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厭學網(wǎng)癮看家庭教育
從厭學網(wǎng)癮看家庭教育 厭學網(wǎng)癮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是一籌莫展,并且總是抱怨,抱怨教育模式有問題,抱怨為什么會有手機,抱怨孩子怎么就不懂事,等等,而出現(xiàn)厭學網(wǎng)癮的關(guān)鍵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教育模式不是哪個人能決定的,手機也是社會發(fā)展趨勢,而孩子剛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 出現(xiàn)厭學網(wǎng)癮有兩大原因,一是生活方面的過度溺愛,沒有底線,無限的滿足孩子物質(zhì)方面的要求,要什么給買什么,吃什么給做什么,時間長了孩子不會珍惜,缺少責任心,沒有敬畏心,感恩心,不能吃苦,不會換位思考,自以為是。二是在孩子學習方面的誤區(qū),恨不得一下子讓孩子掌握很多知識,不切實際的要求,總拿最好的孩子來比,總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比如英語老師,要求孩子一下子記憶多少單詞,記不下來就否定,慢慢的形成自卑,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在意別人的評價,不敢面對的性格。 試想一個責任心的孩子,學習上總是遭受失敗,能喜歡學習嗎?不學習,除了玩手機,就沒有別的了。 現(xiàn)在還有一個人讓人不理解的現(xiàn)象,是高年級的學生厭學,這些學生,在重點高中,名牌大學很多,這些孩子從小懂事,責任心比較強,成績一直很好,但突然不學了,讓家長更加絕望,這樣的學生很多,但是學校缺少解決的方法,導致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成了抑郁癥的重災區(qū)。 這種厭學,叫做條件性厭學情緒,就是在學習遇到困難以后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導致想學學不進,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是一種焦慮的情緒體驗,這種厭學,是非常痛苦的,他們玩游戲,并不是有癮,而是消極的打發(fā)時間。解決條件性厭學情緒,主要是消除焦慮,達到想學能學進,想做能做到,想放能放下的自主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 孩子厭學網(wǎng)癮,主要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