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過心流狀態(tài)的智者,都活在了時間之外。
《當下的力量》中有句發(fā)人深省的話:時間一點也不珍貴,因為它僅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為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nèi)的那一點,即當下。
實際上當下才真正珍貴。
你越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
你就會越多的錯過當下。
沒有任何事可以發(fā)生在過去,
所有的事情都發(fā)生在當下,
也沒有任何事情會發(fā)生在未來,
所有的事情都只發(fā)生在當下。”
這段話怎么理解呢?黑塞的《悉達多》給出了完美的答案。只不過悉達多是通過一條河了悟了時間的秘密。

悉達多看到一條河,河水不停的奔流,卻又總是在這里,雖每時每刻都是一個樣,卻在每個瞬間都是新的。
意思就是,時間的河流看似呈橫向的線性發(fā)展,這其實只是頭腦思維創(chuàng)造的幻覺,而真相是一切只存在于當下,且每個當下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的人生,看似是一條河。
幼年的悉達多,壯年的悉達多,以及年老的悉達多,好像被時間串聯(lián)起來的,其實只是被虛幻的而非真實的事物(時間)分開了。

人如果從頭腦消除了時間的幻象,就會頓悟過去的你,現(xiàn)在的你,以及未來的你,是同時存在于當下的,生命的質(zhì)量不在于橫向活了多少歲,而取決于縱向的深度。
所以當我們能不思考于過去,也不憂慮未來,只是全然沉浸于當下的發(fā)生時,就會活在時間之外,也就是無時間的狀態(tài)。
所以那些全神貫注投入當下的智者們,經(jīng)常體驗到忘我,忘記時間存在的心流狀態(tài),也叫福樂狀態(tài)。
所以人一旦能將時間從思維中抹掉,人生便活在了圓滿狀態(tài)。
但我們想一下,世界上一切的痛苦,折磨和恐懼不都來自于時間嗎?

我們總是對當下感覺不滿,于是拼命努力,從時間中追求所謂的圓滿,
我們總以為,只要未來生活變得如何,
就會獲得解脫。
只有未來擁有了什么,才能感到幸福。
其實這都是在用未來的期待來逃避當下,越抗拒當下,反而痛苦加倍。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接納當下,從當下獲得圓滿意識。
悉達多的身心探尋之旅,也是從內(nèi)心的不滿開始的,從一個尊貴的婆羅門之子,擁有榮華富貴卻內(nèi)心焦渴,
年少離家,做沙門苦行,在叢林中懺悔克己,又在世俗中沉淪欲望,他用一生來追逐所謂的圓滿,最終歷經(jīng)千帆后頓悟

悉達多開悟后說:“世界并非不圓滿,世界并非徐緩地行進在通向圓滿之路,不,世間的每一瞬間皆為圓滿。
我不再將這個世界與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圓滿世界比照,而是接受這個世界,愛它,屬于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我們不再以狹隘的眼光去定義幸福,而是學會臣服,就會發(fā)現(xiàn)宇宙給我們的,比我們原本想抓取的要多得多。
當我們不再期待執(zhí)著于某個特定的結果,而只是享受過程時,就已經(jīng)在心流的福樂中。
當我們以圓滿之眼,去看這個世界,會發(fā)現(xiàn)一切發(fā)生皆圓滿,如果你還對現(xiàn)狀不滿,只能說明,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有問題,認知沒有打開。
所以說一萬遍活在當下,不如讀一讀《悉達多》這本身心開悟啟蒙書,是諾貝爾獎得住黑塞的代表作,心理學家榮格,社會學家李銀河等大咖都是其粉絲,某瓣評分9.4,值得一讀
幫你拔高格局,滋養(yǎng)身心,蛻變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