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面前,誰做決定?學學“女婿經(jīng)濟學”再定
今天讀的是《病人家屬,請來一下》的第三章:經(jīng)濟篇 防控風險,理性決策。
本章主要講了一個概念:女婿經(jīng)濟學。
即,在家屬遇到大病的時候,誰來決定錢該怎么花。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女婿。

這里的女婿,不全是指女婿,而是全家中能得到所有家人信任,且能理性做決策的人,可以是家庭中的任何一個角色。
只不過,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女婿這個角色承擔起了兩家人的信任,所以,作者將這種決策方法命名為“女婿經(jīng)濟學”。
對于大富大貴的有錢人來說,自然用不上“女婿經(jīng)濟學”,最貴最好的醫(yī)療條件全給安排上,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么負擔。
“女婿經(jīng)濟學”是講給我們這些普通的工薪階層的,在遇到治病所需超出了家庭目前承受能力的時候,需要做出一些取舍。
比如使用效果略差一些的國產(chǎn)藥,比如將更多財力集中到一個病狀上。
雖然人人都想將家屬完全治好再出院,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財力可能支撐不下來,甚至最后傾家蕩產(chǎn)治不好病人,最后“人財兩空”。
越是這種情況,就越需要家中那個理智的“女婿”來做決定。
得病看概率,治愈也看概率,女婿的作用,就是最大化考慮治愈的概率。
本章除了教給家屬如何在大病時做決策,還教給了我們?nèi)绾卧诖蟛≈白觥邦A防”。
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是定期體檢+買保險。
定期體檢,雖然可能花錢“遭罪”,最后查不出病來,錢都打了水漂,但是很多病一旦查出來,就可以避免等它嚴重到身體不舒服,甚至到晚期再去治療。
比如癌癥,如果是早期就查出來,就可以花較少的錢去治愈,而等到晚期再發(fā)現(xiàn),不光要花更多的錢,還可能要面臨無法治愈的結局。
一旦到了晚期,很多人才開始后悔:為什么當時沒有提前去做個體檢?
然而,后悔是沒用的,既然知道了癌癥是個概率問題,并且越早查出來就越容易治愈,為什么不現(xiàn)在就動起來,定下一個定期體檢的小目標呢?
作者還提到了要買保險,因為這個行業(yè)一些“狗皮膏藥式”的推廣加上各種被傳不給保的例子,很多人對“保險”是深惡痛絕,覺得這東西都是騙人的。
“狗皮膏藥式”的推廣,是因為這玩意傭金確實不低,但是保險的作用,確實也非常大。
除非遇到那種在投保的時候隱瞞了一些不能參保的病情,絕大多數(shù)人在遇到保險保障范圍內(nèi)的情況時,都能拿到保費。
有了保險以后,再遇到大病的時候,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財務壓力,甚至有些保險能夠做到住院一次“基本不花錢”。
現(xiàn)在很多保險的信息都是公開的,有時間可以自己去網(wǎng)上了解一些相關的政策,給自己買合適的險種,也可以參考本書給出的一些大的方向,去針對性找適合自己的險種。
有了合適的保險以后,就不用怕去醫(yī)院,不用怕查出來自己的錢不夠治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