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國的航母都沒有偏流板?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幾天談到過,航母飛行甲板上的偏流板,看似簡單,其實是技術(shù)水平不亞于現(xiàn)代化彈射器的復雜高技術(shù)。偏流板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噴氣式艦載機可以在滑躍或者彈射起飛前,提前開加力,讓航母艦載機的瞬間儲備推力做到最大值。此時有足夠強大的儲備能量在釋放后讓艦載機快速前沖。因此一般偏流板和滑躍航母上的主輪擋;以及在彈射航母上,偏流板和彈射器牽引裝置,以及初始拉緊裝置是配合使用的。在提前開加力的情況下,彈射航母上的輪擋和偏流板的相互配合,其實也可以看做變相彈射器的一部分。因此不論是滑躍起飛還是彈射起飛,偏流板的存在都很重要。因為已經(jīng)開加力的艦載機的發(fā)動機就等于是1到2臺超級氣焊噴槍。尾流的溫度接近1500攝氏度,而尾焰的長度高達十幾米。

如果這樣的高溫高壓高速射流打到的不是偏流板而是普通鋼板。那么即使5厘米厚度的高強度鋼板。也會在不到50秒被直接燒穿成為2個大窟窿。而成熟的偏流板卻可以承受每架艦載機在起飛前提前開加力數(shù)十秒,而且是十幾到20多架艦載機連珠起飛的噴流的燒蝕。還有部分偏流板本身會位于斜角降落區(qū)。在艦載機攔阻降落時放平的偏流板還是斜角高強度跑道本身的一部分。因此航母偏流板僅僅耐燒蝕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能力直接承受30多噸的艦載機降落時的直接沖擊力度。這種要求強度高、極端耐熱、耐沖擊的綜合性能,確實要求非常高,非常復雜。全球能完全自產(chǎn)航母偏流板的國家和可以自產(chǎn)彈射器的國家一樣寥寥無幾。乍看當今幾乎所有的現(xiàn)役航母上都有偏流板,但實際上具備偏流板的航母相當有限。

還有部分現(xiàn)役航母就沒有裝備偏流板。甚至某國海軍到目前所有的航母都沒有裝備偏流板。比如南亞某國目前現(xiàn)役的、4.4萬噸級的超日王號航母,就沒有任何偏流板。超日王號本身就前蘇聯(lián)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的最后一艘,也就是第四艘。經(jīng)過全面的改裝后成了中型滑躍航母。艦載機也由過去的雅克38換成了米格39K,起飛方式徹底改變。其甲板進行了部分擴大,增加了滑躍頭;也重新規(guī)劃了起飛區(qū)和斜角降落區(qū),增加了3道攔阻索。但是比較奇怪的是,新規(guī)劃的2條超過150米的滑跑起飛位置后面,居然都沒有設立全新的偏流板。這樣米格29K在甲板上起飛前,飛機后面相當長的距離內(nèi)都不可以有任何人員和其他飛機。好在超日王號上新規(guī)劃的2個起飛點,都比較靠左舷而且角度比較斜,這樣飛機的起飛噴流將部分噴出左舷而不會影響后甲板的所有空間。

如果說超日王號是半路改造的航母,沒有偏流板也就是罷了。誰知道新設計建造的4.2萬噸的維克蘭特號上居然也沒有起飛偏流板。究其原因,據(jù)說維克蘭特號的主設計師是意大利人。意大利至今沒有裝備過任何帶偏流板的航母,其設計師自然無從下手。而前蘇聯(lián)雖然有偏流板技術(shù),但是長期不過關(guān)。庫艦的偏流板在實際使用中就不止一次地被燒穿。自然也很難對外出口此技術(shù)。雖然該南亞海軍還想裝備8萬噸級的大型航母,不過在彈射器和偏流板這些核心子系統(tǒng)上沒有一個可以自行解決。未來的超級航母也是超級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