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炮兵博物館開辟新展區(qū) 青銅臼炮成為主角 其中不乏大師作品
2021年11月18日,位于圣彼得堡的炮兵、工程師和通信兵軍事歷史博物館新的展區(qū)正式揭幕。

這座博物館有一個非常壯觀的廣場,展示了來自各個時代的武器裝備,從古代的火炮到先進的導彈系統(tǒng)。

直至20世紀初,各國軍隊仍然裝備青銅鑄造的火炮。而這也成為這個廣場的名字來源,“銅場”意為這里展示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精美炮管。

“銅場”的新展區(qū)陳列了16~19世紀,俄羅斯、中國、普魯士、瑞典、法國、波斯,奧斯曼等國鑄造的各種火炮,其中一些精美的臼炮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

第一批臼炮出現(xiàn)在14世紀末,與傳統(tǒng)火炮相比,這種新型火炮的身管變得更短,同時身管壁變得更厚。較大的口徑使其可以發(fā)射新型炮彈,如裝填火藥的爆炸彈,通過延時引信,使其在命中目標后或在空中爆炸。

臼炮在攻城戰(zhàn)中可以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如果臼炮無法炸開堅固的城墻或城門,可以將爆炸彈丸拋射到城墻上方,殺傷防守的士兵。也可以越過城墻,摧毀城市內的建筑。

這里展出的臼炮包括17世紀下半葉,沙俄著名的鑄炮師Pantelei Yakovlev、Yakov Dubina、Login Zhikharev珍貴作品。還有19世紀中葉在伊佐拉海軍部工廠和圣彼得堡兵工廠鑄造的臼炮。最珍貴的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在當時瑞典王國最大城市之一的里加鑄造的重型臼炮。

1710年,沙俄軍隊開始圍攻里加,當這座城市投降后,俄軍繳獲了大量火炮,其中一些火炮就在這里展出。普魯士臼炮則是在18世紀初由普魯士第一個國王弗雷德里克鑄造,以優(yōu)雅美觀著稱,這是1756~1763年“七年戰(zhàn)爭”的戰(zhàn)利品。沙俄軍隊在梅梅爾(現(xiàn)在立陶宛的克萊佩達)繳獲之后,將其帶到了圣彼得堡軍工廠。

這里展示的許多臼炮都是著名的歐洲大師鑄造的,因此可以看到著名青銅鑄工家族的杰出代表Gerhard Meyer,親自督造的幾門臼炮。在這里還有Jean-Jacques、Jean-Balthasar Keller兄弟于1685年在杜艾鑄造的法國臼炮,這對兄弟制造了數(shù)以千計的火炮,對后世的法國火炮的制造工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銅場”的新展區(qū)大約有30門臼炮,在廣場內永久展示,秋冬季還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