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式進入Apple Silicon時代,M1系列設(shè)備大盤點和選購建議

真正會被蘋果吸引到的只有兩種用戶:對數(shù)碼科技完全沒興趣,只想使用方便的主流用戶,以及最硬核的科技迷。
因為前者來講,不需要探索什么“科技知識”就可以感受到蘋果的美妙體驗;后者呢,則是會在深入研究后被蘋果的技術(shù)理念和探索所吸引。
現(xiàn)在Apple Silicon的兩年過渡期已經(jīng)快到了,等Mac Pro正式發(fā)布就是蘋果全面轉(zhuǎn)向Apple Silicon的時代了。這兩年里蘋果的M1已經(jīng)發(fā)展到M1Ultra這個巨無霸,那么現(xiàn)在也可以聊一聊Apple Silicon的各個產(chǎn)品,以及適合新手的選購問題了。
本篇內(nèi)容主要是面向想要嘗試或升級Apple Silicon的朋友的,如果你已經(jīng)是十分熟悉Mac平臺的硬核科技迷,那么就當盤點來一起回顧一下這兩年來Apple Silicon的發(fā)展吧。
首先是一切的開端:M1處理器
率先搭載M1處理器的Mac產(chǎn)品有三大類,Mac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幾個月后蘋果又發(fā)布了iMac24。這樣M1處理器就是囊括了蘋果的全部的入門和主流級產(chǎn)品線了。從這里其實可以看出來一個特點:幾乎每個價位上都有Mac臺式機和MacBook那筆記本可以選擇,配置還都差不太多。。。似乎蘋果就是在讓用戶來糾結(jié)到底是選擇臺式機的Mac還是移動端的MacBook一樣。
所以這里也不在制造焦慮了,直接先說結(jié)論:對于第一次接觸Mac的用戶來講,不建議選擇性價比應該是最高的Mac mini
Mac mini
Mac mini是Mac陣營中一直非常受歡迎的產(chǎn)品,M1加持的Mac mini更是直接解決了功耗和發(fā)熱的問題,現(xiàn)在的Mac mini體積輕巧,性能強大,搭配靈活,價格也十分具有性價比。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Mac mini是非常適合用來體驗macOS的入門產(chǎn)品。
但實際上蘋果的Mac系統(tǒng),不單單只是macOS,或者M1的硬件,而是包含了顯示系統(tǒng),鍵盤,妙控鼠標,觸控板,音響系統(tǒng),攝像頭等等的一個綜合的整體。對于普通人來講,使用 Mac并不需要去了解硬件知識,電腦術(shù)語,硬盤分區(qū)等無聊的問題,電腦也是拿來開機就直接用就好了,甚至小孩子也可以拿來就用。
但Mac mini需要你自己去購買顯示器,鍵盤鼠標音響,自己去連接,安裝和配置。這對于Mac老用戶來講搭配靈活性價比高,使用起來隨心所欲。但對于想體驗macOS的新用戶來講,Mac mini卻只是在賣硬件了。如果外圍配件沒有購買到合適的,那么Mac系統(tǒng)的顯示,觸控,音響等優(yōu)勢,以及即開即用全盤兼容的體驗是根本體驗不到的。其中比較關(guān)鍵的顯示器更是一個大問題,好的顯示器太貴,普通的顯示器又無法體驗到Mac的顯示優(yōu)勢。
當然這些可以通過購買全套蘋果自家配件來解決,也就是“氪金”,比如搭配購買妙控鍵盤,妙控板和Studio Display顯示器,但這樣整體價格會比較“離譜”,一個顯示器就已經(jīng)能買兩個Mac mini了。
所以對于想嘗試Mac系統(tǒng)的用戶來講,如果你想買臺式機Mac,那么請選擇iMac24。Mac mini還是留給更專業(yè)一些的玩家吧。實際上在蘋果官網(wǎng)Mac mini的介紹頁面上也可以看出,Mac mini雖然是“mini”,但定位卻很“Profession”,搭配的顯示器也是專業(yè)級的Studio Display,甚至多臺顯示器。使用場景也是描述為“辦公桌化身強大的工作站”的家庭辦公室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數(shù)字藝術(shù)和標牌等應用場景。
選購方面,首先Intel芯片版本雖然還沒有下架但完全沒有購買意義了。推薦選擇的配置為最低配8+256版本以及16+512的高配版本。Mac mini作為臺式機可以比較方便的外接移動硬盤所以就沒有特意推薦更大容量硬盤的版本了
既然是由臺式機開始,那么就繼續(xù)聊iMac24吧。
和Mac mini的頁面著重表達專業(yè)性能不同,蘋果對于iMac24的定義,從一開始就很明確了:與你的生活如此相融。強調(diào)多彩設(shè)計,簡潔外觀和即插即用。iMac24的使用場景也是家庭日用,辦公,甚至適合孩童使用。
Mac mini強調(diào)了M1在生產(chǎn)力應用的強大性能,而iMac24則展示這個效果無比出色的4.5K屏幕以及支持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頻的6揚聲器系統(tǒng),高清的攝像頭和錄音棚級別的麥克風。這都是說明iMac24是適合主流用戶的一部臺式機Mac。如果你想買一部Mac臺式機入門,那么iMac24才是更合適的選擇。尤其考慮到這塊顯示器的效果和同等級顯示器的價格因素,iMac系列其實一直都有“買顯示器送電腦”的美譽的。
iMac24發(fā)售其實也有快一年了,屏幕效果以及實際使用的口碑都相當不錯,適合所有普通用戶。選購方面,如果準備選擇iMac24作為你的唯一的電腦或者主力機,那么這里更推薦直接上16G內(nèi)存。畢竟這是一部并不是太方便單獨作為顯示器使用,但屏幕效果卻非常優(yōu)秀的一體機。筆記本和Mac mini如果性能不足還可以作為便攜或mini設(shè)備用作專用,但一體機如果性能不足就有些難辦了。。。更大的內(nèi)存有助于讓這部iMac24可以更“耐用”一些。
推薦還是要么最低配置并升級為帶有Touch ID的妙控鍵盤,有網(wǎng)線連接的話就升級帶網(wǎng)口的電源適配器;然后其他配置直接上完整版M1,更推薦16+512版本,iMac24搭配擴展塢也不算太好看,所以16+1T,16+2T也都是可以選擇的。并且全部配置都建議選配妙控板,沒有妙控板的Mac真的是不完整的。
最后說一句題外話:Mac系統(tǒng)的SSD性能非常強,并且大容量的硬盤空間對Mac系統(tǒng)的使用來講會非常舒適,而如果硬盤不足即使使用外接硬盤也會非常影響使用體驗,外接硬盤其實更多是權(quán)宜之舉。所以如果有更大的硬盤的需求那么可以適當增加硬盤容量的選擇。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 13
M1芯片最成功,也最受好評的應該就是這兩款MacBook了,其中MacBook Air的好評度還要更高。
作為兩款“舊瓶裝新酒”的典型產(chǎn)品,能獲得這么多美譽完全是靠著M1的硬實力贏來的,也是將M1芯片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完美的產(chǎn)品。估計在M1之前,沒有任何人會相信現(xiàn)在就有筆記本可以實現(xiàn)18-20小時的不虛標的實實在在的續(xù)航能力吧!然后這臺筆記本還擁有5800U/11370H+MX450的性能,并且在電池續(xù)航時性能毫無劣化,還保持了輕薄本的體積大小,同時還能做到幾乎無噪音,甚至無風扇的設(shè)計吧!最離譜的是這樣的電腦并不昂貴,入門版本甚至只要6000~7000元,卻有著遠超這個價位任何電腦的精湛做工和效果極為優(yōu)秀的屏幕表現(xiàn)。
尤其是MacBook Air,從出道就是巔峰,直到現(xiàn)在都是一款現(xiàn)象級的筆記本,顛覆了幾乎所有人對筆記本電腦的固有印象。
直接說選擇建議吧,選購的糾結(jié)一般在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 13選哪一款上面。兩者的區(qū)別主要是MacBook Pro 13擁有一個風扇,在持續(xù)高性能的應用時可以有更好的性能表現(xiàn)。這也是等于人為給Pro產(chǎn)品更高的性能等級了,但相對來說,MacBook Air則可以完全無風扇運行,是另一種絕佳的體驗。
至于其他的,MacBook Pro 13會多2小時續(xù)航,但Air續(xù)航已經(jīng)有18小時了,無傷大雅。再有就是屏幕亮度MacBook Pro 13為500nit,Air為400nit;以及讓人又愛又恨的Touch Bar了。這些對體驗并不會有決定性影響,更多是提高Pro13的附加價值了。具體選擇方面非常容易:如果你看不懂這些參數(shù),請直接選擇MacBook Air。如果你看得懂“持續(xù)高性能應用”,那么請酌情考慮MacBook Pro 13———或者更簡單點,你要想要16G內(nèi)存就買MacBook Pro 13.
配置方面MacBook Air建議標配的8G內(nèi)存版本,256G硬盤雖然不大但對于Air的應用范圍來講也勉強夠用。需要512G版本則可以直接選擇8核心GPU的標配版本,不是說差別很大,而只是因為和7核心GPU版本差價只有300不升級白不升級(笑),就沒必要特意定制了,直接買有現(xiàn)貨的標配即可。
至于16G內(nèi)存的MacBook Air則沒有太大必要,因為真能用滿8G內(nèi)存的應用,大多數(shù)也都是“持續(xù)高性能應用”,本來也不算很適合MacBook Air的使用場景的。
MacBook Pro 13的配置建議剛好相反,如果你覺得8G內(nèi)存也夠用了就沒必要買MacBook Pro 13(強烈不建議為了Touch Bar去買Pro)。所以Pro 13的配置就是16+512,僅此一款。
原因很簡單,8G沒必要買Pro,256G硬盤也沒必要上16G內(nèi)存,然后16+1T的價格已經(jīng)幾乎和MacBook Pro 14入門版一樣了,而兩者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太明顯了。
M1Pro和M1Max
然后就是讓頂配MacBook Pro 13變得毫無購買意義的產(chǎn)品了:M1Pro和M1Max這兩個性能猛獸。搭載在MacBook Pro 14和MacBook Pro 16上。
其中MacBook Pro 14也是個人使用的產(chǎn)品,如果說MacBook Air顛覆了人們對輕薄型筆記本的固有認知,那么M1Pro和M1Max的MacBook Pro 14/16則是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于輕薄全能型筆記本的任何固有印象:
以往我們以為的全能本:2cm左右厚度,1.8~2.2Kg重量,一個SDR屏幕,擁有90W到180W左右的散熱能力和與之相襯的硬件性能;用電池供電時性能明顯下降;電池=UPS,續(xù)航等于沒有;因為體積較小,發(fā)熱和噪音十分明顯,滿載噪音更是起飛。簡單來說就是一部帶UPS不間斷電源的,帶有一個SDR屏幕的,發(fā)熱和噪音都十分明顯的小型ITX系統(tǒng),隨時需要插電源算什么移動端。
那么MBP24/16又是什么樣?1.6cm左右的厚度,1.6~2.1kg重量,可能要領(lǐng)先業(yè)界到2年以后的miniLED,完美回放HDR的原生10bit屏幕,40W~70W左右的功耗但卻是擁有頂級平臺的性能,電池供電性能完全不變,17~21小時的續(xù)航能力,發(fā)熱和噪音微乎其微。簡單來說就是,這才叫筆記本電腦。
具體的性能如何其實并不需要多說什么了,反正日常做什么風扇都不熱,給人感覺就是機器做什么都不費勁。。。和M1相比的話就是CPU性能翻倍,內(nèi)存速率翻好幾倍,GPU提高了2~4倍。而且MBPP14/16的miniLED屏幕極為出色并且還有高刷新率,播放HDR內(nèi)容時的真實感和通透感是SDR內(nèi)容很難相比的。因為有如此明顯的性能和配置差距,所以MBP13如果定制高配后價格接近MBP14就已經(jīng)沒必要繼續(xù)選擇MBP13了。
至于這么強的處理器都能做什么?為了避免爭議還是這樣說吧:只能剪視頻(手動滑稽)
照片編輯:Adobe Photoshop、Affinity Photo、Capture One、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等。
平面設(shè)計:Affinity Designer、Sketch、Vectorworks、Adobe Illustrator、Pixelmator Pro 等。
三維渲染:Octane X26、Maxon Cinema 4D、Redshift、Blender 等。
音頻制作:Logic Pro、Ableton Live 11、Adobe Audition、FL Studio 等。
視頻剪輯:Adobe Premiere Pro、Blackmagic Design DaVinci Resolve、Final Cut Pro、Motion、Compressor、Adobe Media Encoder、Blackmagic Fusion Studio、Adobe After Effects27 等。
軟件開發(fā):Xcode、Unity Editor27、Create ML、TensorFlow、Visual Studio Code、NAG Fortran Compiler 等。
STEM 教育:Wolfram Mathematica、OsiriX MD、Shapr3D、CrystalMaker? 等。
那么游戲呢?眾所周知,Mac是沒有游戲的(認真)
好了,接下來是配置建議:MBP14/16因為配置可以完全相同,一般來講主要糾結(jié)在尺寸的選擇上,這點筆者也無法提供有效的建議,畢竟每個人對筆記本的尺寸和便攜,重量要求都不相同,關(guān)于尺寸這點建議親自去店里實際體驗一下,選擇自己更能接受的尺寸即可。
配置方面,MBP14入門版即可滿足絕大多數(shù)用戶的使用了。如果對硬盤容量和CPU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選擇標配的滿血M1Pro,16+1T即可。在往上就是按需定制了,能買這個級別的電腦的都是老極客了并不需要別人來科普(笑),這里只是提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從大量測試可以看出MBP14的散熱能力極限在于M1Max24核心GPU版本,32核心GPU的版本會存在長時間滿載后降頻問題,因此除非十分明確使用需求,否則一般情況下14寸建議最高定制到M1Max 24核心GPU版本。
如果需要32G內(nèi)存,建議可以考慮直接升級為M1Max,差價相對售價來講可以接受,性能提升則更加明顯。
M1Max版本輕度使用時因為更多的內(nèi)存控制器等因素,續(xù)航會比M1Pro稍差一點點,但也已經(jīng)足夠強了。這只是提醒一下明確自己的需求,不知道32G內(nèi)存能不能用到的話那就是用不到,選擇M1Pro版本還能有更好的續(xù)航水平。
Mac Studio M1Max版
這個版本的studio算是Mac mini的老大哥了,其實更多時替代Mac mini高配的感覺,產(chǎn)品本身也是擁有Mac mini的一大要素:超高的性價比。
14999的價格就能買到M1Max處理器的電腦,這個性價比真的是沒誰了,并且對于絕大多數(shù)專業(yè)用戶來講M1Max也已經(jīng)是強的有些過分了,這個版本的Mac Studio適合幾乎一切想要高性能Mac的用戶了!如果是預算充裕的用戶想體驗一步到位的Mac,比如想找一款Apple Silicon時代的iMac27的話,那么選擇Mac Studio M1Max版配Studio Display也是一個完整的Mac系統(tǒng)了。(別忘了選配妙控鍵盤和妙控板)
配置方面,都這個級別了,按需選擇好了(笑)。
蘋果的“巨無霸”:M1Ultra
29999起價的超級工作站,其實再說性能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反正絕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完整發(fā)揮出這套系統(tǒng)的性能吧。。。這里也就是夸一句蘋果的雙路方案,相比傳統(tǒng)的“膠水”多路CPU系統(tǒng)來講,蘋果的可以說是“激光焊接技術(shù)”了。
這套系統(tǒng)適合什么用戶?適合正在使用Mac Pro的用戶。。。不過蘋果已經(jīng)在發(fā)布會留彩蛋了,Apple Silicon的Mac Pro很快也會來的,到時候還會有比M1Ultra更勁爆的性能怪獸吧!
M1Ultra的購買建議就是。。。普通用戶別買,不知道這套能做什么的就別買,這套系統(tǒng)能用得上的大佬會第一時間入手的。。。如果普通用戶實在預算太多,買M1Max版本的一套,然后把Studio Display顯示器換成Pro Display XDR不香么?哦對了,就是M1Ultra最合適搭配的顯示器也是Pro Display XDR,怎么說呢,這么強的系統(tǒng),當然也要有完整的HDR制作能力才說的過去吧,這需要XDR顯示器。
尾巴
從M1到M1Ultra,如果你正在使用Apple Silicon平臺的Mac,你的體驗如何?如果有發(fā)現(xiàn)一些優(yōu)缺點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你的觀點。
那么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了,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