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撿破爛,還原了90年代的女孩臥室


窮女孩零元改造臥室實錄
今年九月,攝影師雷寶珠有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房間。
她把房間打造成獨一無二的領地,既不日系,也不北歐,區(qū)別于任何一種流行的裝修風格。
有人說,如果在這個房間醒來,肯定會覺得爺爺奶奶還在、父母還很年輕、同學借的水滸卡還沒還。
最關鍵的是,整個改造她沒有花一分錢。

?
我的房間里,全是破爛
從學校畢業(yè)后,我一直沒有上班。
因為窮,我的愛好都是廉價或免費的:聽免費的歌、看免費的電影、買打折食物、逛舊貨市場、撿破爛、拍照……
好像生存下去也不需要太多錢。

我撿破爛有大半年了,原本它們只能堆放在家里的各個角落。
三個月前,一個暫住我家的親戚搬走了,我才擁有一個完整的空間,散亂的舊物終于可以匯聚一室。




我撿的舊物大多生產至八九十年代為主,有器皿、舊衣、木柜、玩具、影音制品……
它們來自不同地方,材質不同、屬性不同、形狀不同,因為各種原因輾轉到了我手里。
這些原本要被遺棄的物件,在我這里都是寶貝,翻新過后,又再度散發(fā)出時間的光華。




廢樓尋寶記
今年年初,我開始探尋城市里的廢棄拆遷樓。
起初只是為了撿老照片,后來發(fā)現這里有許多好看的物件。

我當然知道,國內廢墟探險有一個默認的原則是不帶走任何東西。
為避免爭議,我需要聲明一下:我去的廢樓都是即將拆遷的居民樓,拆遷人員即將動工,拾荒漢也早就把值錢的東西撿走了。
所以,這些物件最終要被填埋在泥沙之下。我感到非常可惜,慢慢地,便會把一些好看的舊物撿回家。

撿東西是會上癮的,我開始頻繁出入廢樓,越撿越得心應手,已經可以快速從滿地狼藉中挑出自己喜歡的物件了。
在這里,常常能碰到一個不再生產的款式,或者勾起童年回憶的玩意。
但我撿破爛從不去衡量它的價值,也不局限于年代和種類,只以“好看”和“喜歡”為原則。





這些物件都來自雜亂不堪的房間,表面覆蓋了灰塵或污漬,有的還有蟲卵和臭味,所以清洗和晾曬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這是件耗時耗力的工作 —— 有些物品要用皂液洗刷表面,有些只能用濕布擦,布料和針織物則要用消毒液浸泡20分鐘再洗滌。
但只要洗干凈了,破爛就會變得跟新的一樣。



也許有人會問,老去廢樓撿東西回家會不會晦氣。
我想說,我還會撿一些被遺棄的佛像、觀音吊墜等,用來跟晦氣對沖一下。

?
人們總將還能用的東西扔掉
我家的裝修,都是由父母一手操辦的。
跟很多長輩一樣,他們喜歡原木色的家具和純色光滑的瓷磚,為了增加一點活潑的色彩,還喜歡墻貼。
時代在變,父母的裝修風格越來越現代化,而我卻越來越懷舊。

媽爸總是責備我收藏這些“破爛”,我卻想讓他們看到“破爛”煥然一新的模樣。
我希望每個人走進這個房間后,都驚嘆地“哇”一聲,像打開了時光寶盒,勾起他們小時候的回憶。

我總覺得,以前的物品比現在的更加耐看、耐用。
或許,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件物品要用很久,所以人們對于物件的設計更加用心。

我現在的消費觀是:能撿來的絕不花錢買,能買二手的絕不買新的。
所以,我的手表、背包、衣服,大多都是九十年代的產物。

我布置房間的一部分靈感,來源于童年住過的奶奶家。
奶奶那一輩人,從不輕易扔東西,家具總是蓋著一層防塵布,衣服縫縫補補又三年,用過的塑料袋、瓶瓶罐罐都要攢起來。
而現在這個消費社會,人們大量地買進東西,又大量地遺棄。
別人丟棄的,在我這里都是寶貝。每個寶貝都有一段故事,一份不易割舍的情感。
就像三毛曾經說過的:
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做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fā)掘出來?!?/p>
圖文?雷寶珠??|? 編輯?小胡
你可能還喜歡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pic163?? ???????
文章版權歸網易看客欄目所有,其他平臺轉載規(guī)范請于公眾號后臺回復【轉載】查看,違者將追究法責任;稿請請致信?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歡迎于公眾號后臺(或郵件)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