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役科 Chamaeleonidae簡介
注:帶【】的名稱為直譯名,僅供參考
該科有兩個(gè)分支,1.枯葉形態(tài),身體扁平化如同枯葉,變色能力普遍弱,包括Brookesia,?Palleon,Rhampholeon,Rieppeleon在中文名稱中都可能被稱為某某枯葉變色龍,大多在低矮的灌木或地面活動(dòng);2.非枯葉形態(tài),變色能力有強(qiáng)有弱,大多在較高的樹枝活動(dòng)。
屬Brookesia變色龍屬;侏儒枯葉變色龍屬;【布魯克斯變色龍屬】
屬名為了紀(jì)念約書亞·布魯克斯(Joshua Brookes, 1761-1833)
該屬中Brookesia?micra可能是最小的爬行動(dòng)物
馬達(dá)加斯加特有,出沒于地面落葉堆或低矮灌木中,體型很小,幾乎不能變色,但卻是避役科下唯一中文正名叫變色龍的..

2.屬?Palleon長吻侏儒枯葉避役屬;【古避役屬】
屬名Palleon來源于希臘語“Palae-”(意思是“老的”)和希臘語“l(fā)eon”(意思是“獅子”);指的是這個(gè)分支很早就分離了。由此合成的Palae-o-leon被縮短為palleon -以簡化發(fā)音
是馬達(dá)加斯加的特有物種。

3.Archaius虎斑避役屬;塞舌爾避役屬;【始祖避役屬 】
屬名來自希臘語“archaios”,古代,原始。
該屬只有一種Archaius tigris虎斑避役,瀕臨滅絕,僅在塞舌爾的馬埃島、西爾胡埃特島和普拉蘭島發(fā)現(xiàn)。2006年的一項(xiàng)調(diào)查估計(jì),數(shù)量低于2000只
虎斑變色龍可能會(huì)以鳳梨植物,露兜樹和棕櫚為繁殖場(chǎng)所。由于其分布范圍狹窄,只有3個(gè)島,因此其特別容易受到棲息地變化的影響。在Mahé 和Praslin島上受到外來植物(如肉桂)引起的棲息地退化的威脅。

4.侏儒避役屬;【緩步避役屬】Bradypodion
該屬以希臘語“bradys”=緩慢和“podion”命名,“podos”=腳的縮寫
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
該屬中Bradypodion pumilum 被發(fā)現(xiàn)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大的、色彩鮮艷的、華麗的形態(tài),通常生長在封閉的棲息地;另一種小的、暗淡的、紋飾較少的形態(tài),通常生長在開闊地的植被中

5。Calumma詭避役屬;瘤冠避役屬;【枕葉避役屬?】
?該屬以希臘語“kalymma”(面紗或頭巾)命名,指的是該屬模式種的大枕葉。
主要分布馬達(dá)加斯加?xùn)|部,北部

6.避役屬?Chamaeleo
Chamaeleo屬的大多數(shù)物種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但也有一些物種存在于北非,南歐和南亞以東的印度和斯里蘭卡
其中一些物種人工繁育成熟,但國內(nèi)無法私人飼養(yǎng)

7.叉角避役屬?Furcifer
種加詞形容部分物種鼻端的角狀結(jié)構(gòu)
大多數(shù)分布在馬達(dá)加斯加,少部分例外,如Furcifer oustaleti奧利士變色龍,F(xiàn)urcifer cephalolepis扁鼻變色龍等。

8.雙角避役屬 Kinyongia
該屬以變色龍的斯瓦希里語通用名稱“Kinyonga”命名,將其定義為一個(gè)主要分布于斯瓦希里語國家(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dá))的屬。

9.姆蘭杰避役屬Nadzikambia
該屬的名字來源于“Nadzikambi”,這是奇切瓦語中變色龍的名字,奇切瓦語是生活在馬拉維南部Mulanje山周圍地區(qū)的部落使用的語言。

10.枯葉侏儒避役屬;【喙避役屬】Rhampholeon
該屬以希臘文“rhamphos”=喙和“l(fā)eon”=獅子命名:指在該屬的模式種中存在的軟顆粒狀嘴側(cè)附屬物。

11.短尾枯葉侏儒避役屬Rieppeleon
該屬以比較解剖學(xué)家奧利維爾·里佩爾命名,他首先通過顱骨解剖結(jié)構(gòu)的差異確定了非洲侏儒變色龍的類群。

12.三角避役屬Trioceros
Trioceros源自希臘語τρ?-(tri-)的意思是“三個(gè)”和κ?ρα?(kéras),意思是“角”。指雄性頭上的三個(gè)角。
該屬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多數(shù)種類成年雄性具有較大的角狀結(jié)構(gòu)。有些種類雌性也有角,但較小。Trioceros被認(rèn)為是Chamaeleo屬的一個(gè)亞屬,直到2009年才被提升到屬。

202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