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純楷站臺助威,東風本田力推CR-V銳·混動e+為哪般?

引言:CR-V銳·混動e+吹響了Honda電動化反攻的號角。鄭純楷潘建新們,2021開局已然為此作出了,畢其功于一役的奮進姿態(tài)。
“深圳是一座具有創(chuàng)新基因和科技之城,選擇在這里舉行CR-V銳·混動e+深度技術品鑒會,也表達了東風本田在電動化戰(zhàn)略新時代,跑出加速度的決心!”
日前,東風本田在深圳連著舉行了幾輪的全國大型媒體試駕活動,并且還特邀了相關的專家學者共同品鑒交流。
東風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鄭純楷、副總經理潘建新以及楊新強等領導,悉數到場共同為此次活動加油助威。

樂逗汽車注意到,在筆者參與的那輪試駕中,潘建新副總不僅大早上的親臨會場給大伙兒作講解,發(fā)車儀式上其還親自當起了“旗手”,給每一輛駛出的試駕車搖旗開道。
為了CR-V銳·混動e+此輪大型試駕活動,東風本田的領導們從上到下,也是蠻拼的。并且,日方領導尤其技術人員也來了一大波。
顯而易見,東風本田對CR-V銳·混動e+寄予厚望。
在正式聊CR-V銳·混動e+這款車的試乘試駕感受之前,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為什么是CR-V銳·混動e+
關注東本的人大都知道,年初才上市的CR-V銳·混動e+是東風本田、以及Honda品牌在華推出的首款,新能源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為什么選擇CR-V進行插電?
而不是一款別的燃油車型,甚至本田技研的全新電動化平臺下的新車型?

樂逗汽車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來看待這一現實問題。
其一、包括本田、豐田等在內,日系車企骨子里其實原本堅持的是,走“常規(guī)油電混動+氫能源”的路線。
即中短期HEV就可以了(本田i-MMD混動技術對應的銳·混動,已經非常的節(jié)油環(huán)保),長期來看氫燃料汽車不僅是日本車企、也已經是業(yè)界的普遍共識。
所以就造成了,前些年在一眾國產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狂飆突進發(fā)力新能源的時候,本田、豐田、大眾等傳統(tǒng)車企跨國巨頭,在華錯過了第一輪市場紅利和先發(fā)優(yōu)勢。
近兩年才開始急速調整戰(zhàn)略方向,積極跟進以PHEV、EV為主導的新能源路線。
所以本田們的電動化平臺下的“純正”新能源車,不是沒有,但要真正引入國產落地,少則也仍需一兩年、甚至兩三年時間。

但眼下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正如火如荼、且已經進入到后補貼2.0時代。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合資品牌必須加速進場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大眾途觀、本田CR-V、雪鐵龍?zhí)煲?、標?008,以及接下來還將登場的豐田RAV4,新能源PHEV版本無一例外都是“油改電”而來。
當然,每家改的情況和誠意,不盡相同。
對此,潘建新也毫不避諱,CR-V銳·混動e+是本田汽車在世界一流新能源技術,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政策之間找到的最佳結合點。
核心動力系統(tǒng)技術層面,CR-V銳·混動e+與常規(guī)油電混合CR-V銳·混動一脈相承,把動力電池容量做大、及對應的控制系統(tǒng)等進行配套升級即可。
難度指數對于本田技研來說,太小兒科。

可以肯定的是,“油改電”而來的CR-V銳·混動e+只是一個開路者,“混”的好的話接下來本田將加速向中國市場,導入新一代全新電動化平臺下的新能源車型。
其二、迫于時間及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本田在內的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投放的第一代PHEV新能源車型,普遍就在燃油版車型基礎上開放而來。
這不難理解,也無可厚非。
就東風本田來看,旗下暢銷的轎車、SUV車型那么多,為何偏偏選中CR-V來插電試水?
潘建新在講話中也專門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引入中國市場17年以來,CR-V迄今累計在華銷量突破了220萬輛,是東風本田乃至Honda品牌,最炙手可熱且久負盛名的明星車系。
選擇拿它當拓路先鋒,彰顯了東風本田全面擁抱和發(fā)力新能源的決心和魄力。
當然,成功的概率也最大!

此處筆者想補充說明的是,既然是“油改電”而來,底盤下方要增加動力電池包的較大空間,所以底盤較高的SUV無疑比轎車更加合適。
放眼東風本田旗下SUV產品線,從小到大XR-V、CR-V、UR-V,綜合插混車的成本售價及用戶群體,中高端的車型更能承載得住。
試想,有多少人愿意花20萬元左右的價格,買輛插電板的小型SUV?
燃油版的UR-V是中型SUV,售價門檻本來就已經在25萬及往上走,插電PHEV版本售價大概率得30甚至35萬元往上。
受眾面無疑比CR-V窄的多得多。

唯有CR-V進行插電,25-30萬元價位區(qū)間,比較契合諸如上海、深圳、廣州等限牌城市,中產階級對品牌及價位的需求。
CR-V銳·混動e+究竟怎么樣
搞清楚了上述為啥是CR-V進行“插電”混動的問題,我們再來淺談一下此番CR-V銳·混動e+的試乘試駕初步感受。
先說結論:超出預期,的確“混”的挺好,開起來、坐起來的的舒適度,很本田很CR-V。
一如前面所言,同大眾途觀等同級友商的競品車型來看,CR-V銳·混動e+開起來的平順度、靜謐性,以及乘坐起來的舒適感,的確有其優(yōu)勢。

不信你也可以拿燃油車版本來類比。
為啥本田旗下的CR-V、雅閣能夠分別雄踞,合資品牌SUV、轎車相應細分市場的霸主地位,歸根結底拋開所謂的品牌等層面因素來看,“的確很好開、開起來坐起來也的確挺舒服”,開過你就知道那種感覺。
結合CR-V銳·混動e+這臺車,其動力系統(tǒng)采用的是2.0L阿特金森自吸發(fā)動機,匹配的是雙電機+E-CVT變速箱,相較于競品的渦輪增壓(帶T)發(fā)動機、AT自動甚至DCT雙離合變速箱,理論上就存在先天平順性的優(yōu)勢。
實際開起來,CR-V銳·混動e+無論EV純電,還是HV油電混動,抑或是SPORT運動模式下的油電混動,動力輸出的平順度非常值得稱道。
聲噪方面,運動模式下能感知到發(fā)動機工作的聲音外,其它模式的確很接近EV電動車。
至于PHEV插電混動最大的優(yōu)勢點,可以充電可以加油沒有里程焦慮外,較高的純電續(xù)航里程使得城市日常上下班代步,基本就可以只用電,節(jié)油效果極為明顯,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官方數據顯示,CR-V銳·混動e+充滿電綜合工況可以續(xù)航85km,北京理工大學工程師們經過實測發(fā)現,其無論是在城市道路還是高速路用車場景下,真實續(xù)航依舊能夠做到七十多公里的水平。
足見官方標識的純電續(xù)航還是非常真實可靠的。
至于新車的油門、制動腳感,也非常線性,方向盤手感不錯轉向力度適中比較沉穩(wěn),這些疊加在一起,造就了CR-V銳·混動e+依舊是一臺“很好開、開起來很順暢舒適的車”。
此外,從乘坐者的角度來看,座椅非常柔軟舒適,尤其后排座椅給人驚喜!
原本以為由于后排座椅下方布局有動力電池,使得后排座椅坐姿會相較燃油版高出不少,理論上后排乘坐舒適性會大打折扣。
但坐進實車后發(fā)現本田汽車的工程師們,的確將其對空間利用和人機工程學的優(yōu)秀設計基因,傳承的很到位。

很舒服,通過優(yōu)化座椅的設計(座椅降低坐墊非常柔軟),抵消了下方動力電池上凸帶來的不利影響。
后備箱部分也有類似的設計小心思,化腐朽為神奇,空間設計方面本田的確有它的一套。
樂逗觀察:
無需諱言,此番短暫的試駕體驗,讓筆者初步感受到了CR-V銳·混動e+的產品魅力與誠意。
盡管有些姍姍來遲,但是金子終會發(fā)光。
在后補貼時代,雖說國內的新能源車市競爭依舊極為激烈,從自主到合資再到新勢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一如潘建新所強調的那樣,補貼退去真正考驗產品力的時候到了。

就CR-V銳·混動e+重點瞄準的深圳、上海等限牌城市來看,東風本田力推的這款新能源PHEV車型,要品牌有品牌要產品力有產品力,關鍵還能符合政策要求“可上綠牌”。
在相應的細分市場殺出一條路分得一杯羹,目測基本條件成熟。
不過考慮到當前新能源車市、尤其PHEV插混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CR-V銳·混動e+能夠給東風本田帶來的直接市場增量,估計較為有限。
燃油版一年能賣二十多萬輛,CR-V銳·混動e+能月銷量破千就已經非常難得,要是能沖到兩三千臺基本也就到頂。
但相較于“量”上的拉升作用,CR-V銳·混動e+所要承載的大任,是東風本田乃至Honda品牌在華的電動化轉型。

Ta能一炮打響獲得成功嗎?
鄭純楷潘建新們,2021開局已然為此作出了,畢其功于一役的奮進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