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元宵節(jié)丨人間燈火天上月,最美不過元宵節(jié)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萬家燈火時。元宵佳節(jié),華燈初上,人語喧鬧,萬家燈火。迎龍燈、鬧花燈、猜燈謎、吃湯圓,如此熱鬧團圓景象正應了那句“人間燈火天上月,最美不過元宵節(jié)”。

元宵佳節(jié)

人間月半,天上月圓,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璀璨的燈火,照亮的是團圓幸福;奪目的花燈,放飛的是美好的祈愿。詩人姚元之的“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币皇住对佋?jié)》,將元宵月夜華燈如晝的情景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甘肅,人們把元宵節(jié)叫做是“過十五”,在這一天里,人們吃元宵、賞花燈、?耍社火、唱大戲……紅紅火火鬧元宵。
燈火映萬家
團圓共此時
臨夏:扎火把、跳火堆
在臨夏,正月十五這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用麥草扎一個大大的火把,火把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三五個;晚飯后,家里的男主人點燃扎好的大火把,等火把燃燒起來,舉著紅紅的火把依次進入各個房間“燎”,意在“驅邪除惡,降福降吉”,“燎”完人住的房子,再“燎”豬舍、牛棚、堆放農具的房子等等,最后,在院子的各個角落走走,最后,將火把帶出家門外,村里家家戶戶將火把在空地上堆放起來,緊接著變成熊熊燃燒的火堆。


在火堆慢慢變小的時候,村里人會按輩分的大小、年歲的長幼順序從火堆上跳過去,也有跳兩三遍的,直到草堆慢慢熄滅為止。
酒泉:傳統(tǒng)社火地蹦子
在酒泉地區(qū),元宵節(jié)這天最有特色的習俗就是地蹦子了。
一支地蹦子社火隊由四個鼓子、四個拉花、四個和尚娃、一個膏藥匠,一個傻公子、一個丑婆子,一個大頭和尚、一個柳翠等角色組成。地蹦子的跑跳花樣很多,有二十多種,跑跳一場長達三四個小時。它的跳法分為大小二十個陣,是靠布陣來跳的。

說唱兼?zhèn)?、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點。其說唱形式可以分為先說后唱、先唱后說和自唱、點唱、對唱、邊說邊唱、邊舞邊唱等。說唱的內容也極為豐富,有唱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美好前景向往的、對神靈祈求的、對官府褒貶期望的;有唱通過辛勤勞動獲得豐碩成果后,人們愉悅心情的;有唱當?shù)睾萌撕檬潞蛪娜藟氖碌?;有唱自然現(xiàn)象和頌揚吉利的;也有說唱古詩詞的。大都即興賦詩,現(xiàn)編現(xiàn)唱。自唱主要以膏藥匠為主,他可以根據(jù)場合、對象自編自唱,大都唱吉慶的內容。

地蹦子的唱詞里既包含著古老的文化內涵和酒泉的風土人情,也根據(jù)時代發(fā)展,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武威涼州:元宵鬧燈
涼州人過春節(jié),到正月十五鬧花燈才算結束。正月十五,民間叫元宵節(jié),這個節(jié)日最突出的景觀,就是圍繞張燈、賽燈、賞燈等一系列“燈”事活動而展開,因而也稱“燈節(jié)”。這是一個極富游樂性質的群體節(jié)俗活動,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種沿襲。
涼州的元宵燈會,輝煌奇巧,蔚為壯觀。每年元宵節(jié)前,各行各業(yè)人士便紛紛忙碌起來,那些彩紙顏料,鐵絲竹篾,紗線布帛,經(jīng)過剪、剔、繪、染、扎、纏、繃,在一雙雙巧手的運作下變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各式花燈,有各種動物、花卉、瓜果、神話人物等。

元宵當天,天剛擦黑便萬燈競放光華。此夜,涼州人都要出門游燈,街上人頭攢動,燈光閃爍,熱鬧非凡。如果遇到龍燈,則觀燈者必從龍下鉆過,說這樣一來就沾了“龍光”。又據(jù)說龍是多子多孫的吉祥物,鉆了龍燈,就可以人丁興旺,日子紅火。由此可見,元宵節(jié)的盞盞彩燈,不僅好看,而且也寄托了涼州人對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向往。

這一天,有時遇上下雪,正好應了“正月十五雪打燈”之語。漫天飛雪,銀裝素裹,此時此景,別有一番滋味。
慶陽:“打鐵花”、“蒸面燈”
在慶陽地區(qū),人們習慣于將元宵節(jié)稱為正月十五,并向來把它看作過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夕,各家各戶準備的年貨已基本用完時,十五前夕,人們又要為十五重新購置各種食用物品,籌辦豐富多彩的社火燈會。正月十五當天,人們重祭灶神、財神、土地等諸神。入夜,戶戶門前大紅燈籠高掛。小孩則手提各種自制的魚燈、荷花燈和兔燈等,隨大人們逛燈會,相互觀賞,看熱鬧。

在慶陽西峰,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多處固定的“燈山會”。燈山會熱鬧非凡,而燈山會上的“香樹”“燈樹”更是輝煌別致。屆時,群眾自編自演的“社火”也高舉形態(tài)各異的高腳燈籠,敲鑼打鼓到各村社、街道及門店前演出。
在這些熱鬧的民俗中,“打鐵花”、“蒸面燈”是慶陽人正月十五的特色。“打鐵花”,就是用舊犁鏵在正月十五夜燒煉成鐵水潑向高大樹木的頂端,鐵水與樹枝接觸,瞬間迸濺出金光閃閃、五彩繽紛的火花(即:火樹銀花),以此作為一種節(jié)日的慶賀活動,供人們觀賞。

“蒸面燈”,也是慶陽人傳統(tǒng)的正月十五習俗。正月十五,家家戶戶講究用酒蒸面燈。面燈一般有兩種,“廣燈”和“月月燈”。
元宵節(jié)過后,春天到來,
中國人傳統(tǒng)一年的備耕勞作就要開始了。
我們的祖先相信燈可以驅走黑暗,
變夜為晝。于是在這天,
人們用“鬧花燈”這燈火通明的方式,
趕走一年的疲憊,慶祝新的開始。
最美不過人間燈火。
元宵節(jié),元氣一始。
過了正月十五,
我們將走進新一年的春天。
這場在春天伊始,
和五光十色光影下的節(jié)日狂歡,
既寓意這舊年的徹底結束,
想來也昭示了人們對新一年生活
“繁花似錦”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