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生活智慧》:壹、學天篇:06、入則孝,出則弟 | 曾仕強
學天第一
入則孝,出則弟
?
子曰:“弟子①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③?!?/p>
主旨
孔子主張修德為先,除此之外,還要利用時間求取學問。
注釋
①“弟子”指為人弟妹或子女的后生晚輩。
②“泛”是廣泛、普遍的意思。
③“文”指詩書六藝。
今譯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恭敬長上,言行謹慎有誠信,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踐之余,還要盡量利用時間來學習詩書六藝。”
引述
中國人說天,含有地在內(nèi);說男,也包括女在內(nèi)。弟子即弟妹或子女,是一種通稱。在家里合理孝順父母,出外時應該尊敬長輩或年齡較大的長者。做起事來,務求慎始善終,有頭有尾地謹慎小心。待人接物,必須講求誠實,以建立良好的信用。對一般人和藹、有禮貌;對品德修養(yǎng)良好的人,要多親近、多請教。為了增進上述這些素養(yǎng),還應該盡量利用時間多讀書,多明白其中的道理。知行合一,才能夠合理地調(diào)整和改善自己的所作所為。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并不是“文”沒有“行”重要,而是真正的有效學習,應該是“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一邊實踐仁德,一邊學習其中的道理,自然有更為深入的領(lǐng)悟?!拔摹敝冈姇嚨容^為艱深的學問,最好在學會一般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能之后,才來學習?,F(xiàn)代人在這方面的次序,有很多是顛倒過來的,以致有一些知識,卻反而缺乏常識。
自我要求
(一)生活的方式可以變,生活的原則不能變??鬃铀f的孝悌、謹信、親仁、學文,基本上都不應該加以改變。
(二)謹慎和誠信,是一個人在人群社會立足的必要條件。只要有一樣出現(xiàn)偏差,便會產(chǎn)生很大的遺憾。最好從小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終生不要有絲毫疏失。
(三)只要有時間,就應該用來學習,以增進自己的實力?,F(xiàn)代倡導終生學習,最好是學習有用的道理,而不是學那些增加感官刺激的新奇事物,害己也害人。
建議
把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當做終生不渝的原則。德本財末和德本才未,最好細心加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