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三年,音樂圈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本文首發(fā)自公眾號:Yusi音樂審美養(yǎng)成
未經(jīng)允許嚴禁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還有十幾天就是春節(jié)了。而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歲末年終,我們依然要面對的,是毫無準備的離別。就在上周,香港著名作曲家顧嘉輝因病離世,享年92歲。

或許有些年紀小的小伙伴對這個名字沒那么熟悉,但他的作品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
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曲目多達兩千多首,為一個時代注入記憶的基底?!渡虾贰稖婧R宦曅Α贰度f水千山總是情》《鐵血丹心》…他和著名詞作者黃霑的“輝黃”組合,為無數(shù)香港影視劇創(chuàng)作主題曲,用中國傳統(tǒng)曲調(diào)塑造了一個真實鮮活、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陳奕迅尊稱他為“音樂巨人”,香港樂壇贈予他“港樂教父”的稱號。
從顧嘉輝姐姐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獲知,顧嘉輝本人在去世前曾確診感染了新冠,并在醫(yī)院住了一周。

盡管官方?jīng)]有披露具體的離世原因,但我們都知道,在92歲的高齡,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連鎖反應(yīng)。
大疫三年,因新冠離世的音樂家有很多。今天,我們用有限的筆墨記錄下一部分音樂家的名字,表達對這些逝去生命的無限尊敬與懷念。
這些音樂家在病痛中告別
疫情三年,病毒多次席卷古典音樂界,我們失去了很多優(yōu)秀的演奏家、作曲家以及指揮家。
2020年3月18日,法國當代音樂大師、法國小提琴家讓·勒伯因感染新冠離世,享年81歲。
1939年,讓·勒伯出生于法國,也是法國當代音樂界的關(guān)鍵人物,他曾與好友共同創(chuàng)立巴黎八重奏樂團,并于1972年開始在法國國家音樂學院任教。他的小提琴演奏對當代法國提琴音樂有著重大影響。

2020年年底,另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因感染新冠離世,享年86歲。
阿格里奇基金會轉(zhuǎn)發(fā)了傅聰離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

傅聰1934年出生于上海,從小對音樂就有極強的感受力。父親傅雷發(fā)現(xiàn)他在音樂方面有一定潛質(zhì),就送他學了鋼琴。
1955年,年僅21歲的傅聰參加了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并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最終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也成為了新中國首位在該賽事中獲獎的鋼琴家。

傅聰曾自稱為“古典樂的守門人”,看守著古典音樂的經(jīng)典彈法。如今斯人已去,我們只能從他的錄音作品中去尋求他更多的秘密以及時代的痕跡。
半年后,我們又告別了希臘全能音樂人范吉利斯。

他是一位真正的全才,集創(chuàng)作、演奏、音樂制作于一身,組樂隊、玩電子樂,也創(chuàng)作電影配樂,被人們稱為現(xiàn)代的理查德·瓦格納以及電子音樂界的柴可夫斯基。
范吉利斯最廣為人知且備受喜愛的,是他的電影配樂作品。他曾為《烈火戰(zhàn)車》《銀翼殺手》《南極物語》等著名電影作曲,其中《烈火戰(zhàn)車》更獲得了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這也奠定了他作為配樂大師的地位。

2022年5月19日,范吉利斯因感染新冠引發(fā)并發(fā)癥在巴黎去世,享年79歲。
除了古典音樂圈,這三年,爵士音樂界的損失也很大。
非洲著名的爵士音樂家馬努·迪班戈在2020年3月不幸感染新冠,并于24日因病離世,享年86歲。
這是一位在全球都有著極大影響力的音樂人,擅長作曲、填詞和薩克斯演奏。
1972年,憑借一首熱門單曲《Soul Makossa》而享譽全球。值得一提的是,馬努·迪班戈曾在2009年起訴流行天王邁克爾·杰克遜抄襲并且最終勝訴,如今這些往事隨著兩人的離世,也徹底煙消云散。

2020年3月31日,美國傳奇爵士音樂家華萊士·羅尼因感染新冠去世,年僅59歲。華萊士·羅尼曾就讀于伯克利音樂學院,師從“黑暗王子”邁爾斯·戴維斯,從業(yè)生涯中多次獲得格萊美獎,并曾經(jīng)來華進行演出。

2018年,華萊士在北京一天之后的4月1日,美國另一位著名爵士鋼琴大師、音樂教育家埃利斯·馬薩利斯也因新冠并發(fā)癥逝世。
埃利斯·馬薩利斯1934年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從小學習古典音樂起步,學生時代接觸到爵士樂,開始了爵士音樂表演的事業(yè),并于80-90年代走紅美國,成長為20世紀下半葉爵士樂領(lǐng)軍人物,影響了一代更年輕的爵士音樂家。

4月15日,美國又一位爵士大師及中音薩克斯手李·科尼茲因新冠肺炎在紐約一家醫(yī)院去世,享年92歲。
在李·科尼茲的一生中,從業(yè)時間長達75年,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爵士音樂。2008年,他收獲了NEA Jazz Master(美國爵士樂最高個人榮譽獎項)。
2017年,年近90的李·科尼茲還曾受邀來到北京進行演出,給在場的爵士樂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之后的時間里,疫情依然不斷摧殘著原本就脆弱的爵士圈。
2022年3月,日本爵士音樂家、低音提琴演奏家鈴木勳也與我們告別,享年89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爵士樂通過美國駐日軍事基地滲透到日本音樂文化中,作為第一批吸收這種影響的日本本土音樂家之一,鈴木勳開始彈奏爵士低音提琴,成為了日本爵士興起與發(fā)展的見證人,被尊為“日本爵士教父”,也是無可爭議的日本爵士樂壇傳奇。
2019年,鈴木勳曾受邀到深圳參加爵士音樂節(jié)演出,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是很多國人最后一次有機會看到老爺子的現(xiàn)場演出。

當然,除了古典和爵士圈,疫情三年,我們也告別了很多流行樂壇的音樂人。
美國著名民謠歌手、音樂創(chuàng)作人約翰·普萊剛剛在2020年1月拿到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4月份就因感染新冠去世,享年73歲。
英國知名樂隊Arrows主唱兼貝斯手艾倫·梅里爾曾在上世紀70年代憑借一首《I Love Rock'n Roll》轟動樂壇,也因新冠離世,享年69歲。
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卡洛斯·馬林,經(jīng)常在《悲慘世界》《美女與野獸》等大型歌劇中擔任男主角,近些年來贏得了世界眾多觀眾喜愛。2021年12月,也不幸感染新冠在英國逝世,年僅53歲。

如今,除了顧嘉煇之外,我們也送別了一批中國本土的音樂人和老一輩藝術(shù)家。
2022年12月26日,著名演員謝芳的丈夫、原中國歌舞劇院原歌劇團團長張目去世,享年92歲。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國家一級演員的身份,他還是一名歌唱家。
2022年最后一天,著名黃梅戲作曲家、黃梅戲音樂創(chuàng)作泰斗時白林因新冠感染引發(fā)嚴重肺炎去世,此前,他剛剛過完95歲生日。
而被譽為“藏漢和聲第一人”的作曲家羅念一在新年第二天也因新冠去世,永遠離開了我們,獨留他的代表作《洗衣歌》旋律在大眾腦海中回響、盤旋。

音樂家們在險境中堅守
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局面,我們難免會變得悲觀、沮喪。
但好在依然有音樂家在險境中堅守——他們或許也經(jīng)受著疫情的考驗、面臨著病痛的折磨,卻憑借對音樂的熱愛,想盡各種方法站上舞臺,為我們帶來令人動容的演出,帶來美妙的樂曲。
上個月初,許久未露面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終于再一次出現(xiàn)在了公眾面前。
87歲的他頂著一頭白發(fā),坐著輪椅指揮日本齋藤紀念樂團為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若田光一直播演奏了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

上個月,坂本龍一同樣帶病舉辦了一場線上音樂會。
很多人都知道,2014年,坂本龍一確診咽喉癌;八年后的2020年,他又確診直腸癌。如今,他的癌細胞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肝臟、淋巴和雙肺,在過去的兩年里,他一共接受了六次手術(shù)。
這是一場被粉絲稱為“告別”的音樂會。在現(xiàn)場的演奏視頻中,我們的確能感受到坂本龍一消瘦的身體在盡力支撐錄制,雖然飽受病痛折磨,但演奏水準依然有力而沉穩(wěn)。

而與此同時,更值得欣喜的是,古典音樂的演出市場正在復蘇。
1月5日,古典音樂網(wǎng)站Bachtrack發(fā)布了2022年的各項年度統(tǒng)計。
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的一整年里,美國、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各國共舉辦了超過1.4萬場音樂會、9000場歌劇表演以及近4000場舞蹈表演。
盡管比起2019年,活動數(shù)量還是減少了約20%,但顯然,古典音樂界市場熱度正在逐步回升。

我們可以通過去年最繁忙的音樂家和古典樂團來直觀地感受一下。
2022年演出場次最多的指揮家是來自拉脫維亞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去年一整年共指揮了114次,而他在2019年的這項數(shù)據(jù)是131次,幾乎差距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復蘇之后,女性指揮家的表現(xiàn)要比前些年好很多。在最繁忙的100位指揮家中,女性指揮家已經(jīng)占據(jù)了12位(十年前只有1位)。
而在鋼琴演奏者的演出場次排名中,王羽佳排名第一,也是10位音樂家中兩位女性之一。
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頻次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共有111場演出,與2019年的125次差距不大;費城交響樂團在2022年的演出場次為112次,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99次。
通過以上種種現(xiàn)象,我們有理由相信:2023年,我們在不斷告別中迎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