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3 Ultra 的可變光圈,被手工大佬們玩壞了?
本文來自公眾號【差評】

最近啊,小米 13 Ultra 上的搭載的兩檔可變光圈,意外的是激發(fā)了一群硬件佬身上的整活開關。
他們覺得小米的兩檔可變光圈有點不夠味兒,既然追求可變,那就要貫徹到底。
酷安上一堆手工達人,紛紛把 13U 的可變光圈移植到各種手機上,開發(fā)出了各種奇葩的 “ 可變光圈解決方案 ”。

酷安老哥 Nikaner 就為小米 11Ultra 搞了一款從 f/1.95 到 f/7.1 的無級可調光圈。。。
塑料板剪刀裁切,金屬絲毫米級裝配,直接卡在主攝位置的圓形凹坑上。
這東西組裝出來竟然能用,也真是非常 NB。

不過別看外觀有點糙,但實際拍攝效果可好了。
小米 11Ultra 的主攝原生是 f/1.95 的偏大光圈。這對于需要突出主體的照片是有好處的,但是對于需要保持焦點以外部分清晰的照片,就不是那么友好。
比如拍文件的時候,如果沒有算法介入,除了中間一圈文字是清晰的,其他部分的圖像就有一種輕微失焦的美。。。

而使用了 Nikaner 開發(fā)的無級可調光圈后,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光圈越來越小,背景的文字也越來越清晰。
這個自制光圈,它是真的有效!
光圈逐步縮小



雖然說現(xiàn)在這個無級大可調范圍光圈還有億些小問題有待優(yōu)化。但拋開手動不談,就說是不是無級超大可調范圍吧!

如果你覺得這種無級手動光圈不方便,那也不要緊,還有其他全手工可變光圈套件供你選擇。
比如說這款用錫箔紙+手機殼實現(xiàn)的無級手動光圈,雖然更簡陋了,但手動調整起來其實比上一個還要簡單。


或者說偷懶一下,不做無級調整,用多個厚紙板圈做的多級手動光圈:

甚至更偷懶一點,學習小米 13 Ultra?的結構做一組兩級光圈,用兩層錫紙剪裁一下,蓋上就是小光圈,揭開就是打開大光圈。

這樣看來,還是網友智慧多,幾乎零成本實現(xiàn)了小米 13U 一樣的功能。
邊學大物邊改裝可變光圈?真有你的。。。

然而這波上頭操作,在托尼看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
畢竟可變光圈的手機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在諾基亞時代,就已經有三檔可變光圈的 N86。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OPPO 和三星也先后使用過兩檔光圈。而華為在 Mate 50 上,更是直接把可變光圈推到了 10 檔。

不過說到可變光圈,最近小米?13 Ultra 倒是攤上了不大不小的新聞。
B 站數(shù)碼區(qū) Up 主 6GHz 發(fā)現(xiàn),在打開小米 13 Ultra 相機通電的情況下,輕輕敲擊手機,主攝的光圈會被甩動。

而且有人測試了,華為手機上的可變光圈結構就沒這樣的問題,多葉片的設計多好,為什么小米就不用呢?
大家不禁想問,難道是小米這款手機的可變光圈質量不達標?
小米趕緊出來辟謠:不是我沒有你別瞎說。。。
小米的公關部經理也出來解釋,晃動屬于正?,F(xiàn)象。

具體來說,華為那個,使用的是旋轉驅動結構,會更穩(wěn)固一些,但是機械的復雜,整體占地稍微大一些,比較適合 cmos 小底的情況。
小米采用的是單邊線性驅動,磕碰的時候確實容易移動,但是占得地方小,如果換成華為的那種旋轉驅動,就怕體積更加龐大,加上現(xiàn)在1英寸大底,就怕吃不消。
這么看下來,小米也有些為難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華為的可變光圈技術早早就申請了設計專利,小米就算想用,這東西也沒法直接拿來主義。

另一方面,這次小米是第一次在一英寸底的主攝上,做的可變光圈,這里面不管是機械結構上還是光學上搭配,都沒有石頭可以摸著過河。
要在避開其他家專利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小米走出這一步確實需要勇氣。

不過有一說一,一般我們拍照的時候,肯定不會去這樣故意搖晃鏡頭拍照,除非是在一些極端搖晃的拍攝環(huán)境,比如像騎行、公交地鐵、越野車等載具上,才有可能觸發(fā)這樣的甩動。
總的來說啊,小米 13 Ultra 由可變光圈技術帶起來的這波關注,托尼覺得是一件好事。
手機影像卷了這么多年,總算有點新鮮玩意兒了。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東西未來會在更多手機,更多品牌上被看見。那么,它的機械結構和使用體驗,想必也會隨著更多的競爭者出現(xiàn),變得更加好用。
至于像托尼這樣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樂子人,還是挺看好大家從一項技術的認可,拓展到自己動手的過程。
個人玩家也好,廠商也好,數(shù)碼硬件就是要玩起來才有意思。
正巧小米 13 Ultra,就給了大家伙這么一次展示的機會。。。
撰文:鶴然? ?編輯:jihao、結界???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酷安:?@Nikaner
微博:?@王化
B站:?@ 6G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