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871年中國著名教育家楊昌濟

楊昌濟(1871年4月21日-1920年1月17日),號懷中,字華生,湖南省長沙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倫理學家,女兒楊開慧為毛澤東第一位妻子。自幼喜讀程朱之學,七歲入學進館發(fā)蒙,啟蒙老師是他父親楊書祥,1898年就讀于岳麓書院,1903年考取官費留日,入弘文學院速成示范科,后轉普通科,結業(yè)后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1909年攻讀于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專修哲學、倫理學,1913年至1918年先后任教于湖南高等師范學院、省立第四師范、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毛澤東、蔡和森為其最看重的學生。1920年1月17日病逝于北京德國醫(yī)院。

楊昌濟,倫理學家,教育家。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清泰都隱儲山下的板倉沖,后求學于岳麓書院,擁護康梁變法主張,參加南學會、不纏足會等組織。先后留學日本、英國,主攻教育學、哲學、倫理學。
1913年后回國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師范等校。支持新文化運動,宣傳《新青年》的主張。先后在《新青年》、《東方雜志》發(fā)表論文,介紹西方哲學、倫理學、教育學思想,提倡民主與科學,宣傳新道德。關心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一批進步青年,促成新民學會的成立。參加籌備湖南大學,撰《論湖南創(chuàng)立省立大學之必要》,被譽為"湖南大學藍圖設計第一人" 。1918年后任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6月,應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他為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籌措經費,推薦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工作,促成了愛女楊開慧與毛澤東的婚戀關系。
1919年五四運動時,發(fā)表《告學生》一文,表達對青年的熱切期望,并參與發(fā)起北大哲學研究會,著文號召青年敢說敢做。楊昌濟關心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陳昌等一批進步青年,鼓勵他們并告誡他們自己平身"欲栽大木拄長天"的志愿。支持成立新民學會,籌備創(chuàng)立湖南大學。
楊昌濟,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長天"詩句明志。著有《達化齋日記》、《楊昌濟文集》、《勸學篇》等,譯有《西洋倫理學史》等。因世居板倉,所以楊昌濟后來被人稱之為"板倉先生"、"板倉楊"。
歡迎互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