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蘇州自閉癥兒童互動性,增強共同注意力
男孩,三歲,入訓(xùn)五個月,是一個喜歡和別人交流、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都還不錯的兒童,當別人和他說話的時候,他經(jīng)常能夠用點頭表示贊同,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
比如在他剛開始發(fā)音的時候,教給他“不”的含義,他便能夠慢慢在學習過程中將不運用到“不要”“不吃”“咬不動”等詞匯中。

問題分析
1- 現(xiàn)在的狀態(tài):
能夠表達各類短語,對于老師提出的基本問題都能夠給出回應(yīng),學習過 5w 句式中的誰,什么,干什么,哪里等基本問句,有很明確的自我意識,對身邊的事物抱有極大的好奇心,但略有缺乏共同注意力。
2- 理想的狀態(tài)
增加與他人的互動意識,提高共同注意力,幫助兒童增加與他人交流的方式,學會簡單提問。
干預(yù)的過程
1-回答問題

在兒童學習提問之前,要先經(jīng)歷問題的回答這一過程,能夠?qū)?5W 的提問——這是什么,這是誰,這是哪里,他在做什么,什么時間等問題有一定的概念并且能夠分清問題的答案。
對于初級名詞,人物名詞,地點名詞,動詞等詞匯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及認知水平達到一定地步的兒童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男孩在學習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也會根據(jù)他的能力教導(dǎo)一些簡單的其他答案來進行回答,比如“我不知道”“想想”等帶有其他概念的詞匯,并讓兒童通過老師給與的反應(yīng)區(qū)分給出自己能夠回答出的答案以及給出不知道這個答案的不同點在哪。
2-簡單提問
在卡片(基礎(chǔ)問句)的學習中,簡單加入提問的概念,并慢慢轉(zhuǎn)交提問的主導(dǎo)權(quán),給與兒童充分的提問機會,并在最初只讓兒童用一個問句來提問所有的卡片,比如用“什么”提問物品的初級名詞,也用“什么”提問他在干什么,重點在于讓兒童能夠理解什么是提問,什么時候能夠進行提問。
并在每次兒童提問之前,先提示兒童“我不知道,問問老師”,慢慢的孩子能夠在交流中熟練運用“不知道想想”和“不知道問問老師”,證明他理解了提問,然后再教給他如何區(qū)分問題,從“什么”到“干什么”到“誰”到“哪里”,逐步增加問題。
3-情景中泛化

從卡片學習到游戲中的運用,與孩子共同做游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很感興趣但是不會說的物品時,便提示兒童“問問老師”,然后讓兒童重復(fù)當下情景的合適問題,并讓家長進行配合,在更多的情境中進行運用。
干預(yù)總結(jié)
通過上述方法的引導(dǎo),兒童可以簡單提問出一些問題,并運用在合適的場景中,理解什么是提問,什么時候提問,但在情境中的運用仍需要繼續(xù)加強。
通過提問的方式提高兒童互動性,需要兒童的理解能力較強,認知能力較好,并且對周圍的事物有所興趣,所以也需要根據(jù)兒童的能力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