遲 ?
這是需要反推的點。從表象推本質(zhì)。
水流是什么?我不看到,則我不會被奔流的水驚到??吹絼t是心神用眼的機(jī)竅感知了外物,然后外物景象入心神。瞎子在岸上看湍流的河水,不會被驚到。因為瞎子心神中沒有“水流”,所以不會被水流的湍急兇猛而影響。瞎子只能聽見聲音。假如是天生瞎子,那聽見這個聲音也不會產(chǎn)生視覺恐懼。
精神通過眼睛識別萬物,而心中有象有想。
要“不驚”,那就不看水流,自然不驚。
人不是瞎子,所以機(jī)械眼睛功能的看,而看且不思不入心。則無所謂驚與不驚,因為心中無物。那些以前的比喻,圣人以鏡照萬物而不留塵。則鏡常明。以鏡喻心。心頭不留事,氣血運(yùn)行自然無礙,無礙則神清輕。
人知萬物,皆神感而知。
神不出身,神不出六識,雖眼見且不知,耳聽且不聞,如此神歸于身,不感則無所來驚,這只是其一。以神觀物,物無所得益,人喪其神氣。眼開且神無所觀,萬物照我,自入我眼,則為萬物養(yǎng)神。雖說萬物養(yǎng)神實無所養(yǎng),而是身本無漏神,雖觀不留心,但暢身,身和,神也暢。
上課的耳旁風(fēng)似的聽課,是走神了。
這個走神了,那就是神無感老師講課,所以雖聽雖看,但不會知道老師講的什么東西。
熟睡中,無感外界,是因神歸身竅內(nèi)。神感物才知物,神無感,眼睛睜開著,也不知道看的是什么。
兩個例子,體會體會。
神,心無感,自然無留物,不贅物。
這也是閉目養(yǎng)神的原因。因為做不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彼蚤]目斷絕來往。而養(yǎng)心神。
高級的當(dāng)然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了。
神不固者,神氣易驚。所以神氣充足的人雖看,雖聞,也不會被驚嚇到。
但我們是養(yǎng)生,所以還是要感而不知,知而不留心中。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獨(dú)立存在的,多體會。
是多體會,而不是光思考而已。是體和會。

有什么功效?做到了,精神可以持續(xù)充沛。
神是思辨之源,所以腦袋瓜也會靈活。
短時間難以見效。著急的話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