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三——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 ? ? ? 上次說到,周幽王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又要派兵攻打申國。早就有人連夜報知申侯。申侯誠惶誠恐,在大夫呂章的建議下,只好聯(lián)合犬戎對抗周幽王。犬戎主親自帶兵,帶著大將孛丁、滿也速浩浩蕩蕩殺奔鎬京,將鎬京圍的水泄不通。
? ? ?周幽王聽見圍城的消息驚慌失措,詢問大臣們該怎么辦。虢公石父上奏應該放狼煙,請諸侯們來帶兵救援。幽王采納了他的建議,放了狼煙。誰知沒有一方諸侯前來救援,原來是因為上次被戲耍的一次,這次就不相信了。周幽王左等右等等不到救兵,犬戎日夜攻城,形勢危急。周幽王命虢公石父出城退敵,虢公石父哪有帶兵打仗的的本領,迫于王命,只能勉強帶兵開門殺出。犬戎大將孛丁舞刀拍馬,直奔石父,交手不到十個回合,石父就被孛丁一刀斬于車下。犬戎主與滿也速一齊殺入城中,逢屋放火,逢人舉刀,犬戎在鎬京城中為所欲為,城中大亂。 司徒鄭伯友保衛(wèi)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一起逃到驪山。途中遇到尹球,得知犬戎焚燒宮室,搶掠國庫,祭公已經死。周幽王心驚膽顫。鄭伯友再一次放起狼煙,救兵依舊不到。犬戎追兵追至驪山腳下,將驪宮團團圍住。鄭伯友急中生智,勸周幽王逃到鄭國,周幽王這時很后悔當初沒有聽鄭伯的話。
? ? ? ? 鄭伯教人放火燒了驪宮迷惑犬戎,讓其以為周幽王已經死。鄭伯護著周幽王從驪宮后面沖出。鄭伯手持長矛開路,尹球保護著幽王三人。半路上鄭伯友連續(xù)斬殺幾波追兵,突然犬戎大將孛丁引大軍追來。鄭伯叫尹球保護周幽王先走,自己留下來斷后,犬戎把鄭伯圍起來,但鄭伯友沒有絲毫害怕,一根槍用的神出鬼沒,連連擊退犬戎。犬戎一時沒有辦法,犬戎主命人萬箭齊發(fā),鄭伯友無可遮擋,可憐鄭伯友一方諸侯王,死于亂箭之下。之后犬戎追上并將周幽王、伯服和尹球一并砍死,因見褒姒貌美,帶去軍營中作樂。
? ? ? ? 且說申侯來到鎬京城內,見宮中起火,趕快救火。然后將申后放出冷宮。申侯沒有發(fā)現(xiàn)幽王的蹤跡。聽人說周幽王從北門跑了。 申侯猜到幽王跑到驪山,慌忙追趕。在路上碰到犬戎主,申侯問周幽王在哪。犬戎主告訴申侯已經把幽王殺了。申侯只是想讓宜臼再當上太子繼承王位,沒想到導致周幽王被殺。突然聯(lián)想到要背負千古不忠的罵名,于是趕快命人收殮備喪。犬戎主笑話申侯是婦人之仁。犬戎回到鎬京把國庫中財物搬取一空。申侯想犬戎拿了錢財滿足之后就會離開鎬京,誰承想犬戎自以為天下無敵,留在鎬京,飲酒作樂,沒有絲毫要走的意思。 申侯無可奈何,于是寫了三封密信,派人向晉侯姬仇,衛(wèi)侯姬和,秦君嬴開請求出兵滅犬戎。又派人到鄭國,將鄭伯犧牲這件事告訴鄭世子掘突,讓他起兵復仇。
鄭世子掘突,年方二十三歲。聽說父親戰(zhàn)死,痛心疾首,身穿喪服,帶戰(zhàn)車三百乘,星夜奔馳鎬京而去。掘突一到鎬京地界,以為犬戎此時放松了警戒,驕兵必敗。況且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就下令攻打鎬京。 只見城上沒有任何動靜。掘突大罵犬戎,城上并不答應。掘突下令攻城。忽然聽見叢林深處一陣鼓聲,犬戎沖出。原來早都有探馬報知了犬戎,這是犬戎提前埋伏好的。鄭世子掘突大驚,慌忙持槍來戰(zhàn)犬戎。又聽見城上巨鑼聲響起,城門大開,又有一支犬戎兵殺出。掘突腹背受敵,抵當不住,大敗而走。
? ? ? ? ?掘突收拾殘兵,只好去向最近的衛(wèi)國求救。掘突行軍兩日,只見前方塵土飛揚,望見無數(shù)兵車,中間坐著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顏白發(fā),飄飄然有神仙之態(tài)。那位諸侯正是衛(wèi)武公姬和,已經八十多歲了。掘突停車高叫,表明身份和來意。衛(wèi)武公安慰掘突,并說明要幫助掘突復仇。掘突大喜,讓衛(wèi)侯先行,鄭國隊伍后軍變前軍,重回鎬京。距離鎬京二十里,分兩處安營扎寨。同時派人打聽秦、晉二國的消息。探子來報,秦、晉兩路大軍已到。衛(wèi)武公大喜,即刻派人聯(lián)系秦、晉兩位諸侯。一會兒,兩位諸侯來到衛(wèi)武公營寨中,相互拜見。兩位諸侯看見掘突穿著喪服,滿是疑惑。 衛(wèi)武公介紹掘突給兩位諸侯,也將鄭伯友犧牲、天子遇難的事說了一遍,兩位諸侯為之嘆息。緊接著四位諸侯在一起制定了計劃: 晚上三更時分,從東南北三路攻打,留出西門讓犬戎逃跑。再讓鄭世子掘突在城西埋伏。
? ? ? ? 城內申侯聽說救兵到了,心中大喜。一邊與小周公咺秘密商議,如果救兵攻城,就開城門相迎。另一邊勸犬戎主讓大將孛丁先將金銀珠寶押送回去,削弱犬戎的軍事力量;又建議犬戎主讓大將滿也速領兵出城迎敵。犬戎主以為申侯好心,就采取的他的建議。城外滿也速扎營于東門之外,正與衛(wèi)兵對陣,約好第二天交戰(zhàn)。沒想到三更半夜,衛(wèi)兵殺入滿也速營寨,戎兵驚慌失措,四下亂竄,滿也速見大勢已去,只好逃跑了。三路諸侯,一起攻城,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同擁入城內。睡覺中的犬戎主被驚醒,知道鎬京城破,趕快騎上快馬向西門逃跑,只有幾百人跟隨著。褒姒因跟不上犬戎主,自縊而亡。犬戎主出了西門之后以為安全了,突然鄭世子掘突沖出來,犬戎主命懸一線,幸虧滿也速收拾敗兵來到,混亂之中,犬戎主逃脫而去。掘突不敢追擊,只能讓犬戎主跑了。掘突入城與眾諸侯相見,恰好天色剛剛放明。申侯準備大擺宴席,款待四路諸侯。衛(wèi)武公建議先立國君,再喝慶功酒。眾諸侯都贊成。申侯準備好護衛(wèi)隊,第二天掘突帶隊去申國,迎太子宜臼繼位。
? ? ? ? 卻說宜臼在申國,忽然有人報告鄭世子掘突來迎接宜臼回鎬京的消息,心下倒吃了一驚。路上宜臼聽到幽王被殺,悲痛欲絕。鎬京城內周公掃除宮殿,國舅申侯引著衛(wèi)、晉、秦三國諸侯,同鄭世子及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宜臼挑選一個良辰吉日登基。史稱“周平王”。
? ? ? 周平王登基,坐在大殿之上接受眾諸侯百官的朝賀,周平王宣申伯上殿,說道:“朕有今天,多虧了國舅,應該升爵?!鄙旰钚睦镉泄恚谑峭窬艿溃骸膀屩鹑质潜娭T侯的功勞;臣哪里敢領賞?”來回推脫,周平王最終還是升了申侯的爵位。這時衛(wèi)武公上奏說道:“褒姒母子迷惑先王。虢公石父、尹球等欺君誤國,雖然已經死了,但還是要追究責任?!逼酵跻灰粶首?。周平王將衛(wèi)侯升爵為;封賞給晉侯一部分土地;鄭伯友為救幽王犧牲,賞賜謚號為鄭桓公,鄭世子掘突繼承爵位為鄭伯,也賞賜了一部分土地;將秦侯升爵為秦伯,位列諸侯;小周公咺擔任太宰職位;申后為太后;將褒姒與伯服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考慮到他們先輩有功于周,而且又是保護周幽王而死,僅削掉他們本身的爵位,仍然允許其子孫繼承原來的爵位。又貼出安民榜,安撫城中被殘害的百姓。第二天,周平王再封衛(wèi)侯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周朝卿士,留在朝廷與太宰咺一同輔佐平王;只有申、晉兩位諸侯因為封地靠近犬戎、北狄,所以要回去守衛(wèi)邊疆,拜別平王而去;申侯見鄭世子掘突英毅非常,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掘突,史稱武姜。
? ? ???這邊犬戎雖然被諸侯趕出去,但是依然兵力強盛。這次攻破鎬京,已經掌握了大概進攻路線。犬戎乘機發(fā)兵,將岐豐之地占了一多半,漸漸犬戎兵馬又要波及鎬京,一連幾個月烽火不斷。而且宮殿被摧毀的還沒有修復,一來國庫空虛,二來怕犬戎再次侵犯,于是周平王有了遷都洛邑的想法。
? ? ? ? 一日朝堂之上周平王問是否應該遷都。太宰咺等一幫文武百官都認為應該遷都。只有司徒衛(wèi)武公低頭長嘆,周平王問其緣由,衛(wèi)武公從地理位置方面說明了鎬京城比洛邑要好。周平王向衛(wèi)武公表示遷都也是迫不得已。衛(wèi)武公說:“犬戎狼子野心,如果大王從現(xiàn)在開始勤儉節(jié)約,練兵訓武,效仿先王南征北討,誅殺犬戎主,祭祀先王,還可以一雪前恥。如果處處避讓,犬戎會得寸進尺,將來恐怕洛邑也會丟掉。希望大王三思?!?正商議間,國舅申公救援信到了,原來犬戎因為申侯不講信用攻打申國,申國抵抗不了就向天子求救。周平王嘆息道:“人人自危!”這也更加堅定了周平王遷都的決心,周平王命太史為遷都挑選一個良辰吉日。衛(wèi)武公見周平王心意已決,又建議帶上愿意到洛邑的百姓。周平王允許了。周平王祭告宗廟。當天抱著七位先王的靈位離開鎬京。秦伯嬴開聽說平王遷都,親自領兵護駕。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百姓一同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