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是中國海洋大學,強基報名人數(shù)墊底?
為什么聚焦強基?
雖是小眾狂歡,但強基參與者,是精英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有著前瞻視野和思考,趨勢雖是萌芽,但大勢已成,往后余年,會慢慢波及其他層次的高校與學生,很重要的風向標!
昨,看了龍頭
今,墊底是誰家?
令人咋舌的,不是我估計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蘭州大學,居然是…
細思極恐,怎么會這樣?思考很久,今天寫了這篇文章
最近幾年,越是一流高校,暴雷得聲音越響徹。
2022年,河南考生齊心協(xié)力,上演“拳打鎮(zhèn)關西”,多少名校被踩死摩擦,即便傲嬌如同濟,摩擦的命運也不能免,陜西學生斯文得,只一點點…
2023大幕剛剛拉開,中國海洋大學,已然摩擦、摩擦…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一、大學分析
4月底,2023強基計劃39所高校報名系統(tǒng)關閉,至此,2023一流高校拔尖競爭第一波,塵埃落定。
到了盤點這些高校表現(xiàn)的時候了!不為強基,是這些高校在考生家長心目中的三六九等。
雖說,不能以報名人數(shù)論長短,但基礎學科比較共性,是一流高校的標配,以標配專業(yè)招生,算得上學校以自身實力和美譽度,做pk
昨天,看了2023報名龍頭的五所高校,結論是,綜合類高校,完勝理工高校,有點歷史轉折點的感覺。
今天,掉頭向下,報名人數(shù)墊底高校,落在哪家?
中國海洋大學,以7809的報名人數(shù)墊底,倒二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比之排名第一的北大,報名人數(shù),遙不可及!
為什么是中國海洋大學?連偏安一隅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都不如?
其實,有些征兆!
近兩年遇到的家長和學生,遇到中國海洋大學,眼睛拐彎,視若無睹,在很多省招生,比不多更為小眾的中國農業(yè)大學。
按道理,不應該!海洋戰(zhàn)略是國之大計 ,培養(yǎng)海洋研究相關人才,更是戰(zhàn)略落實的保證,輿論也做了多年的引導。
可是,第一波人才拔尖的pk,就是如此的結果!
深受農耕文化影響,出來青島或者山東,對中國行業(yè)似乎是頂禮膜拜的向往外,內地,尤其距離海洋較為遙遠的腹地,看見“海洋”就避過的繞行不接受思想,體現(xiàn)在學生大學選擇上,僅僅是生物科學一個分支的生物育種的西北農林,熱度也高于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得好好加強宣傳引導工作了,不能再美譽不出青島,畢竟,是中國海洋大學,有中國二字的大學,應該是國之大器的格局與胸懷,責任很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