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詩《夏日絕句》寫出“生當(dāng)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的正氣歌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領(lǐng)中原后李清照南下逃難,與丈夫具舟去蕪湖,沿江而上經(jīng)過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境內(nèi))時,不禁想起那位兵敗到此地,寧愿戰(zhàn)死也羞于回江東見父老鄉(xiāng)親的楚霸王項羽來,于是寫下這首借古喻今的詩——《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通過對千年前的英雄楚霸王項羽個人氣節(jié)的感慨和贊美,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充滿英雄主義的愛國激情,表現(xiàn)了對時事的悲憤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的譴責(zé)之意。
前兩句“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借古喻今,抒發(fā)悲憤之情。項羽在垓下一戰(zhàn),為劉邦所敗后逃至烏江,本可暫避江東,重整旗鼓,但他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殺。項羽不肯過江東,那種生為人杰,死為鬼雄的豪壯氣概,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也正是對只顧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這兩句連用兩個典故,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而出,震撼人心。“人杰”出自《史記·高祖本紀(jì)》,指張良、蕭何和韓信等賢臣良將;“鬼雄”出自屈原《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p>

后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據(jù)《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項羽兵敗,逃至烏江,烏江亭長駛船讓項羽渡烏江,勸他暫避江東,重整旗鼓,項羽不肯,最后自刎而死?!?strong>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不是“不敢”?!?strong>不肯”二字筆有千鈞、力透紙背,寫出了一種“士可殺而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在詩人看來,項羽無愧“人杰”“鬼雄”之稱。舉出項羽不肯東渡的凜然無畏,歌頌他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全詩僅有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字里行間透出一股凜然正氣。其中“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