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閱讀筆記(五)
第五篇 ?宗教運動
第一章 ?猶太希臘哲學
第一節(jié) ?哲學和宗教
伊壁鳩魯學派把世界看成一架機器,勸導它的追隨者要利用它,盡量從中取得幸福。
斯多葛學派認為它是一個有智慧、有目的的體系;使自己服從宇宙意志并協(xié)助實現(xiàn)整體的目的,最為明智。
懷疑主義拒絕回答任何問題,規(guī)勸人們放棄一切了解宇宙的企圖,建議處理實際事務時順從自然、習慣和或然性為方針。
折中主義采取各個理論的優(yōu)點,努力憑借手頭上現(xiàn)有的材料,綜合成一滿意的宇宙觀。
策勒爾對宗教哲學時期特征的描述:“同上帝疏遠的感情,渴求更高的啟示,是舊世界最后幾個世紀的特征。這種渴求充分表明人們意識到古典民族及其文化衰落,預感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它不僅使基督教興起,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產(chǎn)生以前,還使異教和猶太的亞歷山大主義以及連同它相連屬的現(xiàn)象流行于世。”這種態(tài)度促使染有濃厚的宗教神秘主義色彩的哲學誕生,希臘思想?yún)R集了其思想史上的成就,同開始一樣,歸結(jié)于宗教。
在宗教哲學中有三種潮流:(1)企圖使希臘沉思冥想同東方宗教(猶太教)結(jié)合,這就是猶太希臘哲學;(2)企圖在畢達哥拉斯學說上建立一個宗教世界,這就是新畢達哥拉斯主義;(3)企圖使柏拉圖學說成為宗教哲學,這就是新柏拉圖主義。
這三種神學或通神學的共同點有:超驗存在的上帝概念,上帝和世界的二元論,關(guān)于上帝的受啟示和神秘的知識的觀念,禁欲主義和遁世思想相信有居中的存在物,即魔鬼和天使的思想。
猶太教很容易同某些希臘思想體系雜糅,成為混合思想。所有這些體系都表明是希臘和東方文化的結(jié)合。
(Tip:哲學和宗教都是人類建立安全感過程中的必然方向,一個通過解析客觀世界來增加安全感,另一個則是通過幻想一個強大的存在來增加安全感。無論是神學還是哲學都采用了邏輯的手段來使得自己的學說更加的嚴謹以及有說服力,從這一點上二者存在明確的共同之處。但是哲學之間的爭斗對于一般人來說過于高雅,而宗教的接地氣能夠博得更多一般民眾支持,從而建立起強勢的地位。)
第二節(jié) ?猶太希臘哲學的起源
托勒密第二當政時(公元前285-公元前247年),在亞歷山大城建立了一個宏偉的科學博物館,其中有一座藏書七十萬卷而為人稱頌的圖書館;這吸引了來自古典文化世界各個領(lǐng)域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
一個叫阿里斯托布魯斯的逍遙派猶太人在一篇論文中最先表現(xiàn)出猶太和希臘思想相結(jié)合的直接痕跡,他試圖表明舊約的說教和希臘哲學家論點的一致性,斷言希臘人曾經(jīng)從猶太經(jīng)典中吸取知識。(Tip:韓國人行為?)他認為上帝是超驗的存在物,不可見;上帝除去顯示給純粹的智慧以外,一般人永遠看不到他。斯多葛學派的世界靈魂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主宰萬物的神圣的權(quán)能。
(Tip:圖書館吸引文化人,然后就出現(xiàn)了抄襲之后的狡辯行為,然后就誕生了。)
第三節(jié) ?斐洛
斐洛生于公元前30年,死于公元50年。
無論在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學說中,還是在摩西和預言者受靈感啟示的學說中,都發(fā)出了同一理性的聲音。為了證明這一點,斐洛借助于亞歷山大里亞通用的比喻方法,給猶太教經(jīng)典注入了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主義和斯多葛主義的精神。
斐洛體系的根本概念是關(guān)于上帝的概念。上帝是絕對超驗的存在物,他高高在上,我們不能理解和規(guī)定他;我們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他高于知識和德性,是至善。我們知道他存在,不知道他是什么;通過最高的理性或純粹的智慧,我們能夠直接確定他的存在。
為了解說他對世界的作用,斐洛用猶太的天使和魔鬼的觀念,以及希臘的世界靈魂和理念的概念,肯定有居間的權(quán)能或工具。
他把所有這些權(quán)能糅合在一起,糅合成邏各斯,即神圣的理性或智慧。
有時候他把這一基質(zhì)說成是神圣的光的輻射,這種思想約略預示了普羅提諾的流射論。
邏各斯是上帝的智慧、權(quán)能和善的實體化,或被設(shè)想同他有區(qū)別的實體。要使它在某種東西上發(fā)揮作用,于是引進另一種基質(zhì),這就是沒有屬性的物質(zhì)或占有空間的質(zhì)料,上帝是它的原因。
邏各斯是完美和善的,所以世界的缺陷和罪惡必然起源于物質(zhì)。
人同宇宙一樣,是由靈魂和物質(zhì)組成的;他是小宇宙,是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物。
肉體是人的罪惡的淵藪。靈魂附于肉體,這是墮落,因為靈魂同肉體相結(jié)合很容易使人趨向邪惡(原罪)。
斐洛認為雖然人類智慧精華藏同神圣的精神有聯(lián)系,但是,他可以自由地表明態(tài)度,贊成或反對上帝,自由地沉淪于肉體欲望中或超脫出來。
人應該憑借理論上的沉思,從肉體中,從自身的邪惡基質(zhì)中拯救出自己,撲滅激情和一切肉體欲望(禁欲主義)。
上帝必須啟發(fā)我們,滲入我們的靈魂?!耙庾R的太陽必須隕落?!边@是心醉神迷。處于這種狀態(tài),我們直接領(lǐng)悟上帝,沉浸于存在的純粹泉源之中,目睹上帝(神秘主義)。
(Tip:采用巧妙的方式來結(jié)合神學與哲學,充分利用了古希臘宗教中對于第一推力的研究,將其向著宗教的角度進行了引導和發(fā)展,并且運用了哲學中對于靈魂和肉體的說法,創(chuàng)造的了原罪的概念。并發(fā)展出了神秘主義與禁欲主義。)
第二章 ?新柏拉圖主義
第一節(jié) ?新畢達哥拉斯學派
到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渴望宗教,使得畢達哥拉斯式的秘密結(jié)社及其秘密思想復興起來,而時代精神又鼓舞它們再度致力于哲學研究。他們采納了融合與柏拉圖主義之中的畢達哥拉斯的學說,而且,以當時的折中主義方式把它同其他的希臘理論結(jié)合起來。他們認為畢達哥拉斯是受神啟示的知識的泉源。凡是新畢達哥拉斯學派接受為真理的,凡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學派著作中投合他們的想望的,他們都天真地歸諸畢達哥拉斯。
(Tip:從哲學學派,變成了宗教。)
第二節(jié) ?新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的體系成為宗教世界觀或通神學的構(gòu)架,這種世界觀以獨立的精神,吸取了其他理論、特別是逍遙學派和斯多葛學派思想中任何有點價值的東西。上帝被認為是萬物的泉源和歸宿,萬物從他而來,又復歸于他;他是起點、中點和終點。與神相交或與神合一,是人類一切努力追求的目標,宗教是宇宙的心臟搏動。
(Tip:提取了柏拉圖思想中,神秘主義的部分。)
第三節(jié) ?普羅提諾
普羅提諾生于公元204年,死于公元269年。
一、神學
上帝是一切存在物、一切對立和差異、精神和肉體、形式和物質(zhì)的泉源,但是,他自己沒有對立和差異,而是絕對的一、即排除了雜多和分歧的一。他是無所不包的太一,是無限的,是無因自成的初始因,從中產(chǎn)生一切、流射一切。
雖然世界來自上帝,上帝并沒有創(chuàng)造世界。
上帝最完善,世界也不是由上帝演化而來的。宇宙是出自上帝的流射物,是他無限權(quán)能或現(xiàn)實性的不可避免的漫溢。
二、存在的三個階段
流射的過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純粹思想或精神、靈魂和物質(zhì)。
在第一階段,上帝分成為思想和觀念,那就是說,上帝思維思想,沉思純粹的理想宇宙。在這一階段,思維及其觀念、主體和客體融合為一,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是分離的:在神圣的心境中思維者及其思想是一回事。
靈魂是神圣的流射過程的第二階段,起源于純粹思想。只要有理念或目的,它們就力圖實現(xiàn)自己,產(chǎn)生某種東西。靈魂是純粹思想的產(chǎn)物、影像或摹本。
普羅提諾稱第一方面為世界靈魂,第二方面為自然。
但是,沒有可以施予作用的某種東西,靈魂不能實現(xiàn)它施展其權(quán)能、即施予作用和構(gòu)成的欲望;它產(chǎn)生物質(zhì)。物質(zhì)本身,既沒有形式、性質(zhì)、權(quán)能,也沒有統(tǒng)一性;它絕對無能和貧乏,是邪惡的基質(zhì)。
現(xiàn)象世界的美、秩序和統(tǒng)一專靠世界靈魂,而靈魂則復歸于上帝。
普羅提諾認為世界從世界靈魂中流射,是世界靈魂的本性的必然結(jié)果,而不是對意志活動有所反應、在時間上已經(jīng)開始的一種過程。組成這一過程的有三個階段,即世界靈魂的流射、物質(zhì)的創(chuàng)成和物質(zhì)形成物體。
他試圖表述的總的思想是:世界一向如此,而且將永遠如此;感官世界的部分有變化,整體是永恒的。
三、人的靈魂
人的靈魂是世界靈魂的一部分,它本身是超感覺和自由的。原來在它依附肉體以前,它以神秘的知覺沉思永恒的奴斯,趨向上帝而認識善。但是,當它凝視塵世,趨向肉體時,就墮落了。這種墮落一部分是由于世界靈魂有塑造物質(zhì)的欲望,乃勢所必然;一部分是由于個別的靈魂本身有追求感性生活的不可抗拒的沖動。
真正的自我是由思想和邏各斯組成的;只有從感性生活轉(zhuǎn)向思想,有通過思想轉(zhuǎn)向上帝,才能實現(xiàn)它的使命。
四、神秘主義
靈魂必須清除一切肉體欲望,不受肉體玷污。
最高的階段、即與神合一,甚至不能由這種高尚的思想來達到,唯有處于心醉神迷的狀態(tài)才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靈魂超越它自己的思想,沉浸于神的靈魂,與神合而為一。這是神秘地復歸于上帝。
這是希臘哲學同東方宗教相結(jié)合的體系。它宣揚超驗的上帝,是有神論;它認為一切事物,包括最低級的物質(zhì)在內(nèi),都自上帝流射,是泛神論。它主張靈魂的最終目標是在上帝的精神中找到歸宿,雖然這在現(xiàn)世不可能達到,人卻應該凝神于上帝,解除感官的羈絆,做好準備;它是宗教唯心主義。
普羅提諾相信塵世的領(lǐng)域中存在好和惡的魔鬼,精神可能在遠距離中發(fā)生作用;整個宇宙有精神性質(zhì),各種精靈自然會息息相通地相互發(fā)生作用。
(Tip:普羅提諾的哲學已經(jīng)無法分清是神學還是哲學了。)
第四節(jié) ?提爾的波爾菲里
提爾的波爾菲里生于公元232年,死于公元304年。
他的目的在于解說而不是發(fā)揮普羅提諾的哲學,他更加強調(diào)禁欲主義和流行宗教,視之為凈化的手段。他接受了各式各樣的迷信的信仰和活動,諸如魔鬼學、神諭、偶像崇拜、巫術(shù)和通神術(shù)。
(Tip:宗教化增加。)
第五節(jié) ?楊布利可
楊布利可利用哲學,主要是為了維護和證明多神論的宗教。迷信的影響在他的學說中比在波爾菲里的學說中更加嚴重。
(Tip:從宗教化哲學,變成了利用哲學來闡明宗教。)
第六節(jié) ?雅典學園的終結(jié)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封閉雅典的學園,希臘哲學的歷史正式告終。
這種哲學不再有生氣,為復興舊的多神論和拯救舊文明所作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它已經(jīng)衰敗而無用。未來屬于它曾與之作過殘酷斗爭的新宗教,這種新宗教企圖占領(lǐng)文化領(lǐng)域,由于奇異的命運嘲弄卻使希臘哲學成為它的同盟者。
(Tip:失去了初心,從而逐漸失去了活力。)
Ps:整個希臘哲學在宗教哲學的部分顯得索然無味,而且充滿了對于神學的論證,讓人缺乏興趣。