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拍10部片,拿下雷軍1億預算,他是如何做到的?
抖音上有一位廣告圈大佬。
經常發(fā)怎么拍廣告的短視頻。
比如怎樣拍奢侈品廣告之類的。
視頻中,這位大叔代替漂亮模特真人出鏡。
第一眼看很搞笑,再看就覺得很厲害。
因為除了主角不正經,別的都特別正經。
畫面、語言和音樂都搭配得很好。
這些視頻大多都是他用一部手機搞定的。
如果把視頻中的大叔換成漂亮模特。
就可以當國際品牌的廣告大片了。
這位大佬給公司拍攝廣告有三條原則:
第一、預算低于100萬的片子不接;
第二、只和直接拍板的人談,有中間商的不接;
第三、一年只拍10部片。
底氣背后是實力。
他的公司只有5個人,連續(xù)四年制作了四條春晚廣告。
拿下雷軍1個億的廣告預算。
除了小米,騰訊、網易、360都找他們做過廣告,不止一次。

這家公司在業(yè)界很有名,輕松年賺一千萬。
據說把速度和扁平化管理做到了極致。
導演既是創(chuàng)作者,也是24小時開機的客服。
客戶有需求,導演直接溝通。
客戶那邊對接的也是能直接拍板的人,所以效率極高。
我特別感慨。
廣告行業(yè)絕對是紅海。
競爭激烈,刺刀見紅。
大公司拍廣告一般根本不會考慮小廣告公司。
他們會首選那幾家頂級廣告公司。
這里有一個職場潛規(guī)則。
找頂級廣告公司,即使沒拍好,決策人也不會擔責任。
大家不會說廣告公司選錯了,只會說這次廣告沒拍好。
找小廣告公司,如果沒拍好,就會有人質疑。
你為什么不選一家大公司?
是不是收回扣了?
這位大佬的小廣告公司能接到大公司的業(yè)務。
原因之一就來自他定下的原則——只和直接拍板的人談。
能對預算超過100萬的廣告直接拍板的人。
往往位高權重,說一不二,不怕質疑。

當然打鐵還要自身硬。
這家小廣告公司能脫穎而出,還這么硬氣。
還因為人家確實有絕活,能拍出好作品,導演還很拼。
所以他們就能輕松拿下百萬起步的訂單。
甚至不是他們去投標。
而是反過來,他們篩選客戶。
一年就拍10部。
來得慢了,那不好意思,只能等明年。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
為什么有些人賺錢很容易?
道理很簡單。
世界上大部分的競爭都是50到80分。
你做到120分,處處是機會。
當然方向也很重要。
你必須在能影響企業(yè)收益的方向努力。
說得直白一些,就是離錢近的方向。

廣告就是這樣的方向。
一條好廣告,能提升銷量,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直接影響公司收入。
早些年,央視很多廣告標王銷售翻好多倍,靠的就是黃金時段的廣告。
不少戰(zhàn)略咨詢公司收費經常幾百萬起。
為什么,也是同樣的道理。
好的咨詢決定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直接影響企業(yè)的未來和收入。
公司自然愿意花大價錢。
所以只要做到兩點,賺錢就很容易。
第一、方向選對,選離錢近的方向。
如果你選的方向和公司收入不直接掛鉤,或者影響不大。
那么即使你再努力,大幅提升收入也很難。
第二、做到120分。
有個說法叫茍且紅利。
茍且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馬虎、敷衍。
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
但好多人都是裝的,其中有大量的茍且者。
那些上班摸魚、躺平的都是這類人。
你只要稍微比他們往前一點點,努力一點點,專注一點點,負責一點點。
你就能因為他人茍且而享受到紅利,也就是茍且紅利。
選擇方向是戰(zhàn)略,做到120分是戰(zhàn)術。
戰(zhàn)略上高度重視,戰(zhàn)略上勤奮努力。
這兩點聽著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能做到的少數人,賺錢容易不是應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