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老戲骨宣傳作品,僅有一條轉(zhuǎn)發(fā),流量究竟是什么?
無意間看到了這樣一條微博,演員劉立偉自薦了由其導(dǎo)演的兒童雜技劇《吳橋娃娃》,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轉(zhuǎn)發(fā)1條(本人貢獻(xiàn))、評論3條、點贊9個。

單聽劉立偉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會覺著陌生,搞不清楚到底是何許人也。劉立偉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xué)院話劇表演系,參演過1994年版《三國演義》和1998年版《水滸傳》,出道年限超過了28年,也算是一位老戲骨了。其最為廣大觀眾所熟悉的角色,應(yīng)該是《風(fēng)箏》中的軍統(tǒng)四哥徐百川了,雖從未大紅大紫,但大家卻頗為臉熟。盡管一直默默無聞,但萬萬沒想到,劉立偉發(fā)文推薦自己的作品,居然如此無人問津。

羅晉、孟美岐同一天上熱搜
有意思的是,前幾天羅晉刪除有關(guān)《天下長河》的微博時,似乎與片方鬧得很不愉快,據(jù)說原因是對方利用唐嫣惡意炒作,而且炒作內(nèi)容還上了熱搜?;蛟S是個人的關(guān)注點有些跑偏,對這件事本身并不感興趣,而是注意到了熱搜的由來。長久以來,買熱搜的說法始終存在,但又實在沒有真憑實據(jù),故而難以實錘。這次羅晉因惡意炒作與片方不和,豈不是間接指出熱搜出自片方之手,在某種意義上,幾乎等同于坐實了買熱搜的坊間傳言。

不過這依舊不是重點,在羅晉登上熱搜榜首的當(dāng)天,孟美岐也上了熱搜,原因是翻跳了韓國女團(tuán)(G)I-DLE的《nxde》。至于(G)I-DLE,簡而言之,就是宋雨琦所在的偶像團(tuán)體。平心而論,除了韓粉,國內(nèi)很少有人知道(G)I-DLE的存在,作品就更鮮為人知了。在此前提之下,孟美岐竟然因為翻跳了《nxde》而登上熱搜,著實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放到平日里,或許無人在意,可只要琢磨透了羅晉發(fā)飆的深層次原因,孟美岐這次的熱搜就顯得異常尷尬了。

或許粉絲會說,孟美岐之所以能夠上熱搜,源于其自身擁有極高的流量。但是在個人看來,非也,起碼在娛樂圈,流量高代表不了受歡迎程度。準(zhǔn)兒而言,流量即錢流,說白了,粉絲愿意為藝人氪多少金。氪金的多寡決定了流量的高低,粉絲的數(shù)量不夠,可以雇傭營銷號、水軍造勢,實在不行就直接買,不然微博上幾千萬乃至上億的粉絲從何而來?
充滿謊言與墮落的流量
在商言商,資本謀取盈利無可厚非,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流量藝人的出現(xiàn),幕后實則是一種營銷模式的興起,這種營銷模式習(xí)慣于造假,而且將造假行為包裝得理直氣壯。若要質(zhì)問某某藝人,大抵會得到這樣的回復(fù),別人都這么干,不要刻意針對。如此一來,問到任何一位藝人,皆是這套說辭,繼而變成了法不責(zé)眾。

當(dāng)然了,造假只是第一步,賺錢才是根本。為了謀求暴利,巧立名目哄騙粉絲非理性消費,以肖戰(zhàn)的單曲《光點》為例。原本一人一張即可,可偏偏有人噱頭頻出,以“點點滿月了”、“點點開五指了”為套路,慫恿粉絲反復(fù)購買。正是在各種花言巧語之下, 《光點》的銷售額一路攀升至1.6億,秒殺了一眾家喻戶曉的大牌歌手。

也許有人會說了,粉絲有錢愿意買,這是個人自由。其實道理很簡單,好比小孩子喜歡吃糖,大人一定會加以制止的。凡事要講究一個適可而止,否則難免會玩物喪志,癡迷劉德華的楊麗娟便是例子。但楊麗娟絕非個例,在粉絲的群體中,這樣的人不勝枚舉,只是沒有被大眾看到罷了。為了追星,債臺高筑者比比皆是,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令人唏噓的是,其中很多人的違法所得,還是被揮霍在流量藝人的身上。
結(jié)語
退一步來說,當(dāng)前這種類型的流量,對娛樂產(chǎn)業(yè)本身也是一種傷害。大眾看不到劉立偉這樣的演員,相當(dāng)一部分原因在于,營銷號、水軍只會去吹捧流量藝人。大多數(shù)人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往往只能隨波逐流,鮮有人會去關(guān)注沉默寡言之人,畢竟其沒有發(fā)聲的渠道。

說流量即原罪是過于武斷了,流量也有好壞之分,但建立在造假、玩物喪志基礎(chǔ)之上的流量,一定是不可取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