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上汽大眾,已挑不起太重的擔子?
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跑步游玩等是很多人自我解壓的方式,其實,汽車行業(yè)里面,各大車企解壓的方式也有不少,比如停產(chǎn)停售銷量不給力的產(chǎn)品,降價促銷等也是車企自我松綁的方式。當然了,與解壓截然相反的就是自我加壓,打造多品牌戰(zhàn)略,擴大產(chǎn)品陣容來實現(xiàn)搶占市場份額之目的。

與一汽大眾、東風日產(chǎn)等一樣,實行多品牌戰(zhàn)略的上汽大眾,就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車企,旗下聚集了大眾品牌、斯柯達和上汽奧迪三大品牌,都是,上汽大眾雖然握緊了拳頭,可打出去的力度卻給人一種軟綿的感覺,為何會這樣認為呢?
壓力太大,斯柯達已成為沉重的包袱
眾所周知,上汽大眾主要的走量主力是上汽大眾,可以說上汽大眾是一個連一汽大眾、廣汽豐田、北京現(xiàn)代和東風日產(chǎn)等都不敢小瞧的品牌,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quán)都比較有力,大眾品牌是上汽大眾在銷量方面的頂梁柱,但旗下的斯柯達就不一樣了。

作為一個擁有百年影響力的汽車品牌,斯柯達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很多年了,但在經(jīng)過市場的櫛風沐雨后,輝煌過后的斯柯達已沒有了當初的戰(zhàn)斗力,銷量方面的一路下滑,讓斯柯達滑向了邊緣化的角色,成為了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吉利汽車和比亞迪等競爭對手譏諷的對象。
在過去的2018年-2019年斯柯達的市場表現(xiàn)還是很好的,全年累計銷量都在27.8萬臺以上,相比2018-2020年的全年總銷量來看,2022年是斯柯達最為至暗的時候,全年累計銷量下滑到了41500臺,出現(xiàn)了比攔腰斬還可怕的事情,旗下產(chǎn)品車型的市場表現(xiàn)基本上都很疲軟。

2023年開局斯柯達依然沒有走出銷量疲軟的陰影,今年前兩個月的總銷量估計連1萬臺都沒有突破。不要說與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和比亞迪以及奇瑞汽車相比了,即使是與銷量不是太好的捷達、雪佛蘭和現(xiàn)代相比,銷量方面斯柯達仍然落后了一大截。缺少“爆款”車型支撐的斯柯達,已經(jīng)嚴重拖住了上汽大眾整體銷量提升的后腿。
事實證明,市場中有種不需要上汽奧迪的苗頭
作為上汽大眾旗下的第三大品牌,上汽奧迪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既有上汽集團和上汽大眾背書,也有奧迪的呵護,是叫板與抗衡華晨寶馬、北京奔馳、凱迪拉克和林肯汽車等豪華品牌打造而來的,上汽奧迪的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

因為上汽奧迪,曾經(jīng)讓一汽奧迪的經(jīng)銷商有些惱火,在2017年弄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三亞聲明》,給上汽奧迪的前行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在經(jīng)過友好協(xié)商后,上汽奧迪最終落地了,劃歸到了上汽大眾的旗下。
在過去的2022年,上汽奧迪全年累計銷量不足4000臺,旗下首款車型奧迪A7L全年總銷量只有2791臺,奧迪Q6累計銷量在800臺左右。說實話,作為A6L、5系和E級的競爭對手,上汽奧迪旗下首款車型A7L的市場表現(xiàn)可以說是相當?shù)睦?,并給上汽奧迪的崛起設置了障礙,首款車型A7L出師不利,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上汽奧迪的市場斗志。

眾所周知,豪華品牌陣營中北京奔馳、華晨寶馬和一汽奧迪,本來相互之間的競爭就很激烈,說句夸張的話就是卷得連凱迪拉克和沃爾沃等插不上手,留給上汽奧迪的機會又有多少呢?從上汽奧迪旗下產(chǎn)品車型的市場表現(xiàn)來說,市場中真的有種不需要上汽奧迪的苗頭。
銷量排名跌出年度前三,上汽大眾也有疲軟之意
從上汽大眾過往的市場表現(xiàn)來看,2020年以前基本上都排在汽車廠商年度銷量前三名里面,2016年-2019年的上汽大眾全年累計銷量都在200萬臺以上,可以說對北京現(xiàn)代、長安汽車、廣汽豐田、長城汽車等形成了碾壓之勢,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讓競爭對手心生羨慕。

與一汽大眾比翼齊飛的上汽大眾,相比2019年200多萬臺的累計銷量,2020年累計銷量下滑到了150多萬臺,2021年累計銷量下滑到了124多萬臺,2022年累計銷量在132萬臺左右。不僅落后于一汽大眾,更是被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和比亞迪反超。
尤其是在過去的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85萬臺的比亞迪,給上汽大眾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在比亞迪旗下宋家族、秦家族、漢家族和唐家族等熱銷車型面前,上汽大眾旗下的熱銷車型基本上都有些黯然失色,不是上汽大眾的產(chǎn)品不夠強,而是比亞迪旗下的產(chǎn)品車型擊中了上汽大眾的軟肋。

寫在最后:現(xiàn)如今,包括吉利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和奇瑞汽車等在內(nèi)的國產(chǎn)品牌,沖擊市場的力度不斷加強,在斯柯達市場表現(xiàn)不給力,上汽奧迪也沒有崛起跡象,新能源車型還沒有形成市場熱度,可以說上汽大眾的壓力真的是相當大。
面對國產(chǎn)品牌的輪番沖擊,合資競品的圍堵打壓,上汽大眾已挑不起太重的擔子的苗頭正在凸顯出來,2023年上汽大眾能否渡過難關,我們拭目以待。
溫馨提示 未經(jīng)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圖片來源網(wǎng)絡,歸原作者所有。有趣有料有熱度,從細微變化解讀國內(nèi)車市。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查看汽車行業(yè)比較有影響力的新媒體:車市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