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斥俄國使者,抵制《璦琿條約》,這位清朝官員為何被殺?
1859年6月,俄國使者伊格那提耶夫抵達北京,與清朝交涉條約事宜。期間,俄國人提出清朝應該承認《璦琿條約》,確定新割讓的領土。負責談判的清朝官員與俄國使者發(fā)生了激烈地爭論,他據(jù)理力爭,怒斥俄國使者,甚至表示這份條約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然而,這位官員卻在兩年后被處死,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出身皇室
這位官員名叫肅順,姓愛新覺羅氏,出身清朝皇室。原來肅順的祖先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清朝入關前后,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功勛卓著,被封為鄭親王,還是“鐵帽子王”之一,子孫世代承襲,不用降級。肅順的父親是鄭親王烏爾恭阿,由于肅順排行第六,所以未能承襲,爵位由老三端華繼承。
清朝入關后,八旗子弟迅速腐化墮落,騎馬打仗是樣樣不行,吃喝玩樂是門門精通,每天不是提籠架鳥,就是游手好閑。然而,肅順卻是八旗子弟中的“異類”,他對于吃喝玩樂不感興趣,而且還深惡痛絕,他曾說過“咱們旗人渾蛋多”。肅順是個追求上進的人,他不甘心做個庸庸碌碌、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

二、飛黃騰達
肅順早年間在宮中擔任侍衛(wèi),并在1836年通過“考試”,獲得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同時擔任散秩大臣。此后,肅順一直在宮中任職,做過鑾輿使、奉宸苑卿等職,雖然品級不低,但沒有什么實際權力。直到咸豐帝即位,肅順才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歷任步軍統(tǒng)領、左都御史、戶部尚書等要職,成為深受皇帝重用的人。
當時,年輕的咸豐帝想要改革積弊,但卻陷入了內(nèi)外交困的局面,特別是南方的太平軍,占據(jù)了半壁江山。肅順可以說是“慧眼獨具”,他力主重用曾國藩等漢人官員,同時整頓朝政,在一定程度上讓清朝暫時渡過了統(tǒng)治危機。在與俄國人交涉的過程中,肅順更是堪稱清朝外交史上最強硬的人,氣得俄國使者要求清朝更換談判代表。

三、輕敵喪命
1860年八月,咸豐帝逃到承德,任命肅順為協(xié)辦大學士、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同時頒布旨意,“行在事一以委之”??梢哉f此時的肅順已經(jīng)取得“一身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1861年七月,咸豐帝病死,他在臨終前安排肅順等八人作為“贊襄政務王大臣”。有咸豐帝的遺詔在手,肅順“飄了”,結(jié)果導致他輕敵喪命。
原來,清朝內(nèi)部有兩個集團對肅順非常不滿,一個是后宮的慈禧太后,她是咸豐帝的妃子,新皇帝的生母,也想要干預朝政;另一個是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肅順沒把這兩人放在眼里,沒想到他們卻勾結(jié)到了一起。1861年十月,辛酉政變爆發(fā),肅順被捕,被斬殺于菜市口。曾國藩聞訊,在日記中寫道:“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
參考資料:1.《清史稿》;2.《曾國藩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