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中國古代國防建設
中國古代到了明代有了完整的邊海防體系
邊海防類型
一.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恒,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力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
明代長城成為萬里長城
明代倭寇,主要指失意的日本武士、浪人、商人,他們形成了龐大的海盜隊伍?!谥袊鴸|南沿海進行了武裝掠奪和騷亂。
明代海防建設——朱元璋加強了海防建設,在沿海設置了衛(wèi)、所、還建立了海軍。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敗,倭潮達到巔峰。
1561,嚴嵩專政結束后,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東南沿海,在1566年徹底平定倭寇,使得中國海防得到了鞏固。
清朝前期,在明代衛(wèi)、所的基礎上面,逐步將沿海建成了炮臺要塞式的防御體系——海島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江防要塞
江河水師和外海水師,在天津還建立了滿蒙八旗水師營(相當于水軍基地)。
在1685年,清政府還派軍隊反擊了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軍,收復了雅克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河流的廣大區(qū)域是中國東北邊疆獲得了150年的安寧。
1690-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帥軍親征西北,有效控制了漠北的蒙古,制止了分裂,捍衛(wèi)了我們國家的領土的主權。與此同時,清政府還平定了貴族發(fā)動的叛亂,并設置了駐西藏大臣。
乾隆年間,建立了水師提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