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于佩爾版包法利夫人觀后感:忠于原著但處理得糙,選角不夠精準
包法利夫人原著是我讀過最好的書之一,不管寓意技法還是刻畫都是一等一的。 愛瑪這樣的人太有現實意義了,太多女人乃至男人身上有她的特色,也有太多男人一邊罵一邊會為這種女人所迷。很多明示暗喻都很精巧,心理描寫也很到位,結構上夏爾包法利而起由他結束更是妙筆。
我覺得《包法利夫人》寫得比《安娜卡列尼娜》好,主要是現實意義更強,而且不喜歡列文雙線結構,導致安娜這條線的人物不夠充實。但是拍電影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合適,因為《包法利夫人》原著在劇情上并不是重點算不得跌宕起伏,有太多的心理描寫。很多內涵的寓意通過文字容易理解,影像就麻煩了。這都給拍攝電影增加了難度。安娜拿掉列文的線內容沒那么復雜劇情和人物更易懂,心理描寫也沒包法利夫人那么多,所以安娜的經典電影更多。
這版聽說很符合原著,拿來看了后,的確很佩服劇情上對原著的尊重,不管是愛瑪結婚、舞會搬家、跟兩個男人的三次戀情都拍了出來。但也覺得一些手法上太死板,沒真正抓住原著的靈魂,選角也有問題。
比如在電影里過多的用旁白來帶過一些情節(jié)(特別前半段)和這么闡述人物的心理活動,這并不是很好的影視呈現手法。大可以通過一些人物的原創(chuàng)對話來告訴觀眾劇情的進展。心理活動更是適合用人物自己的表情和言語呈現出來,這就是改編劇本的作用所在。像這部電影這么處理是符合原著了,但是給觀眾的觀感并不好,也沒有讀原著時候的美感了。像49版旁白更多,但用現實世界福樓拜的官司來開頭,這樣用現實人物作為旁白敘述者不會那么破壞氛圍,是一種更好的手法。對愛瑪的過去這版敘述也不如49版全面。
像原著用乞丐很明顯的暗喻愛瑪的人生和蛻變,這版也拍了但是乞丐的歌沒有唱,像最后那段愛瑪也喊了原著的話,卻給人感覺不知所云。。
同時原著從夏爾包法利而起,由夏爾包法利而終,就是因為夏爾包法利和愛瑪本身有強烈的鏡像對映。愛瑪對理想的追求就像夏爾對愛瑪這種情調的追求一樣,正是夏爾的追求成就了愛瑪包法利。夏爾從她的眼里看到了自己就是一種諭示,最后通過魯道夫體會到了自己和愛瑪的相似更是如此。這里一頭一尾完全剪掉了,就缺少了原著的深意。此外這版夏爾的選角很有問題,夏爾包法利雖然沒情調,但是年紀并不大,開頭撐死也就20幾歲。這版選了一個一臉胡子的中年胖子,演員快45歲和夏爾開頭娶的那個老寡婦差不多了。夏爾要真這樣愛瑪根本不會嫁給他。49版的選角實際年紀也不小40多,但看著要年輕多了更符合。
然后斗膽說說女主演。于佩爾是法國國寶級的影后,但是聽說是她演的時候就覺得不合適,看了也和我想得一樣。她長得太生硬了,長方臉顯冷,眼睛也不夠大。而且氣場強聲音還粗發(fā)起火來聽著嚇人。愛瑪明明應該是個黑頭發(fā)大眼睛,面相很柔和沒有侵略性,帶點文藝范情欲的小家碧玉,所以才讓男人都特別心動。長成于佩爾那樣還那么給人距離感很多人肯定就敬而遠之了,特別萊昂肯定沒膽子找她。所以盡管于佩爾對愛瑪那幾段感情的表演還是到位的,但是因為形象氣質差別太大了從頭到尾都給我一種出戲感覺。1949的珍妮弗瓊斯雖然不算好看但更符合我的想象一些。1991版反而魯道夫和萊昂選的還可以。而且最新的14版居然也選了面相那么冷硬眼睛也不大的米婭。我心目中最符合愛瑪的應該是奧黛麗塔圖那種長相,還有上古的費雯麗或者波萊特戈達德(卓別林妻子,無比接近演斯嘉麗)那種樣子。
總體而言,這版對原著的尊重值得認可,但是處理的過于粗糙空有情節(jié)沒體現出神髓,包法利夫婦的選角實在不符合,我的評價不如拍得比較好的幾個版本的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